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民营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我国经济的发展不断地得到发展的机遇。而内部控制则是企业优化自身管理效率、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的重要手段,但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市场变化莫测的形势下,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的后果逐渐凸显,企业经营不稳定性较高,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成为民营企业发展中的重点。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内部控制的概念,并简单介绍内部控制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优化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民营企业建设内部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民营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一、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控制是指经济单位和各个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是单位在内部采取的自我约束、规划、评价、控制等的一系列方法、措施等的总称。内部控制最早主要集中于企业的钱财管理、手续管理以及复合管理等方面,随经济进步而逐渐扩展到对复杂经济活动的控制,发展成内部控制体系,主要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以及监控五方面内容。内部控制在企业中应用的作用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有利于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第二,确保企业资金的安全性;第三,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第四,确保各项制度、方案和计划等的执行;第五,提高经济效益。
  二、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中小企业发展报告(2016-2017)》,在2017年,我国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的民营企业竟然达到了81.1%,这其中63.2%的民营企业设有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但内控效率得不到保障,内控制度形式性较强。而17.9%的民营企业甚至都没有独立的内部控制体系。从这些数据来看,我国大部分民营企业在内部控制建设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
  (一)内控意识不足,缺乏良好的内部环境
  民营在发展上主要以自我监督、控制为主,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在经营中相对缺乏内控思想,思想认识不到位,使得企业管理层在组织机构设置、权责分配、企业文化、人员配置等方面缺乏合理的指导思想,大部分民营企业都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企业领导权多集中于部分领导者或最高领导者,决策主观性较强。其次,在人员管理上也缺乏合理的晋升机制,裙带关系严重,人才流失率高。另外,企业文化更加注重利润的获取,凝聚力不足。最后,权责划分没有明确的标准,责任落实不到具体,问题处理有失公允。最终导致企业在开展经济活动时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尤其是在高新技术企业,这种问题更加突出,管理层更加重视技术研发,再加上高新技术企业所享受的减免税政策,使得企业将资源更倾向于投入研发业务,相对忽略了内部控制的建设,缺乏良好的内部环境。
  (二)风险评估效果甚微
  风险评估主要是针对企业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风险威胁度衡量,企业可以依据评估报告来及时应对风险,但就实际来看,部分民营企业无法及时识别存在的风险,风险评估缺乏对象;部分民营企业虽然顺利开展了风险评估,但对评估报告的应用不强,风险依旧是存在;还有部分民营企业虽然意识到了风险评估报告应用的重要性,但自身缺乏应对风险的能力,风险应对措施“软糯”,无法阻止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三)控制力度不够
  控制活动是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结合风险应对措施而采取的手段、方式,一般包括职责划分控制、授权控制、审批控制、预算控制等,而民营企业在经营中常出现的问题在于审批权责不明,部分企业审批制度如同虚设,多由领导者主观决定,没有实质性的风险控制环节[2]。再加上风险应对措施选择的问题,控制活动在民营企业中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对企业经济活动的控制力度不够。
  (四)各部门之间存在信息“孤岛”
  内部控制是对企业各经营活动的整体控制,其贯穿于各部门经营过程中,但民营企业各部门多各自为营,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得不到保障,尤其是财务部门工作多局限核算、报表编制,财务内部控制独立成形,导致财务部门无法判断其他部门递交的数据是否属实,影响财务数据的真实性,进而影响到企业决策正确性。
  (五)内部审计权威性不足,内部监督效果不理想
  一般地,企业多设置内部审计部门来负责内部监督,但在实际运作中,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并不强,内部监督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首先,部分民营企业虽然设置了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但领导权力大于审计权力,审计工作的开展受到制约,无法保持公平、公正性。其次,部分民营企业为了减少日常运营支出,并未在内部设立单独的审计部门,审计人员由财务人员兼任,在专业性上就达不到要求,且工作开展缓慢,审计结果也多作为参考数据,内部监督作用无法得到有效发挥。
  三、优化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策略
  通过对上述存在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分析,结合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以下优化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建設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内控意识,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
  民营企业想要提高内部控制在企业中的应用效果,则首先要加强全体人员内控意识,在企业内部营造人人学内控、人人懂内控、人人执行内控的氛围,在全员参与下,促使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全过程。其次,重点加强领导者对内部控制的认知和掌握,从而合理地调整企业组织架构,并依据组织框架合理划分各岗位权责。最后,管理层意识的到位也会使得领导者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统筹管理,有利于企业人才招聘制度、岗位晋升制度等的制定。
  (二)加强风险管理,抓住防范重点
  风险管理主要包含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以及对风险的防范措施,民营企业可以通过加强风险管理来提高内部控制中的风险评估能力。其中,企业可以通过完善信息数据来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借助绩效评价系统来加强风险评估中的风险成因分析,分离出影响风险产生的关键因素,从而给管理人员提供具体的风险防范思路,进而提高问题解决效率。另外,受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影响,民营在经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也较多,民营企业在防范过程中既要抓问题,也要抓效益,内部控制环节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严格越好,风险也并非需要彻底的被一网打尽,一来不太现实,二来控制成本也较为高昂。所以,民营企业需要制定合理的预警信号,比如通过同行业大数据技术分析风险威胁度给企业经济带来的损失和防范其带来的成本,再参照其他企业成功经验,制定出较为适宜的预警层级,对达到预警线的风险及时采取措施。
  (三)构建内部制衡
  在提高企业控制力度中,民营企业可以通过设置内部制衡来管控各活动的运行。首先在岗位权责制定过程中,先在相关岗位间形成互相制约、互相监督的制衡机制,其次,建立联签制度,对于企业内部的重大事项决策,由多人进行可行性评估,避免少数或一个主观臆断的问题,结合风险防范来提高内部控制效果。
  (四)加强财务管理以及企业管理思想的转型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财务部门和各个部门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联系,所以民营企业可以以财务系统为基础,构建财务共享中心。而在建设中,首先企业要改变企业管理思想,认识到财务管理转型的重要性。其次,加强管理会计的应用,引进专业人才,从而加快对财务管理的重心从核算到管理的转型进程,加强业财融合,从而提高信息沟通效率,减少或规避信息孤岛问题。
  (五)明确内部审计权责,提高审计权威性
  首先,民营企业应拥有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在此基础上明确审计部门权责,杜绝领导权利高于审计的现象出现,确保审计的权威性。其次,配备专业人员。审计工作不单单涉及财务审计,单从财务部门抽调人员是无法满足现代化审计工作的需求,所以企业一方面要引进人才,提高审计专业性。另一方面也要精简财务人员,合理降低企业人力成本。
  四、结束语
  我国民营企业一直具有“周期短”的特点,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民营企业应对风险、市场变动的能力较差。而内部控制的作用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提高经营稳定性等,民营企业在经营中必须要加强内控意识,营造出良好的控制环境,同时重视风险管理、财务管理转型以及内部审计等的建设,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水平,进而提高民营企业管理效率以及防范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赵瑞杰,赵里曼.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与对策[J].天津农学院学报,2016,23(4):65-67.
  [2]赫凤霞. 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01):155.
  [3]杨红. 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J]. 纳税,2019,13(03):264-26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269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