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道德与法治是素质教育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它具备极强的社会性及实践性。因为,道德与法治是人们立足于社会博求发展的基本素质。所以学生应从基础教育时就接受道德与法治教育。但目前初中的道德法治教学过于表面化,脱离了与生活的关系。因此思想政治教师应以生活化思维为基础,对教学策略展开深刻研究。
  关键词:生活化思维 初中 道德与法治 教学模式
  维持稳定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实现社会的法制化,一个国家、一个社会集体的治理,主要需要依靠道德与法治维护其稳定运行。而在日常生活中约束着人们行为,影响着社会风气的是每一个人的道德素质。而道德与法治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它们共同维护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初中阶段,学生尚处于思想发育基础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心智与道德底线,正属于身心高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的成长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若是还未接受到高质量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极易做出错误的选择。因此在初中阶段,应通过高效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及积极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目前,我国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仍存在诸多缺陷,教学效率及水平一直无法得到提升。而导致这一问题发生的原因是因为初中道德法与法治教学偏于书本化与表面化,没有与生活进行紧密的结合。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用生活化思维构建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1]。
  一、以生活化教学视野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的第一步是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目标代表着教师对教学效果的预设,体现教师对教学结果的希望。而道德与法治教学具有极强的生活性及实践性,因此基于生活化思维,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应与生活目标进行深入融合。将教学反映到生活当中,通过生活强化教学效果。如此,在进行道德与法治学习时,学生也会自主的将教学内容带入自身的生活经验,在未来便能够将学习所得应用于生活之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学生日后的生活而服务的,它旨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学生获得更好的明天打下基础。在教学目标中融入生活目标,有利于通过社会实践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道德与法治教学而言,生活目标的融入有利于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通过生活经验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及正确的价值观[2]。
  二、以生活化教学素材补充教材内容
  对学生的道德与法制教育应该融入生活的一点一滴之中,如此才能够将教学影响伴随其一生。而为了实现教学效果落实于生活,就需要在教材内容中融入生活化元素。初中生经历较少,很多生活经验主要依赖于与他人的交流,以及在网络平台上获取。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导者与教育者,应该发挥教学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因此,教师可在教学时,将生活实例融入教育教学中,通过真实事例增强學生对教学内容的感受与共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教学的教学效果。
  例如:对“独立”这一课题进行教学。初中生尚属于依赖家庭及教师的阶段,随着其不断成长,必须培养其独立能力。当今社会上出现诸多“妈宝男”或“妈宝女”,主要原因就是在基础教学阶段没有培养学生良好的独立能力。而在对于独立这一课题进行教学时,教师可在教学内容中融合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学校会有部分住校生,相对于走读生而言,住校生的独立能力会相对较高,都具备基本的生活技能。如,自己洗衣服、自行安排学习时间等等。教师可在教学中对这些事例进行讲解,甚至鼓励这些学生发表自身经验的总结与感想。
  三、以生活化思维创设教学情景
  初中生的知识基础较为薄弱,思想也较为稚嫩,而道德与法治问题是伴随人一生成长的问题,自然具有其深度与广度。加之,教材上的理论知识过于书面化,不利于学生理解。面对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学生很容易出现知识点模糊的情况。此时,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建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抽象化的理论知识立体化,便于学生理解与应用。
  例如,《和朋友在一起》的教学时。班级本身就是一个整体,学生的朋友就在身边,这更有利于教师为学生创造教学情景。教师可以创建课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中讨论。如,玥玥的性格较为自卑与内向,由于对自身不自信而导致其与同学的交流较少,也不参加集体活动。但其内心是希望融入班集体中的,随着交流越来越少使其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愈发疏远,导致其经常默默地流泪。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应如何帮助玥玥融入班集体中?通过这一情景的建设,更有助于学生对其展开思考与讨论,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建立生活化的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一直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个部分,教学评价能够更加准确、立体的保证教学效果,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教学评价中,为体现生活化的特点,应考虑到教学评价的全面性。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是实现初中教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因此在教学评价时,应该更加灵活与全面。首先,在评价机制方面,教师可采用周评、月评及学习评相结合的模式,即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阶段性评价,也能够对学习效果进行整体总结。其次,教师应全面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及学习潜能,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进行客观的评价。最后,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进行评价,主要的调查对象是学生与教师。但是基于生活化思维,对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评价时,还应针对家长进行问卷与调查,了解家长对学生学习状况、教师教学效果、教材内容及学校的评价,使评价更加全面。作为与学校教学拥有着紧密联系,却又并非其中主体的家长,能够为学校教学提供最客观也最真实的评价[3]。
  结语
  生活化思维更有利于为学生提供更利于学习的学习氛围,也能够将生活与学习更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将学习过程跳脱于课本之外,能够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真实的思考,在学习中体验到真情实感,在生活中强化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使学生对教学过程有着更深刻的体验。教师应更加灵活的运用教学手段,实现生活化思维下道德与法治的教学。
  参考文献
  [1]王志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01):114-115.
  [2]李庆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学周刊,2019(08):101.
  [3]吴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11):88.
  [4]朱学海.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14):93-9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070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