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层社区教育中心品牌建设的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新的时代迎来了全民终身学习的时代,社区居民也对社区教育培训和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需求。作为推进全民终身学习和社区教育发展的基层社教中心,需要更加注重社区教育品牌项目建设。结合良渚社区教育中心在社区教育品牌建设方面的实践与探索,从社区教育品牌建设的背景定位、品牌操作和经验、成绩和影响等方面予以分析,对研究探索培育社区教育品牌项目的思路进行了探讨。
  [关    键   词]  社区教育;品牌建设;概况;经验和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48.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6-0216-02
   社区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模块,是全民终身学习时代中必不可少的基础之一。在社区教育体系范围内,社区教育品牌建设通常都发挥着引领、提升、促进的功能,形成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社区教育品牌项目”,是指以社区为中心,面向居民、贴近生活、服务社区,切合当地实际、特色鲜明、居民认可、参与性广,具有普遍推广价值和较强社会影响力的社区教育课程、社区教育培训或社区教育活动,是对具有一定实践基础和社会影响的社区教育活动项目进行加工和提炼形成的,受到服务对象高度肯定和广泛认可后所赋予的一种名片与标签。
   一、品牌创建的背景及基本概况
   良渚是被誉为“中华文明之光”——“良渚文化”的发祥地。距杭州市中心约10公里,是余杭区中部中心城镇,是杭州北部的交通枢纽。新城区域面積101.69平方公里,行政村23个,社区14个,常住人口10.6万。良渚社区教育中心(良渚成校)位于良渚新城崇福山居,紧依东西大道。良渚社区教育中心(良渚成校)自建校以来,一直重视区域性的社区文化建设。在经过五次变迁校址的发展历程中,逐步积累了底蕴丰厚、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教育超市”。学校在服务大众,服务社区的宗旨下,利用教育超市积极开展创新型的服务社区文化探索与实践,学前教育专业的品牌项目教育实践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设计实施的。
   经过调查显示,随着新时代的大发展,良渚不可避免地搭上了急速发展的快车。人口的急剧增长,外来人口子女的入学,特别是幼儿园的数量增长导致对幼儿教师的需求不断扩大。
   作为服务社区、服务社会的良渚社区教育中心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提供主要场所,创建良好的学生学习环境,加大学生专业的技能规范化。重视学生专业课程建设和师德师风的价值引导,促进学生专业和社会需求对接的和谐健康发展。
   二、教育取得的初始成效
   (一)教学组织形成品牌的成效
   学前教育专业从最初的服务社区,单纯地回报社会需求的教育实践,到逐步开展为该项目实施提供保障的一系列活动,最终形成社区教育的品牌项目,已经取得了较多的初始成果。获得了余杭区社区教育优秀品牌项目,获得了杭州市社区教育的优秀品牌项目。浙师大院方专门到校颁发了优秀教学点的荣誉称号。
   (二)品牌项目培养的人才成果
   1.培养一批优秀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
   通过学前教育专业的品牌项目,每年都有优秀的毕业生毕业,走上岗位,服务社会。统计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共毕业学生1310人。其中男生11人,女生1299人。还有优秀学员和优秀班干部,以及取得学士学位的优秀学员。通过品牌项目的教育实践,培养了这一批批优秀的学员,他们在各个学校学有所长,教有风范,是幼儿园的园丁,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品牌项目的重要财富。
   2.增强了学员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规定要求的学科课程之外,增加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与专题讲座,引导学员树立服务社会、服务社区的意识,对于培养服务社会的精神、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品牌项目进行中,贯穿良渚文化专题讲座、幼儿教师有效性教育讲座、幼儿教师师德专题讲座,健康与保健知识讲座,法律讲座等。组织班级管理的教师团队,不断地总结经验,完善活动和讲座的机制,创新内容形式,努力打造学前教育活动品牌。
   3.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提升学员的就业率
   专业的课程教师团队来自浙师大教师,规范的课程,加上面授课时的保障和不断创新的课外活动和讲座,促使学员自觉的学习、思维方式等对自身认识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促使学员思想上进一步成熟,学业上的追求也有更高的目标。通过学员教育培训回馈表统计发现,顺利完成学前教育品牌教育,积极参与活动和讲座的学员,自我意识增强,思想程度有显著提高,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在学前教育品牌项目活动的影响下,学员都能够顺利毕业,专业对口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三、教育培训品牌的特色及基本经验
   (一)深入调查,明确品牌定位
   良渚社区教育中心一方面本着服务社会的目的,深入调查区域范围的社会需求,针对本地区人口激增导致幼儿教师缺口偏大的特点,联合浙师大打造学前教育的专业品牌。另一方面针对良渚历史文化特色,深化对良渚文化的发掘和研究,传承和宣扬良渚文化先贤精神,融合本地区学前教育专业的社会需求,在良渚文化传承基础上创新,以服务社区为目标,打造学习品牌。
   (二)注重宣传,整合资源,融合社会    社区教育品牌的社会认知度与宣传、推广有关。良渚社区教育中心的教师管理团队,首先,取得街道和社区的支持,利用公文通知下发到各个村社区,达到初步的品牌印象。其次,举办各种广场活动,并且深入走访各个村社区,向居民推广和介绍学前教育专业品牌项目的基本情况和内容。让居民对品牌项目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提升其参与向家庭成员和亲戚朋友做好宣传推广主动性和积极性,争取使之对该品牌从认识走向认知,达到认同。再次,通过事先的联系和沟通,直接走访区域内的各个幼儿园,了解幼儿教师需求情况和对各方面的层次要求,面对在职人员,调查学历层次提升的愿望。最后,调研区域内相关专业职高毕业生,宣传专业形式和内容,提升生源目标。
   (三)规范教学管理,创新品牌建设
   社区教育品牌项目在管理上具有规范性。良渚社教中心运作学前教育专业品牌项目的规范性主要体现在:首先,组织管理规范。學校专门设置固定的教室等,教学设施一应俱全。根据浙师大相关规定,制订了教师教学规范、班级管理制度和档案管理等制度,并通过奖惩措施鼓励规范教学管理,严格执行社区教育品牌的长效机制。规范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发展创新。部分课程推行网络教学或者视频学习,面授课程尝试微信签到。其次,管理队伍规范。成立品牌项目的教务管理,教师管理和班主任管理队伍,形成稳定的、高素质的品牌管理团队。注重协调兼职任课老师,集中教育资源,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在大范围内实现通力合作和资源共享,使品牌运作通畅。
   (四)服务社会,品牌持续发展
   社区教育品牌的价值形成需要围绕社区教育活动对居民、社区、社会产生的作用进行分析。当调查阶段对各个幼儿园的走访,到例行再次进行回访,调研对毕业生质量的回馈成为品牌建设的制度时,社区教育品牌的可持续发展就成为可能。除了例行调研各用人单位,良渚社教中心收集毕业生的回馈信息。汇总对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上,以及管理上的建议和意见,及时处理、改变和创新管理模式,协调品牌发展的可持续性。
   四、形成的成效与区域影响力
   社区教育品牌项目的形成,必须经历较长时间的运行和探索,已经形成了稳定发展的学习活动,成为市民心中的一种学习符号,还应有较高的知晓率、参与率、满意度,产生积极、深远的社会影响。只有通过各种创造方式持续地与目标受众交流,不断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资源和服务,才能使社区教育品牌产生较大的成效,增加区域辐射力。
   学前教育专业项目从创设至今已有13年的时间,品牌运行平稳、辐射面广。另外这种课程和讲座模式结合经时间检验,已经成为推进终身教育和市民学习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学前教育品牌项目吸引了来自余杭区周边甚至杭州市区范围的很多市民,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通过定期开展的市民学习情况调研来看,虽然参与这项学习教育的市民,其年龄特点、性别分布、职业特点、文化水平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他们对接受教育的满意率均达到了90%以上,育人的影响逐年扩大、育人的效果显著提高。因此,品牌形成的成效与影响总体是良好的。
   五、体会
   社区教育品牌必须保持品牌特色,探寻持续创新的生长点,才能真正满足市民终身学习需求,才能服务于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建设。
   (一)以学习者作为社区教育品牌的建设核心
   社区教育品牌的建设应以充分激活并满足市民终身学习需求作为出发点,关注市民的学习效果。在建设过程中,社区教育品牌要根据社会的变化、市场的需求,做到因人而异、因地制宜,深入社区,根据市民的年龄特点、性别分布、经济状况、职业特点、文化水平调查其学习需求,为品牌学习活动的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二)开发社区教育品牌的配套产品
   注重开发与社区教育品牌配套的衍生产品,便于为市民学习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支持,吸引更多的市民加入其中。对于讲座、课程类社区教育品牌,可同时加强市民配套教材建设,通过编制一批简洁、生动、通俗、可读性强的普及读本供市民学习、阅读,宣传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市民的文化品位。此外,还可以通过音像教材和电子教材的建设,将优秀的课程、讲座等视频编辑、制作,形成电子课程光盘,发放到社区中,通过生动、形象、直观的形式向社区市民传授知识
   (三)推进社区教育品牌学习体验管理
   目前,社区教育品牌内容和形式设计都相对单一,甚至无法贴近市民的实际生活和需求。品牌建设除关注市民学习结果外,更应关注市民学习过程,注重市民在学习过程中内心的真实体验和感受。可以根据市民的学习能力组织、策划多样的学习形式和学习活动,如利用讨论、聊天、竞赛等活动形式,利用建设线上、线下学习组织和团队的形式,进一步增强市民的学习兴趣,增强学员之间的相互了解,使市民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价值。
  ◎编辑 张 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41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