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时代农村殡葬改革的优化与推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中华民族向来重视丧葬礼仪和生命关怀, 将丧礼视为生命意义的终极体现形式。当前,农村殡葬改革存在着运动型推行、有效供给不足、违规建墓盛行、社会矛盾激增等问题。为此,要全面审视我国当前殡葬改革面临的治理困境,以因革损益的方式,加强教育引导,优化殡改方案,着力培育现代殡葬文化,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殡葬管理工作,使殡葬改革在传承中华礼仪文明精神的基础上加以现代转化。
  [关键词]殡葬改革;农村习俗;优化方案
  [中图分类号]C912.82 [文献标识码]A
  新时代的殡葬改革不仅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一环。由于经济发展及传统观念等影响,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土葬、骨灰装棺二次再葬等陋习屡禁不绝、传统殡葬习俗花费巨大,挤占宝贵的土地资源。推行殡葬改革有利于我国土地资源的保护,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为此,民政部门出台了有关殡葬改革的指导意见,目的在于通过拆除违规坟墓、薄葬思想宣传、违规土葬行为起棺火化、建设公益性公墓等举措,引导群众移风易俗,提高火葬率、摒弃厚葬薄养、建造大墓豪华墓、游丧闹丧、坟墓围村等陋习。但在一些地方出现了简单粗暴的“一刀切”“运动式”的做法,造成了不良影响,伤害了一些群众感情。因此,要全面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要求,破除殡葬改革难题,促进殡葬管理、殡葬服务与殡葬改革协同并进。
  1 殡葬改革现存问题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对殡葬改革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求。作为美丽乡村建设内容之一,殡葬改革对于保护生态、涵养水土、集约资源、改善乡风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整体社会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农村传统丧葬习俗日渐式微,但又在“传统”意识和心理惯性下顽强坚守,处于一种矛盾与纠结状态。加之存在政策执行简单化、服务保障不到位、机制体制不健全、监管执法难跟进等问题,使殡葬改革面临着重重治理困境。
  1.1 行政方案存有缺陷
  政府部门近年来对殡葬改革管控严格,相关措施的制定过于“一刀切”,行政简单偏激,改革缓冲期短,农村民众短时间内难以接受。以近年江西殡葬改革为例,改革运动兴起之初,当地民众私下进行装棺土葬,政府民政部门随即强制起棺火化,行为偏激,导致村民抵触。再如河南周口平坟运动,殡改人员强行平坟、打砸墓碑,引起民愤,最终导致殡葬改革运动失败。殡葬改革成功与否,取决于民众对改革的看法及认知度。政府部门的强制措施引起群众不满,最终易导致改革失败。
  《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2012 年修正本)》规定,禁止在耕地、林地;城市公园、风景名胜区和文物保护区;水库及河流堤坝附近和水源保护区;铁路、公路主干线两侧建造坟墓。目前农村大多坟墓修建在居民的宅基地空地或无人管理的山地,并未与规定禁止造墓地区形成矛盾。管理条例仅规定禁止造墓区,并未规定合法造墓区,政策条例有待补充完善。此外,部分地区土地规划并无专用造墓土地,仅规定一个坟墓可占用一厘或二厘的土地面积,政策边界不明晰给农村居民随地建墓提供了方便。
  1.2 殡改有效供给不足
  政府民生部门殡葬改革运动相关殡葬有效供给不足。迁坟或平坟运动补贴低廉,农村民众拒绝达成协议;殡仪馆距农村路途远,尸体运送不便;灵车车辆少,收费不合理;殡仪馆收费不合理,殡葬项目价格高昂;墓地价格高,服务态度差;缺少公益性公墓,或公益性公墓距农村距离远,民众不愿选择等。对此政府部门并未提出相关解决措施或经济保障。
  1.3 民众违规建墓盛行
  由于部分地区监管疏忽,农村土葬仍旧盛行,出现买卖假死亡证明、火化证明的现象。尽管大部分地区实现普遍火化,但仍存在骨灰装棺二次土葬问题。部分地区规定骨灰进公墓或骨灰堂,但农村民众以假换真,以假灰或空骨灰盒入公墓,偷留骨灰进行装棺再葬。平坟运动后民众重新推土筑坟,改革前功尽弃,土葬及违规造墓活动在农村仍然盛行且难以管控。
  1.4 引发基层政府与民众的对立
  在基层政府行政部门组织殡葬改革期间,农村民众负面情绪激增,出现暴动抵抗问题。与新丧丧属劝导火化过程中,丧属情绪消极,出现打骂劝导人员现象。平坟运动中,由于农村民众传统观念的影响,出现居民固守祖坟拒绝平坟,家属与平坟人员发生肢体冲突等负面现象。这些问题使得农村民众进一步拒绝殡葬改革,加深与基层政府矛盾。
  2 殡改难以推进的原因
  2.1 农村传统观念浓厚,基层政府殡改宣传不到位
  我国的殡葬文化起源于人类早期的鬼神思想与宗教思想,围绕“灵魂不灭”的观点为主题。经过演变发展,具体形成体系制度可见于《礼记》,《礼记》乃儒家经典,主张“事死如事生”和祖先崇拜的观点。封建统治者孝道文化及社会文化的宣扬、宗教文化和殡葬文化的融合交汇、地域民俗的差异等原因,形成了我国各地不同而普遍具有迷信色彩的传统殡葬文化与习俗,这些习俗代代相传,演变发展,早已成为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农村地区是保留这些文化的典型。虽然殡葬习俗中间杂迷信与传统文化成分,但传统的殡葬习俗早已深入人心,难以动摇。
  大部分地区殡葬改革前期宣传工作不到位,导致后期改革进行时出現纠纷与矛盾。农村殡改文件宣传方式大多为张贴纸质文件,而农村居民老年人文盲者居多,无法了解文件内容。农村殡改宣传工作人员由于话题的避讳性与宣传专业化程度不高等原因,最终导致宣传教育工作缺乏。部分农村殡改人员为改革任务顺利完成,避免百姓反对,往往省略宣传工作,直接进行平坟运动。宣传体系的不健全导致农村民众对殡葬改革缺乏了解与认识错误,往往形成反对意识,造成改革障碍。
  2.2 经济发展助长厚葬风气,殡改管理体系不健全
  随着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农村人口外出务工或生意谋生,相当一部分人收入可观。在生活富裕与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农村民众在长辈逝世后大操大办,进行厚葬。近年来农村地区丧葬攀比严重,棺木大小、陪葬品数量攀比之风日益增加。甚至巨资购买山头,大兴土木,筑豪华大墓,浪费土地资源与土木原料。丧事大摆宴席,高价招请丧葬乐队,制作大量纸扎,收取礼金,助长不良风气。经济发展改善着农村民众的消费观念,但攀比心理以及错误的孝道观念使得殡葬消费方向产生偏差错误。   殡葬改革以火化率和骨灰入公墓率为主要指标,但监管体系缺失,以致出现买卖火化证明、骨灰以假换真现象。农村地区由于网络覆盖率不高,与当地政府或国家的监管系统衔接不完善,信息上报工作不到位。管理控制尚处于人治阶段,易导致“讲人情”现象与“无事官”的出现。农村劝导体制不完善,村委员会基本不干涉居民治丧情况,无专业劝导人员进行殡葬改革宣传,导致农村民众无法正确认识殡葬改革。
  2.3 民俗现实问题困扰,行政方案简单偏激
  农村民众普遍遵循传统土葬丧葬习俗,丧葬习俗某些方面彰显了亡人的地位与家庭背景,特别是老年群体,不愿接受改革与新式丧葬,部分老年人立下遗嘱要求身后土葬,子女接受殡葬改革观念,但在传统“父母命不可违”的要求下也会尽量选择遵循遗嘱进行土葬。部分老年群体的配偶在殡葬改革前逝世进行装棺土葬,而殡葬改革要求骨灰进公墓,导致配偶双方去世后无法合葬,该问题的困扰导致农村民众违背相关殡葬改革规定私下土葬合葬。根据部分地区习俗,老年人在到达一定年龄后子女会提前制作寿棺以求多财多寿而显孝,但殡葬改革后如何妥善处理已制成的寿棺成为一大问题。
  殡葬改革任务大多是由县级政府发布,下级乡镇及村委会执行。由于上级政府的命令,要求提高火葬率及入公墓率等,下级基层部门在执行过程中部分行政方案简单偏激。执行人员由于利益驱使及政绩观念的影响,执行方案时采取强权主义,使得民众反感与抵制。强行平坟运动使民众丢失祖坟,方案缺乏人道主义精神,打砸墓碑行为导致民众产生经济损失,引起负面情绪。
  2.4 殡改保障体系缺乏,殡葬服务体系不完善
  法制保障是殡改进行的基础,而我国目前的殡葬管理条例尚存纰漏,地方各级的殡葬改革规定内容不完善。对殡改违规事故处理的法律法规尚未出台,殡葬改革法制保障不完善。殡葬改革财力保障缺乏,平坟或迁坟及火化、建设公益性公墓等项目的补贴经费尚无标准,补贴低廉或无补贴使得农村民众缺乏积极性。
  农村殡葬服务基础设施不完善,部分地区至今未建设殡仪馆,无法实现尸体火化。偏远地区交通不便,道路或灵车运输不便等问题无法运送尸体。殡仪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殡葬行业收费不合理,灵车运输、殡葬司仪、火葬、骨灰盒及墓地等收费昂贵,加重民众经济负担。部分地区尚未建设公益性公墓(骨灰堂),骨灰无指定地点下葬安放。殡仪部门殡仪服务态度差,丧属无法进行评价监督,服务评价系统缺失导致丧属无法提出改进建议或协助民政部门监督殡仪服务。殡仪馆殡仪服务项目无法满足丧属殡葬需求,农村殡仪部门通常仅有简单的遗体保存、告别、火化等服务项目,未考虑农村丧礼习俗问题,无法满足丧属的治丧心理需求与寄托。
  3 农村殡葬改革方案优化与推进的建议
  3.1 揭示传统丧葬弊端,宣传教育引导殡改
  顺利推进农村殡葬改革,改变农村民众的殡葬观念是首要任务。殡葬改革应让民众正确认识传统土葬弊端,一方面科学解说传统土葬导致的土地资源浪费,污染土地与水源,尸体腐烂携带的病毒传播等。另一方面,借鉴国外劝阻吸烟所用的香烟盒外观设计(在香烟盒表面印制吸烟导致的肺癌病变、婴儿畸形等图片)思想,类似于宗教的“不净观”。在农村印制张贴宣传海报,印制土葬下葬后尸体腐烂,虫鼠侵蚀等警示图片。解说传统丧葬礼仪繁琐,花费高,不利于文明建设。而火葬既能快速降解尸体,高温灭菌消毒,又能节约丧葬开销与土地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村民委员会基层组织劝导人员在农村老年人活动中心或老年人聚集娱乐地点融入居民,对居民进行交流宣传。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制造社会舆论,让百姓了解殡葬改革,做好殡改思想准备。宣扬新型“孝道”思想,提倡厚养薄葬,把传统殡葬开销用于赡养老人,变“丧事风光”为“孝亲光荣”。农村可举行孝道宣传、孝亲敬老评选活动,让厚养薄葬思想深入人心。
  3.2 推进殡葬执法工作,完善殡葬监管体系
  在农村丧葬习俗中,棺材是下葬的必备器具,土葬、骨灰装棺二次再葬都会使用棺木。殡葬改革推行必须从源头整治,禁止棺木生产流通。关闭棺木生产厂家,没收或适当补贴收缴棺木成品。农村民众的寿棺成品实施有偿收缴的办法,收缴的棺木用于焚烧火力发电、木材二次利用或拆分木材制作公益性骨灰盒。公益性骨灰盒由民政部门主管免费或有偿低价发放于农村殡仪馆供选择火化的家庭使用。管控棺木生产工匠,禁止工匠生产,没收制作工具。对违规私自生产棺木的工厂及工匠进行罚款或行政拘留处理。
  推广火化政策是我国殡葬改革的重点,部分民众仍私下进行装棺土葬。多地出现村民土葬,民政部门强制起棺火化现象,此事件缺乏人情温度,遭到民众强烈反感。建议优化改革方案,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组织相关人员致丧家吊唁慰问,同时对丧属进行殡葬改革法律规定的宣讲与劝导交流,鼓励家属选择火化,并监督执行。加强安葬环节控制,建立殡葬长效机制。农村在推行火化的同时为避免骨灰装棺二次再葬,政府民政部门建立骨灰流向跟蹤责任分级管理机制,落实逝者殡葬网格化管理,从源头上抓好安葬逝者的每个环节。民政部门、公安户籍管理部门或殡仪馆在开具《死亡证明》时,建立跟踪管理系统,监管骨灰安葬流向,做好丧属思想工作,掌握逝者安葬方式,农村村委会负责人员协助上级监管部门确定好骨灰入公墓的安葬位置,直至把逝者安葬结束。同时,与国土部门“智慧守土”监督系统相连接,实行逝者从逝世到火化骨灰安葬信息化跟踪监管。
  部分地区殡改方案中对违规土葬极端化处理,一方面强制起棺火化,另一方面罚款处理,形成不良后果。前者民众反对,情绪不稳,引发执法事故,后者变罚款处罚为“买卖”土葬权利的费用。强制起棺火化方案缺乏法律支持,而罚款处理是方案漏洞。方案调整折中,发现民众出现违规土葬行为,负责部门应对逝者家属进行劝导,鼓励丧属改变观念,自行起棺火化。若丧属态度坚决,执意土葬,拒绝起棺火化,政府要禁止强行起棺,采取平坟方法与法律措施,进行罚款与六个月以上行政拘留处理。   3.3 滿足殡葬心理需求,优化调整殡改方案
  农村丧葬习俗重视风水文化,民众信仰安葬时间与墓穴方位关乎家族的兴旺与前程,寄托生者与死者心灵。玄学与周易风水学属于传统国学文化,殡葬司仪阴阳风水先生这一传统职业是农村民众连接死者与生者的媒介,作为民众的信仰,不建议取消和打压这一传统职业。殡改主管部门合理利用殡葬司仪,集中对农村阴阳风水先生进行宣传教育,引导阴阳风水先生鼓励民众选择火化,从村民信仰角度宣扬火葬及逝者骨灰进公墓利国利民利于后代发展。
  农村农田乱葬现象第一浪费土地资源与影响土地资源开发,第二影响农村环境美观与规划,第三影响大型机械进入农田作业。处理办法大多为平坟或迁坟运动,方案存在弊端。平坟导致村民丢失祖坟,引起不良情绪。迁坟会导致棺木的再次生产与市场流通,同样会浪费土木原料与土地资源。取折中办法人性化优化方案,进行旧坟改造。旧坟平坟处理,在铲平坟头的同时留置墓地标识,方便民众寻找祖坟。在原有无墓碑墓地上方安置低矮型梯形卧碑并刻写墓主姓名,并按原有墓地朝向安放。已有墓碑坟墓进行墓碑深埋,安置低矮型梯形卧碑。留有标识后,村民祖先崇拜得到寄托,风水信仰问题也妥善解决,节约土地资源,人性化改革更易接受。此外,由于原有墓地上方置留卧式墓碑,可有效避免民众重新对已平祖坟堆土,避免平坟运动失败。为避免农村民众重新堆土造坟,各村委会和殡葬改革负责部门组织人员在各大祭祀节(清明节、中元节等)前后清理拆除违规坟堆,进行平坟处理,政府定期进行检查考核。
  就老年群体配偶在殡葬改革前逝世土葬,殡改要求骨灰入公墓,配偶双方无法合葬的问题。可在丧属出示逝者丧偶证明的情况下,主管部门允许骨灰盒入地安葬进行合葬,禁止留坟头,采取放置卧式墓碑或种植树木的方式进行墓地标识,同时做好监管安葬工作。
  3.4 实施殡葬惠民政策,建设生态人文墓园
  为解决农村殡葬基础设施不完善问题,政府在城镇与乡村交界地带建设殡仪馆,确保各乡村距殡仪馆距离不超过25km,并合理安排灵车等运送交通运输工具。政府部门发放资金,确保每个村落建有一个公益性公墓点。政府及民政部门整治殡仪项目收费不合理问题,实施殡葬惠民政策。采取部分费用补贴或免费火化遗体方案,灵车运送、遗体化妆、停尸防腐等殡仪项目进行合理收费。控制墓地价格,鼓励生态自然葬法,免费开设花坛葬、树葬、草坪葬等公益性绿色殡葬项目,对选择生态葬法家庭进行经济补贴。
  农村建设公益性公墓或骨灰堂,规划专用造墓区域。进行农村“老坟地”墓园化改造或允许农村民众在村或组规划的隙地、逝世人员家庭周围的平地深埋骨灰(盒),不得使用棺材,不留坟头,深埋1.2m以下。鼓励农村建设公益性墓园,墓地与骨灰纪念堂相结合。墓园以祠堂形式建设,祠堂在我国传统文化、孝道文化及祖先崇拜文化中具有崇高地位,易得到农村民众的认同与支持。在墓园纪念堂褒奖村内先贤与人才,激励后辈上进奋发并加强村内居民凝聚力。此办法既优化殡葬改革方案,也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利于社会文明建设。
  农村殡葬习俗含有宗教与民间信仰成分,西方国家考虑民众宗教信仰因素,殡葬会选择在教堂内建设教会公墓,安抚生者与亡者心灵。我国农村地区可选择在寺院等宗教活动场所建设骨灰堂与公益性墓园,运用宗教“涅槃舍身”等思想,鼓励民众选择火化,骨灰集中入塔入寺安葬,佛力超度,后世蒙福。
  3.5 尊重传统殡葬文化,组建殡葬文化纪念馆
  殡葬改革利于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进步,民众应支持改革的推行。但同样中国传统殡葬文化流传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涵盖释、道、儒三家的教义与观念,包含中国人对生命的看法与态度。不同地区存有不同的殡葬风俗和殡葬器具。就棺木与纸扎而言,不同地区有特有的样式与制作工艺,是我国传统技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民间殡葬习俗与殡葬器具演化数千年,是几千年来中华文化文明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推进殡葬改革的同时,各地区的民政部门与文化局应提倡建立殡葬文化纪念馆,陈列展示传统殡葬习俗与殡葬器具,解释传统殡葬习俗包涵的文化意义,同时借助殡葬文化纪念馆宣传现代殡葬改革与新型生态殡葬理念,助力殡葬改革的推进。
  殡葬改革要认识到改变农村民众的殡葬观念与殡葬习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移风易俗是几代人共同的奋斗目标。新时代下全面推进农村殡葬改革,重要的是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变农村民众的思想观念,实施与民众美好生活需求相契合、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改革方案。并且随着我国经济蓬勃发展,农村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传统的殡葬陋习将逐渐被摒弃,民众趋于选择骨灰入公墓或骨灰堂安葬安放。未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及社会文明的进步,海葬、江葬、树葬、花坛葬等绿色生态葬法也将会被社会及农村民众广泛接受。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民发〔2018〕5号)[Z].2018-01-1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2012年修正本)[Z].2012-11-09.
  [3] 海安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海安市推行骨灰节地安葬禁止装棺重葬整治乱埋乱葬乱建坟墓工作方案的通知(海政办发【2018】190号)[Z].2018-10-12.
  [4] 文湘平.建立五个体系助力县级殡葬改革[N].中国社会报,2019-01-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964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