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中旬吉林省一次暴雪过程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本文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台站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等对2018年3月14~15日出现在吉林省的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暴雪天气出现之前,平直的纬向环流有能量集聚,再加上后期环流的调整和有效位能转换为动能,且释放了大量能量,充足的动力和能量条件,有利于暴雪天气的出现;这次的暴雪天气大的气候背景是冬季气温较高,且暴雪天气出现前一天的地面温度较高,说明暴雪天气出现前的有能量储备较为充足;在降雪天气出现之前的触发机制是偏东急流,在提供水汽的同时,还提供了触发条件;再加上偏北气流低层的侵入,使得不稳定性条件加强,有强烈的扰动出现,为暴雪天气的出现提供了动力条件。
【关键词】 暴雪过程;环流形势;成因;吉林省
中图分类号:P458 文献识别码:B 文章编号:2096-1073(2020)01-0122-123
1 环流形势
1.1 500hPa环流形势演变
在暴雪天气还没有出现之前,500hPa中高纬度地区表现为平直的纬向环流,同时存在平直的西风带,南北交换的气流强度较弱,能量交换极不明显,不存在较强的冷空气活动。受到南北太阳辐射强度差异的影响,西风带中不断有加强的温度梯度存在,也就是锋区强度增加,有效位能数值增大,有密集的中高纬度等压线存在,说明有较强的锋区存在。在13日02时到14日08时这段时间内,500hPa中高纬度地区一直有平直的西风带锋区存在,在向东转移时强度也随之加强。与此同时,有一高空槽一直稳定维持在西南地区。14日08时至15日08时,西风环流在移动时有波动产生,同时还生成了一个浅槽,南北地区的能量交换增强,再加上有效位能转为动能,充足的动力和能量条件,促进了暴雪天气的出现。在暴雪天气出现的过程中,小波动的出现以及环流形势的调整,使得高空槽在贝加尔湖东部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向东转移,并对整个吉林省产生影响。
1.2 地面系统演变
在暴雪天气还没有出现前,13日08时,在贝加尔湖西北地区的中西伯利亚有冷高压出现,朝鲜半岛南部则为高压,高压脊对整个吉林省中南部地区产生影响,从南向北表现为低压带,有一闭合的低压则出现在吉林省境内。当天20时,冷高压维持少动,14日08时冷高压东移南压最后到达贝加尔湖,且强度增加,在西风环流的影响下,冷高压南压时的移动速度加快。前期的冷高压稳定不动,地面上闭合低压也有朝着东北方向伸展的趋势,使得气压梯度数值增大,14日20时有冷锋在吉林省形成,到了夜间因冷锋过境,导致吉林省大部分地区出现了暴雪、大暴雪天气。15日08时,高压前部对吉林省产生影响,因低压带不断南压,冷高压几乎控制整个吉林省,再加上高空槽后的冷空气不断向南方地区转移,使得吉林省的暴雪天气结束,随之出现了大范围寒潮降温天气。
2 暴雪成因
2.1 热力条件
通过分析吉林省这次的暴雪天气过程,不难发现这次的暴雪天气大的气候背景是冬季气温较高,且暴雪天气出现前一天的地面温度较高,说明暴雪天气出现前的有能量储备较为充足。暴雪天气出现时,结合500hPa高空处的温度,13日当天,在贝加尔湖以北地区有一温度槽,冷中心强度为-24℃左右,14日,中纬度地区存在平直的等温线,而到了15日,内蒙古地区则出现了温度槽,影响吉林省的暴雪天气基本结束,而强冷中心数值却没有发生改变。结合850hPa低空处的温度数值,13日08时有一冷槽出现在贝加尔湖北部,而华北则有暖中心存在,在暖脊前分布有吉林省;14日20时,因冷空气的东移南压,在冷槽和暖脊间有较强的温度锋区生成。因温度锋区的移入,使得吉林省出现暴雪天气。到了15日08时,由于暖脊的消失,冷空气不断南亚,在40°N附近存在0℃等温线,温度锋区移出,影响吉林省的暴雪天气结束。
2.2 水汽条件
13日20时,分布在吉林省中部的水汽通量数值不大,有明顯的辐散中心,而有弱的水汽辐合则出现在吉林省东南部地区,该地区的水汽通量数值明显比中部地区要高,14日08时,有明显的水汽辐合出现在中南部地区,水汽通量的增大幅度较为明显,此时的急流贯穿辽宁和吉林地区。14日20时,急流强度增加,有一急流带出现在东海——黄海——渤海一带,东北地区有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在13日08时到14日20时这段时间内,西南方向的水汽输送强度增加,再加上水汽的长时间维持,推动了降雪强度的增加。
2.3 动力条件
结合白山站的多普勒雷达风廓线产品,在14日20时到23时,有一支东风气流在3km以上高空处建立,2km以上以西南风为主;14日20时降雪天气出现后,东风气流出现,不稳定层结厚度增加,在东风急流的作用下,来自日本海的水汽不断向吉林省中南部输送,相较于西南急流,东风急流的偏冷特征明显。结合各站的平均温度曲线,从14日23时往后,各地的降温幅度较大,西南暖湿气流与东风急流相遇后产生扰动作用,进而形成动力抬升作用,促进了暴雪天气的出现。15日02时,低层处有偏北冷空气出现,并有冷的微薄下垫面形成,暖湿空气不断沿着该下垫面爬升,使得抬升条件极不稳定,进而推动了能量的释放,08时冷空气入侵南方,影响吉林省的暴雪天气基本结束。由此不难看出,在降雪天气出现之前的触发机制是偏东急流,在提供水汽的同时,还提供了触发条件;再加上偏北气流低层的侵入,使得不稳定性条件加强,有强烈的扰动出现,为暴雪天气的出现提供了动力条件。
参考文献:
[1] 陈丽楠,崔悦,赵亮.辽源地区初春大到暴雪天气过程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8(23):203+208.
[2] 刘娜,胥珈珈,李佳奇,等.2018年3月吉林省三场暴雪天气过程诊断分析[J].气象灾害防御,2018,25(4).
(编辑:李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093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