保护母亲河 建设生态河道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经济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开始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河道生态化发展是生态环境发展的趋势之一。本文以宝鸡市渭滨区清姜河市区段河道治理为例,浅析河道生态治理的基本要求以及对治理后效果进行评价。
关键词:清姜河;生态河道;河道治理;评价
河道作为水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它的治理不仅要满足最基本的泄洪排涝需求,也要保证其生态功能,即为生物群落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间,实现生态功能与人文景观相辅相成。渭滨区政府近几年开展了多条河道的治理,尤其是城区段河道治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以清姜河城区段的河道治理为例,浅析河道生态治理的基本要求以及对治理后效果进行评价。
1 地理位置及清姜河概括
清姜河是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辖区十二条河流之一,属渭河右岸一级支流,发源于秦岭北麓。清姜河干流长43.00km,流域面积237.00km2,河床宽度60m-200m,河道天然落差2032m。最大流量734m3/s,最小流童4.36m3/s。流域地处秦岭褶皱带西段秦岭北麓,流域内植被良好,植被覆盖率为80%左右,水源涵养条件较好,枯季径流基本稳定;河流平时含沙量小,水流清澈。清姜河被视为宝鸡市民的“母亲河”,全市约有11万人的饮用水来源于清姜河。
清姜河宝兰客专大桥至入渭口段是城区段,人口稠密、交通发达、跨河桥梁众多,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近十年,随着渭滨区经济生产迅速发展,清姜河城区段两岸临建林立,垃圾倾倒河道,污水乱排,脏乱差现象尤为突出,清姜河流域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了周边群众生产生活。为保护母亲河,建设生态河道,美化周边人居环境,渭滨区政府本着防洪保安澜、生态绿化提升和充分发掘清姜河独有的姜炎文化特色,对清姜河城区段河道进行生态化治理。
2 建设生态河道的基本要求
2.1 保证防洪需求
2015年渭滨区政府对清姜河城区段河道进行了防洪工程建设,主要建设内容是河道疏浚和河堤治理。综合治理长度5公里,新修护岸3656.9米,加固基础870.2米,实施护滩工程3处1041.4米,建设下河踏步7处,清理河道内垃圾3.8万m3。该工程堤防设计标准为50年一遇,提升了城市基础设施防洪标准,保证了区域内基层民众生命财产安全。工程采用格宾笼石生态护坡(格宾网内填充的块材采用坚硬的未分化的块石或河卵石),保持了河道内水土的联系,提高了水体自净能力。
2.2 保证充足水面率
在清姜河入渭口处已修建了充水式彩色橡胶坝,坝长110米,坝高3米。蓄水后形成宽122米,回水长度700米的8.3万平方米景观水面。通过橡胶坝拦水有效的增加了水面率,充足的水面率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水体植物的生存要求,为维持河道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奠定良好的基础。
2.3 保护水源水质
2016年区政府对清姜河城区段内58户企业、132间门面房和临建予以拆除,拆迁建筑面积11万㎡。同年对清姜河城区段东、西两岸共铺设污水管网6654米,彻底封堵了清姜河60个污水直排口,大幅的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有效地改善了清姜河水质。2017年根据省政府要求,区政府对秦岭北麓(清姜河上游段)进行整治,拆除沿河的餐饮及违法建筑、保护了水源地,更好地维持了河道生态系统。
2.4 河道景观设计
2016年3月,区政府开始建设清姜河生态景观公园,建设范围即为清姜河城区段。工程设计通过宝鸡地名启发,结合历史典故,宝之为鼎,为政权之象征,而“鸡”之为“吉”的谐音。而其实指“凤凰”,本案以神鸟抽象造型贯穿三大护滩,结合地形进行绿化造景,由于河道天然形态蜿蜒曲折宽窄变化,由此塑造出一只姿态灵动、曲线优美的南飞凤凰,充分体现出河道的独特性。结合规划方案和规划理念,清姜河生态景观公园规划为一轴、两带、三动线、四功能、五景苑。主要规划的内容有:广场(商业休闲广场、康体广场、极限运动场地等)、生态连廊、景苑等。在河道两侧还分别设计了防汛通道,以及5.00km无障碍步行圈,同时在防汛道路单侧设置骑行道路,在河道内3处护滩建设绿地和游园,建设1处自行车极限运动场地,满足了当下人们所喜爱的健身方式。目前清姜河生态景观公园护坡绿化、沪滩游园和子堤道路和栏杆的建设已完成,防汛通道、自行车道及休闲广场和极限运动场还在修建中。
清姜河生态景观公园遵循以原有植被为基础,野生树种、草种来体现地方特色,同时利用公园内部绿化部分,丰富园内植物资源。使得速生与慢生,常绿与落叶,名贵树种与经济树种合理搭配,从而达到单位面积生态效益最大化。注重体现科学、自然、优美的配植原則,形成植物群落观赏效果,并具有一定的季相变化,即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另外,在规划中以现状地形为基础,局部作高低植被移植搭配,予人以山林重叠之感。
清姜河生态景观公园在游园道路部分采用了透水砖,这种材料透水透气性能良好,能够吸收大量水分和热量,也能有效降低排水防洪压力,确保降雨后不积水。在清姜河灯泡厂桥北侧,对溢水坝进行改道和修护,形成了小型的瀑布景观。在姜谭桥下建成1.2万平方米的湿地,种植水生植物黄菖蒲和花叶芦,进一步改善河道水质,提高水体透明度。
3 清姜河城区段河道治理的综合评价
清姜河城区段河道治理从修堤、治污、绿化、景观等多方面逐步进行生态化治理。首先,保留原有蜿蜒曲折宽窄变化的自然河道,有效减缓了洪峰威胁,为河道生态治理提供保障。其次采用格宾笼石生态护坡,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应、高稳定性和高透水性。再次,通过种植水生植物营造人工湿地,进一步修复水生态系统。另外,通过河道的治理和对清姜河流域水源的保护,减少了城市排污对清姜河水源的破坏,并将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相配合,为市民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河道景观。
参考文献:
[1]任弈.生态河道治理模式及其评价方法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33):221.
[2]刘晖.黄土高原小流域人居生态单元及安全模式[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879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