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水稻栽培技术要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水稻原产于我国,是世界的主要粮食作物。近年来,随着水稻种植技术日渐纯熟,水稻的产量及品质得到大幅提升,据权威机构统计表明,未来10年,我国水稻产量的年均递增将达到0.6%,预计到2020年,水稻单产有望增长至7.09 t·hm2,而这一良好形势完全取决于水稻栽培技术的不断改良和创新。基于此,从选地整地、品种选择、播种、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述水稻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水稻;栽培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獻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9.021
  生产出高产量、高品质水稻与种植前期准备工作、中期田间管理工作、后期病虫害防治工作都息息相关。因此,水稻种植户应以水稻种植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为出发点,科学选择种植地块及优良水稻品种,熟练掌握播种与移栽技术,做好田间管理工作以及病虫害防治工作,提高水稻产量与品质,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1 选地整地
  水稻为喜水喜温作物,对土壤要求较高,因此应选择土质疏松、地势平坦、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地块。1)耕层深度必须适中。水稻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生长发育是相互制约的,要想水稻茁壮生长,必须保证根系具有强大的吸肥、吸水能力,而适宜耕层深度可使根系在土壤中自由伸展。2)水层适中,既能保持土层的松软状态,还能维持稳定的土壤氧化还原电位,避免杂草滋生。3)在平整种植地块时,应采取轮耕方式,翻土深度控制在20 cm之内,秧厢高20 cm,宽为1.2 m,育秧时采取抛秧盘的方法。4)整地过后,应及时清除土壤中的杂草,为水稻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2 品种选择
  选择水稻品种应遵循“因地制宜、优中选优”的原则,同时还要结合水稻种植地的自然气候条件、水资源状况以及水稻的生长发育期、抗病虫害能力等因素,对于易发“稻瘟病”的地区,应选择抗病害能力强的品种;在低温冷害易发区,应选择抗低温冷害能力强的品种;在水资源贫乏的地区,应选择抗旱能力强的品种。在选种时,应选择达到国家标准的良种,即纯度达到100%、净度达到98%、发芽率达到95%以上。另外,水稻的种植方式主要以育苗移栽为主,为了提高移栽成活率,水稻种植户应选择分蘖力强的优质杂交水稻品种,比如北方地区可以选择五优稻2号、龙稻18、松粳22等水稻品种,南方地区可以选择神农优263、晶两优305、天龙优169等优质水稻品种[1]。
  3 播种育秧
  水稻育秧应尽量采取早育秧技术,以达到节约用水、节省工时、降低成本、提高水稻产量的目的。在处理水稻种子时,应按照每千克种衣剂包衣3.0~3.5 kg稻种的比例进行种子包衣。种子包衣时先将种衣剂放于容器中,然后将浸湿的稻种缓慢投入容器,持续搅拌,直到包衣结束。选择播种苗床时,应选择采光度好、土壤肥力好的地块,通常情况下,每667 m2苗床适宜播种20 kg种子。播种时,应重施底肥、浇足底水、播撒均匀,同时在播种好的地块均匀覆盖厚度为1 cm的细土,播种完毕覆盖薄膜。当水稻秧苗在1叶期时,种植户应及时揭开薄膜,灌溉足量的水,且水分供应需持续到4叶期。当秧苗生长到4叶期后,实行旱育管理。
  4 水稻移栽
  水稻种植户应当熟练掌握移栽技术,以促进秧苗成活率。在水稻秧苗起苗前,要确认种植地块的土壤状况,确保其适宜栽植,栽植幼苗秧龄应在30~35 d。在栽植过程中,水稻秧苗的栽植深度不宜过深。栽植过深会对水稻分蘖造成负面影响;而栽植过浅则不利于秧苗扎根,容易出现倒伏现象。在移栽过程中,还应严格控制秧苗的栽植密度,应将密度控制在1.8万~2.0万株/667 m2。值得注意的是,为了确保移栽成活率,水稻种植户在起苗前应每平方米施撒100 g的磷酸二铵肥料作为移栽送嫁肥,但施肥应把握好时机,如果早施肥极易对水稻秧苗造成肥害。
  5 田间管理
  5.1 施肥与管水
  田间施肥时,应当合理控制氮、磷、钾肥的施用量,做到科学施用。在施用氮肥时,可以采取前重、中控、后补的施肥方法,对于每667 m2产量在500 kg左右的稻田,氮肥的施用量应大于10 kg;对于每667 m2产量在600 kg左右的稻田,氮肥施用量应大于12.5 kg。一般在水稻移栽活蔸后每667 m2水稻田追施5~8 kg尿素,以促进分蘖;孕穗至破口期时,每667 m2追施3~5 kg尿素作为穗粒肥,以促进水稻高产,保证水稻品质[2]。在施用肥料时,氮、磷、钾肥的施用比例大致是1.0∶0.7∶1.0。此外,在施用化学肥料的同时,需要施用有机肥,以降低水稻田的有害化学成分。
  当水稻秧苗移栽成活后,稻田的深水层应保持在3.33~6.66 cm,如果水稻移栽后,出现低温天气,种植户可以采取白天浅水灌溉、夜晚深水灌溉的方式。当水稻秧苗返青后,田间水层的厚度应控制在3.33 cm左右。为了保证种植地块土壤的通透性,可以适当采取排水露田的方式,以促进水稻快速分蘖。当水稻秧苗进入分蘖末期时,应及时排出地表水,采取多次轻晒地块的方式,使水稻收到充足光照。多次晒田不仅能提高土壤温度,而且有利于水稻吸收土壤中的营养成分。
  5.2 分蘖期管理
  插秧时应以浅水层为主,当秧苗扎根后,可采取间隙灌溉的方法,以促进秧苗分蘖。在水稻秧苗分蘖期间,应保持种植地块湿润。为了保证秧苗成活率,水稻种植户应及时清除种植地块的杂草,可以根据不同的移栽方式,选用不同的除草剂,以节省大量人工,同时保证除草效果。
  5.3 幼穗分化期管理
  在此期间,应当科学施用穗肥。当秧苗栽植60 d后,施用一次穗肥,主要以氮、磷、钾肥为主。水稻破口期前,如果发现种植地块肥力不足,水稻秧苗泛黄不返青,可以适量施用保花肥,以磷、钾肥为主,氮肥为辅,每667 m2的施用量不得超过2.5 kg。如果秧苗返青、茁壮生长,则无需施用保花肥。在幼穗分化期,水稻种植地块需要保持3.33 cm左右的水层,使水稻秧苗吸收足量的营养物质。
  5.4 开花到成熟期的管理
  在此期间,应适度灌水与排水。当水稻秧苗进入成熟期后,需水量明显降低,土壤水分已达到饱和状态,因此在水稻成熟收获前7天应当停止灌水。水稻开花到成熟期是影响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关键时期,为了保证水稻谷粒饱满,应当补施粒肥,以补充水稻谷粒的营养成分。当水稻植株叶色正常时,应当停止施肥,防止造成肥害。
  6 病虫害防治
  水稻病虫害有350多种,其中较为常见的病虫害有20多种,主要病害包括稻瘟病、叶枯病、纹枯病、稻曲病等,主要虫害包括大螟、二化螟、褐飞虱、白粉虱等。针对水稻病虫害,应当遵循“预防为主、科学治理”的原则,查找到发生病虫害的根源,提早治理。在治理病虫害过程中,应尽量使用无毒或者低毒的化学药剂。如在防治稻瘟病时,可以每667 m2使用春雷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 g兑水30 kg稀释防治;对二化螟虫害,可以每667 m2使用虫苯酰胺悬浮剂10 mL兑水30 kg进行防治。防治病虫害时,应避免使用毒性大的杀虫剂,以免污染土壤与水源,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目前,最为安全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方法是生物防治法,如利用农田蜘蛛可以捕食稻田中的稻飞虱、稻螟、卷叶螟、蚜虫等害虫,1头草间小黑蛛1 d能够捕食2~3头害虫;赤眼蜂能够有效防治稻纵卷叶螟,防治面积可以达到稻田面积的70%以上。
  7 结语
  目前,我国的水稻栽培已建立了规模化、科学化、标准化、现代化的技术体系,水稻总产量始终位居世界第一,随着水稻栽培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我国水稻的平均单位面积产量也必将创造新的奇迹。
  参考文献:
  [1] 于洪波,刘树东,钱智斌.水稻栽培技术与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9(32):36.
  [2] 刘博文.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研究[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9(9):51.
  (责任编辑:赵中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69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