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生态环境的监测与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大面积、长时间的工作,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在生態环境监测中加入了遥感技术,减轻了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了监测、管理质量和效率。本文从遥感技术入手,分析和探讨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具体应用,提高生态环境监测水平。
  关键词:遥感技术;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X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9)11-00-02
  Abstract:The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a dynamic,large-area and long-term work.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enabled the introduction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i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which has reduced the intensity of manual labor and improved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This paper starts with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i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and improves the level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Keywords: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Ec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Technology application
  随着工业生产水平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挑战,环境问题已然成为限制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为了控制生态环境中的污染程度和发展速度,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必不可少,其是将水、大气、土壤环境一体监管和治理的技术基础,重要性不言而喻。
  1 遥感技术概述及特点
  1.1 遥感技术概述
  遥感技术是指利用遥感技术设备对地表、深海、高山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和管理的技术,遥感技术通常利用波普来进行,通过不同物体的反射来回收波普并进行分析,从而得到大面积、动态的生态环境数据,辅助地质勘探、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等工作。遥感技术是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卫星技术、感应技术的结合产物,有效减轻了环境监测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压力,提高了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效率。
  1.2 遥感技术的特点
  1.2.1 数据信息采集量大
  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进行应用,能够采集信息的范围十分广,且遥感设备能够进行波段的调整,根据不同的环境需求进行灵活采集,采集到更大量的生态环境数据,采集到更加适合的生态环境数据,为后续的分析、整理工作奠定基础。
  1.2.2 信息采集非常灵活
  传统人工环境数据采集时,受到海拔、环境恶劣程度等方面的影响,很多数据难以采集,例如: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等高海拔、生态脆弱区域;东方科罗拉多大峡谷等地形复杂、深入地下区域。有了遥感技术、遥感设备后,进行这些大面积、环境复杂区域生态环境信息采集时,可以有效减轻监测人员的工作压力,不需要工作人员深入危险地带进行采集,保护工作人员的同时,还提高了信息采集的质量。
  1.2.3 信息采集效率高
  遥感技术中融合了计算机技术、感应技术等现代科技,可以实现信息采集、整理、分析的同步,对比传统人工数据采集技术而言,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可以有效提高生态环境信息采集的效率,有助于生态环境监测和管理工作的开展。
  2 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的现状
  我国的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中比较注重生态环境监测结果,通常用生态环境监测结果来制定后续的污染治理、环境保护工作。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构建动态的生态环境观测平台,对大气、水、土壤、油污治理等方面进行监测,对工作人员较难进入的地带进行遥感监测,为后续的污染治理工作、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基础数据,为早日恢复被污染环境提供数据支撑。
  3 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具体应用
  3.1 遥感技术在水环境监测应用
  水环境是生态环境中具有更高复杂性、隐蔽性的一部分,因此,水环境生态监测对遥感技术的要求更多,需要遥感技术、遥感设备能够排除水环境温度、深度、微生物、水生动物、水生植物等因素的影响,获取最真实、全面的生态环境监测数据,掌握水环境状态,掌握水污染的治理状态,为后续水环境保护奠定基础。例如:某地水体出现色度上升、浊度上升的情况,经过遥感监测可以发现水体中的植物、动物大面积死亡,水体中溶解氧含量大幅度下降,由此可见,水体中的有机物含量超标,通过扩大遥感监测范围、红外线光谱等方式,最终发现是未处理的生活污水导致污染。在被污染水体采取了净化处理手段后,工作人员通过遥感技术和设备能够有效观测到水体的变化,了解到水体的净化进程,为后续治理指引方向。
  3.2 遥感技术在大气环境监测应用
  遥感技术在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需要根据气体成分进行分别处理,例如:二氧化碳、甲烷、臭氧、二噁英等气体对应着不同的吸收光谱,需要工作人员根据吸收光谱的特点进行分别监测,并根据气体成分扩散规律找出污染物来源,为大气污染治理奠定数据基础。大气污染物监测是遥感技术在大气环境监测中的重要工作,通过太阳光谱的被吸收情况来判断大气污染物的存在,根据可见光的反射率、吸收率来分析大气污染物的含量,帮助工作人员寻找到大气污染物的源头,指引工作人员完成后续的大气污染治理和质量监督。   3.3 遥感技术在土地环境监测应用
  土地生态环境的监测往往不是直接得到数据,而是通过地面上植被的生长、覆盖率、砍伐量、开垦速度、开垦规模等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来反应土地的生态环境质量。遥感技术在非城市地区的应用效率较高,而在城市里的应用则较为复杂,需要分析人工建筑物、道路对土地的影响,综合起来分析和评估土地生态环境。在遥感过程中,若发现某一地区的植被量大幅度下降,开垦速度提高,则需要注意是否是人为破坏土地,为后续的乱砍乱伐治理、植被率提高等工作奠定基础。
  4 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流程
  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排除可能影响监测成果的因素,提高生态环境监测质量和效率,为后续的环境保护工作、污染治理工作奠定数据支撑。目前,市场上应用频率较高的设备为 Landsat TM5为遥感影像,并以此建立信息化的生态监测体系,能够有效辅助工作人员完成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提高区域内生态保护工作的效率。
  4.1 监测数据的预处理
  监测数据的预处理是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基础流程,是后续数据分析、制图表工作的基础,预处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监测质量,必须得到应有重视。生态环境监测数据预处理的第一步是对规格、格式的处理,将所有的数据转化为相同的规格和格式,缩小数据之间的差异性,使数据与数据之间有对比性,为后续的数据化归、制图等工作奠定基础;第二步是对监测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将监测数据根据时间进行归类整理,借助计算机将数据制成规范的二维图,建立数据之间的线性关系,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奠定基础;第三步是对监测数据进行校正,采集到的生态环境监测数据需要与地形图、卫星图等既有的准确数据进行校正,切实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有效性,排除掉存在错误的数据,保证后续分析质量。
  4.2 监测数据的动态处理
  生态环境是时刻处于变化中的,其数据必然也是不断处于变化中的、动态的,因此,工作人员在进行环境监测数据处理时,要对数据进行动态处理,借助像元二分法来推算数据的变化和方向,例如:正常生长、少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某地区的植被覆盖率应当以每年1%~2%的速度增长,若这个增长速度突然缩小,或其他植被数据出现异常时,工作人员必须寻找到增速减缓的原因,生态、气候原因要尽量缓解,植物大面积枯萎形成裸土则需要考察是否为病害、虫害并进行治理,出现大面积砍伐裸地时,需要采取林业管理、乱砍乱伐治理等行为,保护一方水土。
  4.3 综合评价监测数据
  通过遥感技术、遥感设备得到的监测数据,需要工作人员进行综合评价,结合前期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地环境等数据进行准确评价,为污染治理、环境保护等工作质量和效率的评价提供数据支撑。
  5 结束语
  经济发展和工业发展引发了生态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污染又限制了经济发展和工业发展,想要有效控制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做好监测工作十分重要,遥感技术为环境监测技术效率的提高提供了技术支持,其重要性不應被忽视,所以,我国要积极发展遥感技术,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更有效的支持。
  参考文献
  [1]耿春香,刘广东.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9,20(04):140-141.
  [2]廖鹏.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环境与发展,2018,30(07):90-91.
  收稿日期:2019-06-14
  作者简介:周小吉(1988-),男,汉族,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环境监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002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