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管制员疲劳风险防控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航空业发展迅速,作为空中交通管制员,维持空中飞机秩序,确保飞行安全,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捷的反应,但是由于从业人员紧缺,一些管制单位排班不到位,人员搭配不合理,长时间持续工作状态,已造成管制员疲劳成为常见的现状。本文从国内外对于疲劳相关规章,以及管制员疲劳现状进行分析,给出应对疲劳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空中交通管制员  疲劳  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V35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09(b)-172-02
  1  管制员疲劳管理概述
  1.1 国际国内关于疲劳规章背景
  2011年6月,国际民航组织颁布了“疲劳风险管理制度”的建议措施;2011年7月,ICAO、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和国际私用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在共同发布了《商业航空公司运营人疲劳风险管理制度实施指南》;2016年4月,ICAO召开了“疲劳风险管理制度论坛会议”以及旨在“从驾驶舱向空管单位的演变”的航空疲劳管理做法专题研讨会,对空管单位疲劳管理的关注度进一步提高;2016年,ICAO正式发布《疲劳管理方法一监管手册(第二版,Doc9966)》旨在对于管制员疲劳进行专门的指导;ICAO修改附件11,于2017年在附件里加入管制员疲劳问题防范国际标准和建议措施,并将于2020年生效。
  目前在航空安全水平较高的国家,特别重视民航从业人员疲劳的问题,例如美国联邦航空局(FAA)通过开发疲劳风险管理系统,制定疲劳风险缓解策略;南澳大利业大学睡眠研究中心和 Inter Dynamics运行单位共同研发了一套疲劳监测软件(FAID);加拿大、新西兰建立了适合本国的疲劳风险管理系统;欧洲、日本对管制员疲劳问题也进行深入研究等。在国内,关于疲劳的研究主要参考国外的标准及规章,现有的较完善的是飞行员疲劳管理制度及方法,管制员疲劳管理制度及方法仍待系统建立和完善。
  1.2 管制员疲劳的定义
  国际民航组织对于管制员的疲劳定义如下:由于睡眠不足、长时间保持清醒、所处的昼夜节律或者工作负荷过重而导致开展脑力或体力活动的能力降低的一种生理状态,这种生理状态会严重损坏管制员的警觉度以及其保证安全操作航空器或者履行安全相关职责的能力。管制员协会国际联合会对管制员疲劳的定义是:管制员减少精神或身体的表现能力,生理状态从睡眠损失或导致延长觉醒状态,或由于工作量和倒班时差而影响主观活动的状态,即使得管制员执行安全相关职责的能力和警觉性降低一种生理状态。
  1.3 管制员疲劳类型和症状
  目前根据疲劳的性质不同,将疲劳分为:体力疲劳,脑力疲劳。根据疲劳发生的原因不同,将疲劳分为:生理疲劳,心理疲劳,病理疲劳。生理疲劳包括头晕眼花、情绪低落、记忆力下降等多种表现,往往令人无所适从。根据疲劳持续时间不同,将疲劳分为暂时性疲劳,累积性疲劳,过度疲劳。管制员由于长时间坐姿指挥,对颈椎和腰椎造成损伤,容易导致腰间盘突出,肌肉萎缩等症状。而大脑处于亢奋状态持续时间长,会造成因工作负荷重导致脑力降低,反应迟钝。
  管制员疲劳症状具体表现为对航班信息反应时间延长、记忆力下降、认知能力受损、注意力涣散、警觉水平降低等。而管制员疲劳所引发的直接现象是“睡岗”或“暂时性失能”,具体表现为:未对航空器实施持续有效监控、未正确监听机组复诵、误发管制指令,情景意识缺失等“错、忘、漏”问题。同时管制员会出现轻微的烦躁或身体不适感,在席位上难以保持相对稳定的坐姿,多次揉搓面部皮肤或者眼睛、打哈欠或频繁饮用提神饮料等。
  2  管制员疲劳风险防控措施
  2.1 疲劳的致因和危害
  管制员疲劳主要致因是睡眠作息因素,工作负荷因素,执勤排班因素,运行条件因素,工作环境因素等。由于工作特殊性并不能养成规律的作息,导致管制员睡眠不足,睡眠困难,睡眠质量不高等问题。年年增长的航班量让管制员工作压力也随之增加,执勤期间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不得出一点违规操作,否则将酿成大错。在国内中小机场的执勤排班中,达不到法规要求的执勤时间,存在严重超时现象,很多管制员都是多岗位连续执勤,得不到充分的休息,长时间下去很难恢复到精神饱满状态来应对工作。而空域优化和航班增量不成比例,遇到特殊情况,高强度的工作量容易造成管制员疲劳不堪。
  管制员疲劳与航空器运行安全之间存在较强的联系,疲劳是一种常见而又隐蔽的危险源,在管制指挥过程中,它可以导致管制员出现某些指挥错误,例如未能有效监听飞行员复诵,造成飞行员错误理解指令,执行错误机动。疲劳还会造成管制员精神恍惚,遗忘飞行动态,在实施管制工作中,管制员必须对自己管辖范围内一切飞行动态了如指掌,如跑道是否可用,滑行道是否关闭,飞机的位置,高度,是否存在潜在冲突,如果一旦遗忘某个重要动态,由此导致空管不安全事件发生,最终对航空器的安全造成威胁。而管制员长期从事倒班工作,昼夜节律颠倒,对其身体健康影响较大,包括睡眠障碍,身体代谢能力低,中枢神经兴奋减弱,身体麻木,心血管疾病、身体病变等。所以说危害是双重的,对工作不利对自身也有害,如果各管制单位不重视疲劳这个问题,很容易出现工作差错或者导致人才流失。
  2.2 疲劳的测定方法
  对于管制员疲劳测定的方法不多,手段不统一,单位也未针对疲劳问题制定规章和相应的评测方法,现阶段主要分为主观测评法和客观测评法。其中主观测评法主要是通过体征判定,例如通过观察面部表情,和肢体反射阈值的评价来做出评测,以及通過问卷调查方式,记录管制员睡眠日志和填写疲劳自评量表来反映疲劳程度。客观测评法,分为直接检测和间接检测,主要分析管制员生理指标和生化指标,例如心电图、脑电图、血氧、脉搏、心率变异性等指标,还有激素含量、体温测量、体液检测。间接测评法可通过,行为特征、作业绩效、工作负荷来评定。
  2.3 疲劳缓解建议及防控措施
  管制单位应当重视管制员疲劳风险,可提供健身器材航医服务和定期员工体检,制定员工健康卡,及时了解管制员身体健康状况,预防带病上岗。管制员也要进行自身调节,注意生活习性,定期配合检查,注意锻炼身体。管制单位应当严格执行《中国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规则》中的有关管制员之前时间的规定,结合单位情况,合理安排管制员之前排班表,灵活安排管制员之前,优化加班和休假制度。为管制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包括室内湿度,温度,空气质量,灯光强度,设备噪音等,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安防提神醒脑的绿色植物。进一步提升后勤保障质量,调整管制员合理膳食,改善管制员休息室的设施设备,帮助管制员缓解压力。建立疲劳自愿报告制度,一旦夜班管制员出现应急性疲劳状态,应主动上报并批准通过短时间内休息恢复身体状态,以保持工作效能的稳定。建立本单位的管制员疲劳风险防控机制,例如极端天气、特殊情况,大型活动等,尽量安排有经验和身体精神状态良好的管制员执勤,优化本区域的空域航路,合理开放和关闭扇区,减轻管制员工作负荷,普及疲劳风险知识,形成疲劳自愿报告文化。
  3  结语
  本文从国内外关于疲劳规章作比较和国内管制员疲劳现状阐述,初步分析了管制员疲劳的致因和危害,提出了管制员疲劳风险的防控措施。一线员工的压力来自多方面,希望各管制单位将大概问题重视起来,为管制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才能推动民航更好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文珊.飞行员疲劳风险管理研究[D].天津:中国民航大学,2015.
  [2] 刘胜.管制员疲劳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3):169,197.
  [3] 李京利,邹国良.管制工作中的疲劳问题[J].空中交通管理,2005(5):11-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065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