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芜湖县发展再生稻生产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该文介绍了芜湖县发展再生稻生产的主要做法,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再生稻;机械化;化肥农药减量;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01-0030-03
  芜湖县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芜湖市南部,北与芜湖市、当涂县接壤,西与南陵、繁昌两县连接,东与宣城市毗邻,境内土壤主要为河流冲积物及湖泊沉淀物构成,土层深厚肥沃;境內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雨热资源充足,十分适合水稻生产。2008年区划调整后,芜湖县常年水稻种植面积在2.2万hm2左右,主要农作物是油菜小麦水稻,其种植模式为“油-稻”、“麦-稻”和双季稻。受粮食价格波动的影响,近几年芜湖县粮食生产有所滑坡,广大种植农户信心受挫,再加上连年农作物秸秆禁烧,前茬水稻收获后,大量秸秆留田,严重影响了午季种植,导致午季种植面积锐减,出现了抛荒现象,诸多河塘、沟渠水路堵塞,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重拾农户种植信心,提高种植效益,芜湖县农业技术部门大胆探索,从优化种植模式、调整种植结构入手,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广“稻-油”和“紫云英-中籼稻-再生稻”模式,做到了用养地结合,在粮油生产上推进全程机械化,全面推进化肥农药减量使用新技术,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产量稳步提高,效益增加明显。其中,最突出的种植模式为“紫云英-中籼稻-再生稻”,从2017年开始每年呈几何级数递增,2017年再生稻65.4hm2,2018年再生稻179hm2,2019年再生稻发展达到1000hm2,粮食单产突破13500kg/hm2,产值31032元/hm2,纯收益11832元/hm2,较“油-稻”、“麦-稻”模式增加纯收益9405元/hm2、7477.5元/hm2,增收2427元/hm2和4354.5元/hm2。
  1 发展再生稻生产的主要做法
  1.1 研究与示范同步,示范打开推广路 近年来,粮食种植比较效益低下,农民种粮积极性严重受挫,再加上水稻收获后稻草大量还田午季作物无法种植,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农民受益,芜湖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积极探索,走适合本地优质粮食生产的道路。在2016年就开始了水稻再生稻生产的研究,首先在水稻品种选择、品质、栽培方式与技术、病虫害防治、绿色栽培、生产全程机械化等方面开展了配套技术研究,将化肥农药减量使用新技术全程贯穿其中,找出了一条适合本县再生稻生产新路。与此同时,边研究边示范,将新的研究成果交给种植大户示范,以示范带动推广,3年来面积呈直线上升,由当初不足4hm2,发展到现在的1000hm2,稳定了粮食种植面积,既解决了秸秆还田量大的问题,又解决了肥料、农药减量使用量、成本高的问题,实现了“粮食产量、品质、效益、环境”四大提升,深受农民、政府、广大基层工作干部的欢迎。
  1.2 发挥规模户自身优势,推进生产全程机械化 芜湖县土地流转率80%以上,其中14hm2以上的规模种植大户有近500户,34hm2以上的种植大户都建有标准化育秧工厂,全县建设标准化育秧工厂76座,每座育秧工厂单季服务面积在134hm2以上。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是降低成本,提高种植效益的有力手段。首先,从规模户入手,采取农艺搭台,农机唱戏,从根本上解决劳力紧张与生产季节的矛盾。在再生稻生产上,把建有育秧工厂与他服务的对象率先纳入进来,确保全程机械化在再生稻生产上一开始就全面介入。农技、农机分属农业2个独立的部门,实现水稻耕插收管等生产机械化的无缝对接,发挥各自所长,强化农机与农艺部门融合,凸显农机农艺优势,2016年成立了《水稻一种两收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广与技术指导组》,由分管主任具体负责,重点抓农艺农机技术攻关与推广衔接,县镇2级抽调技术骨干组成技术推广指导组,从水稻育秧、栽插、施肥、打药、机收等各个农机农艺融合的关键点出发,开展针对性栽培指导,确保水稻生产绿色,再生稻品质优异。
  1.3 抓示范,树典型,抓培训,促推广 为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全县范围内合理布点再生稻生产展示,做到点面结合,既突出规模示范户集中连片规模效应,又做到核心示范户、种植大户交叉布点种植,每个核心户负责带动10~15个再生稻种植户,交通便捷示范效果好的优先安排示范。为突出示范带动效应,示范户一年一落实,全县5个镇全面开花,做到全县34hm2以上大户3年中必当一次示范户。每年育秧、机插、收割与管理阶段开展示范观摩,好典型户现场解说,通过他们示范和言传身教来影响全县种植户。与此同时地,技术推广与时俱进,在每年总结会上,召集全县14hm2以上规模种植大户进行系统技术培训,每个种植户参加培训观摩3次以上。培训重点是将每年再生稻生产中的得失进行分析找出对策,为来年生产提供技术改进与支撑,使每个种植户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提高了再生稻生产技术到位率。2016年,全县再生稻种植面积7.7hm2,两季单产12525kg/hm2;2017年65.4hm2;两季单产13125kg/hm2;2018年179hm2,两季单产13662kg/hm2,2019年再生稻生产突破1000hm2,产量达到13537.5kg/hm2,产值达31032元/hm2,纯收益11820元/hm2。
  1.4 开展油麦后茬水稻与再生稻生产示范比较,彰显再生稻种植效应 “油菜-水稻”与“小麦-水稻”是芜湖传统的种植模式,受气候条件限制,油菜、小麦病害率发生率连年上升,品质下降,严重制约了生产规模的扩大,尤其是小麦面积下降明显,粮食生产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近几年实施秸秆禁烧,油菜、小麦秸秆全量粉碎还田对后茬栽培压力陡增。再生稻生产实现“一种两收”,不仅效益增加明显,更重要地是解决了秸秆还田量大的问题,同时冬季还可休耕半年,秸秆也得到了充分腐烂,地力得到恢复和提高。发展再生稻生产,改变了要增加效益必须增加种植面积、增加投入的理念,再生稻头茬育插早,收割时间与油稻、麦稻模式种与收时间进行了错开,有效地缓解了较大规模种植户每年在午季收割时节,劳力、机械紧张的矛盾,利于他们进行合理安排农时,促进了粮油均衡发展,稳定了粮食种植面积,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同时再生稻生产充分前茬水稻收获后土壤中原有的肥力。后季施肥少,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后茬受气候条件限制,病虫害发生轻,基本上生产过程中全程不施农药,两季秸秆全部粉碎还田,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培肥了地力,这种模式既符合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目标,也符合农业部提出的化肥农药减量使用的战略思想,保护了环境,一举多得。   1.5 抓关键技术的综合运用,确保“一种两收”两季均高产 实现“一种两收”,提高投入与产出效益,全面推进生产全程机械化。在再生稻生产模式上,强调综合技术运用,重点采取“五抓”。
  1.5.1 抓主要品种运用 根据近3年品种栽培试验,芜湖县把丰两优香1号作为再生稻生产优先且唯一推广的品种。该品种在芜湖县已推广种植多年,年种植面积7000hm2以上,完全具备再生稻生产的各项条件,头茬稻生育期132~135d、再生季仅60d左右,米质优异、国标二级,穗期前耐高温后耐低温,分蘗力强、成熟不早衰,再生季腋芽萌发早、能力强,丰产性、抗病性好、产量潜力等综合性状好,有利于提高再生稻米的市场竞争力。
  1.5.2 抓适期早播,抓栽插密度 为配合再生稻生产,芜湖县对已建的所有育秧工厂育秧大棚进行了水肥一体化提升,统一配备恒温催芽箱。根据芜湖县近3年的试验研究,在再生稻生产上重点强调:一是适宜早播,一播齐苗。选择3月20—30日播种,浸种后统一采取恒温催芽箱催芽,适时翻谷,确保芽齐、芽壮,育秧采取播种流水线大棚基质育秧。二是适当增加用种量,培育壮苗移栽。再生稻用种22.5~26.25kg/hm2,较正常单季栽培用种增加7.5kg/hm2左右,用7寸秧盘330~375盘/hm2,适当稀播以提高秧苗素质,每盘播量60~65g。三是适时栽插。一般在4月中下旬栽插,要求气温稳定通过15℃以上时开始,利于扎根活棵。四是提高栽插密度。选择7寸7~9行的插秧机,机插规格为16cm×25cm,插25.05万穴/hm2,落地基本苗67.5万~75万/hm2。
  1.5.3 抓精准施肥,增施钾肥与有机肥 在再生稻生产上,抓配方施肥和精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促早发快发稳长。为延缓后期脱肥,提高水稻米质,对实施再生稻生长的在头季分蘖期增施饼肥375~450kg/hm2,既减少化肥使用,又促进健康稳长,成熟不早衰,为再生季腋芽萌发创造条件。为提高头季水稻的抗性与光合效率,增施钾肥75~112.5kg/hm2。
  1.5.4 抓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技术运用 在再生稻模式区建立病虫害监测点,实时监控,确保病虫害预报准确性,杜绝乱打乱防发生。建立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技术融合核心区,推广农药增效剂、性诱剂,利用项目区安装的太阳能杀虫灯和性诱剂装置,实施农业、生物和物理等绿色防控技术,全面推广自走式喷杆喷雾机、远程高压喷雾机和植保无人机等新型植保机械,确保头茬水稻健康无病虫危害收获,再生季原则不进行病虫害防控,确保产品绿色环保。
  1.5.5 抓肥水管理,適时收获 头季稻水肥管理以薄水插秧、早追肥促分蘖,够分蘖苗后及时烤田。烤田分2次进行,第1次轻烤后复薄层水,5~7d后重烤,烤至田间有细裂纹,以后干湿交替灌概,收获前7~10d断水,收割时土壤湿硬、不陷机械。头季收获时间掌握在8月10—15日,确保再生季在9月15日前后安全齐穗,10月20日前后安全成熟。头季选择90%籽粒成熟时收获、确保秆青籽黄不早衰,留茬高度30~35cm,头季稻收割后当天复水,撒施尿素75kg/hm2,45%三元复合肥配方肥75kg/hm2,再生稻始终保持田间湿润至收获。
  2 存在问题
  2.1 存在养老稻,收割过迟现象 部分农户仍参照单季稻栽培方式,存在头季收割养老稻的习惯思维,造成收获过迟,影响腋芽萌发再生时间,造成田间有效穗少,穗子小,安全齐穗风险增加,严重影响产量和米质。
  2.2 收获时碾压过多,影响再生稻产量 部分田块头季收获时过多碾压造成植株损伤,腋芽萌发难、萌发迟,造成抽穗灌浆成熟时间不统一,再生季收获尺度不好把握,影响产量和品质。
  2.3 灌水迟,断水早,管理粗放,影响产量与品质 只管收割不管后期管理,部分农户头季收割后没有及时上水追肥,影响了再生芽萌发,造成萌发芽少、穗小、产量低。一部分农户放任自流,能收到更好,收不到拉倒的心态作祟,后期基本不管。2019年后期干旱严重,长时间不上水,严重影响了生育进程与抽穗结实灌浆。
  2.4 收割时田间过烂,碾压损害程度重 部分农户前期田间断水过迟,田块过于湿浪,碾压损伤加重。田间过于湿浪,收割机碾压造成植株损伤陷于泥土之中,腋芽萌发迟或不能产生有效再生苗。小宽幅收割机收割,植株碾压损伤行也过多。
  2.5 氮肥追施过多 氮肥追施过多,虽赢得了大穗与生育延迟时间,但幼穗分化延迟生育进程后延,影响安全齐穗和稻米品质。
  2.6 优质不优价 芜湖县4年来的再生稻生产,没有一块田施过农药,所生产稻谷绝对是绿色的,其再生季稻米品质与口感比上季丰两优香1号更好,米的清香味更浓,蒸煮品质与外观更好看。苦于没创品牌,没有一个专业加工企业单收贮加工,一些加工企业往往苛求再生稻收割中碾压稻谷不饱满而压级压价,其收购价持平甚至低于头季稻。
  3 几点建议
  一是选择合适再生稻品种。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适宜品种作再生稻推广品种。二是适期早播。可选择在3月15—25日这个时间段播种,培育壮秧机插,避开高温抽穗结实,在灌浆期采取物理措施将头茬高温危害降到最低。三是适时追肥,增施有机肥,确保后期不早衰。四是适时收割。当全田90%左右籽粒成熟,植株秆青籽黄时收割,忌养老稻。五是选择较大田块作再生稻生产用地,合理规划收割线路,避免重复碾压。六是在头季稻收割时田间土壤硬度适宜,切不可为了好收割,田间过度失水,损伤植株,影响腋芽萌发。七是及时上水与追肥,做到头季收割后上水追肥不隔夜。八是注重中后期管理。千万不能做甩手掌柜,放任不管,8—9月份温度高,光照足,田间容易失水,要经常光顾田块,发现缺水要及时上浅水,确保用水和米质。九是适时收获,精米加工过筛,确保稻米品质与外观。十是从结构调整出发,各级各部门要在品种、品质、稳粮增效、环保、品牌创建等方面给予足够的扶持。 (责编:张宏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92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