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当今时代的飞速发展和新课改教学政策的不断落实推进,语文作为初中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学科,也逐渐抛弃了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手法,顺应新课改中的教学要求,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首要教学目标,开展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探究。阐述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进行读写结合教学的意义,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指: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方面。核心素养培养侧重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与素养的提升,是为中学生未来长久发展而奠定良好基础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
一、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进行读写结合的教学意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与保障中学生的未来学习,初中语文教学应当树立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目标,采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全面提升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由此可见,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进行读写结合教学十分重要。
阅读和写作本身就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进行读写结合教学,引导学生将在阅读中积累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写作中去,再通过写作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是全面提高中学生语文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顺应新课改的教学要求,积极开展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并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学生未来长久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促进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发展。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教学问题及原因
首先,初中语文教学长期受到传统教育理念和应试教育的大环境影响,在教学中过分注重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也没有认识到进行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重要性。因此导致初中语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下降。
其次,在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总是将阅读与写作当成两个单独的教学板块。学生在进行语文阅读时漫无目的,也不知道哪些词句可以为自己所用。进行写作学习时又苦恼自己的词汇积累不够丰富,素材不够新颖,造成恶性循环。
最后,初中语文课程一直将教师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上,没有在教学中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降低了学生的课堂教学参与感,从而使得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大打折扣,并导致中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下降。
三、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进行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
1.从阅读到写作,综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中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提升,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所积累的知识。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读写结合教学时,也要先从阅读开始,综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时,初中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经过反复阅读,自己总结文章中出现的写作手法和写作技巧,教师再在学生的基础上进行补充。这样既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有效性,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发现的写作手法印象深刻,从而提升学生在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有效提升中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和写作学习效率。
2.运用仿写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鉴赏能力
许多中学生虽然积累了一定的词汇知识,也学习了不少写作技巧,但他们的独立写作能力仍然不理想。这是因为学生在阅读学习中过分注重好词好句的积累,而没有学习到一篇文章如何总体构思、具体描写。针对这种情况,初中语文教师在读写结合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从仿写开始,逐步培养学生对文章整体构架、描写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这一课时,初中语文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对课文进行反复阅读,找出其中运用到的写作手法和写作技巧,再以“××的冬天/夏天”等为主题,仿照课文的写作方式和总体构架,完成独立的语文仿写写作练习。这样一来,既给了学生进行写作练习的机会,又可以逐渐引导学生拥有独立完成一整篇文章的写作能力,一举两得。
3.开展教学延伸,丰富学生的词汇积累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总是局限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和空间内,没有很好地利用学生的闲暇时间。初中语文教师可以进行教学延伸,将学生的课余时间利用起来,并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学习提供方向,保障学习效率的同时,丰富学生的阅读词汇积累,进而促进中学生阅读学习和写作学习效率的雙重提升。
例如:在学习《范进中举》这一课时,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开展教学延伸,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儒林外史》这本小说,体会文章中都是如何描述人性的贪婪、堕落,和其中作者表达出的批判意味的。在阅读完成后,请学生续写自己想象中的“范进中举续篇”,将在阅读中积累的词汇灵活运用到写作中去。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下在初中语文进行读写结合教学,既是顺应新课改教学要求的必然选择,也是综合提升中学生语文阅读学习和写作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邓银凤.初中语文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探索[J]. 中国校外教育,2019(6).
[2]高丽丽.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J].中国校外教育,2018(34).
编辑 郭小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926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