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生态修复和文化复兴视角下的城市河流探讨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河流不光孕育了人类社会的文明,也孕育出灿烂的历史文化。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动态平衡方面,河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河流文化对彰显一座城市的文化与底蕴起着关键性作用,对突出城市形象也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城镇化进程逐步地加快,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危害日趋严重,河流与人类之间的矛盾也日渐加剧,因此如何有效地進行河流的生态修复与文化复兴成为当下人们关注的的焦点问题。基于此,首先阐明了城市河流生态修复与文化复兴的内涵,接着阐述了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措施和文化复兴的表现方法,最后以实际项目案例作为引证,探讨和分析了相关问题,为城市河流的生态修复与文化复兴提供参考思路。
  关键词:生态修复;文化复兴;城市河流
   人类自诞生伊始就与河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类依水建屋居住,近水耕种生产。河流不光孕育了人类社会的文明, 也孕育出历史上灿烂的文化。河流奔流不息,滋润大地, 对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与历史文脉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1]。但是,由于城镇化进程在逐步加快,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50%以上[2],不合理的城市建设与开发对河流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水体受到了污染,文化遭到了冲击。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更是丰富多彩,河流见证和记载着当地的灿烂文化。因此,如何修复河流的生态环境,如何挖掘和重现昔日的特色文化,值得每位设计师思考和研究。
  1   城市河流生态修复与文化复兴的内涵
  1.1  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的内涵
   生态修复即在生态学的科学指导下,通过生物修复为主要修复手段,搭配物理、化学或者工程技术等修复手段,以达到最佳效果的综合性环境修复的方法。在城市河流的的水质恢复以及保持自然健康景观风貌的实践当中,就会牵涉到城市河流的修复问题,也就相应地产生了景观上的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的内涵,即通过相关设计手段使河流自然生态状况回归到受干扰前的平衡状态[3]。
  1.2   城市河流文化复兴的内涵
   城市河流文化是指人类在对河流的认识与改造过程中,积累到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文化的总和,包括河流流域内人类所形成的生活习惯、社会风俗、历史文化等。城市河流文化的复兴不仅仅是对河流文化的重新认识,同时也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途径,河流文化对彰显一座城市的文化和底蕴起着关键性作用,对突出城市形象也至关重要。
  2   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措施
  2.1  大量采用乡土树种,营造植物空间调节小气候
   在河滨种植大量存活能力强的乡土树种,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植物有着净化空气、除尘杀菌、水土保持、降温增湿作用,同时植物配置采用乔、灌、草搭配的空间结构,优化组合方式,调节河滨的小气候,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
  2.2  采用生态驳岸取代硬质驳岸,保持水岸线的稳定
   在景观的专业范畴内,驳岸是建在水陆交界处的一种保护自然水体的工程设施[4],传统的硬质驳岸不光使河道的形状毫无美感,也阻隔了河流与沿岸之间的生态交流[5]。采用植物和石头构建驳岸,具有很好的渗透性,可以丰水期储水,枯水期向上渗水,从而调节水位以保持水岸线稳定。同时,生态驳岸还有净化水质、吸收污染物、涵养水土的作用。
  2.3  营造湿地景观,维持生态系统稳定
   湿地本身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也会进行内部的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并且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6]。无论是人工湿地还是天然湿地,都会通过系统当中的过滤、吸附、分解、吸收等作用来净化污水,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   城市河流文化复兴的表现方法
   城市的形成、发展与河流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河流对城市的生存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7]。河流是城市历史文化萌生、发展、成熟、变迁、衰落的见证者,河流文化的复兴也是当地文化的复兴,复兴河流文化对塑造城市的形象与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对滨河景观进行规划设计前,要充分调查和了解河流流域的各种文化,挖掘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作为河流文化,对文化元素进行有效的保留与提炼,设计主题空间;提取特色文化元素结合现代的表现手法进行表达,创建符合现代审美又能表达河流文化的文化景观;河流文化也可以运用到景观小品和地面铺装中,以文字或者图像的方式进行表达,使人们能够更直观的感受到文化的感染与冲击。
  4   陕西省宝鸡市金陵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践
  4.1   区位概况
   金陵河是渭河水系北部的一级支流,由陕西省宝鸡市陇县八渡乡赵家山南部发源,从陇县新街乡进入宝鸡市,经过宝鸡双白杨、金河等乡镇,穿过市区流入渭河,河段全长约55km,项目设计范围位于金河镇河段。
  4.2  主要存在的问题
  4.2.1  金陵河河道景观面貌较差,两岸坡度陡,沿岸绿化量不足。金陵河河道滩面杂草丛生,景观面貌较差,景观功能缺失。两岸坡度较陡,河堤、河滩缺少植物覆盖,生态性不足。沿岸植被无层次,绿化量不足,绿化覆盖率低。随着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金陵河河道及沿岸生态修复迫在眉睫。
  4.2.2  金陵河水质污染,缺少水净化的生态处理。由于人们不合理的生产活动,金陵河水质污染现象严重。在滨水植物的选择和搭配上缺乏科学性,缺少对于河道中污水净化的生态处理,金陵河水质的去浊还清和沿线的景观规划设计备受当地居民的关注。
  4.3   生态修复及文化复兴策略
  4.3.1  系统进行生态修复,恢复金陵河昔日原生态的自然风貌。根据场地实际情况,从以下几方面对金陵河进行系统的生态修复:对金陵河原有硬质驳岸进行改造,设计生态驳岸,适当放缓坡度,将陡坡改成缓坡,增加种植空间,营造适合当地居民体验的亲水空间;对河滩进行种植设计时,选择适应宝鸡地区的乡土乔、灌、草植被系统,选择当地根系发达且耐冲刷能力强的植物;以回归自然的原则对金陵河河道进行调整,宜宽则宽,宜弯则弯,逐步恢复金陵河昔日原生态的自然风貌。   4.3.2  融入诗经文化,打造河流文化景观。通过对金陵河和当地文化进行研究发现,金陵河是宝鸡的重要河流,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宝鸡是周朝与秦朝的肇兴之地,那个时期推崇礼乐德孝,经常会进行祭祀、宴饮等活动,而诗、歌作为礼乐教化的特定形式会配合这些活动的开展,这些诗、歌最后被收入《诗经》。同时,《诗经》如今对当地人仍然影响巨大。因此,提炼诗经文化融入金陵河的生态修复当中有利于文化传承与复兴。以金陵河为景观主轴,以点、线、面相互结合的方式,结合周边环境与场地文化,以诗经文化为主题,打造一个融风、雅、颂诗经文化,治水、利水、生态修复功能,市民休闲健身、商业配套等亲水休闲功能的复合型人文景观流域。
  4.4   设计理念及原则
   以金陵河的生态修复与诗经文化复兴为设计理念,秉承金陵河这条主轴线,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呼应,使其成为宝鸡市的重要景观带。利用金陵河流域的自然山水资源,融入诗经文化,结合生态修复技术,提高金陵河的生态效益,着力打造生态性与文化性兼备的特色滨河景观。
   设计原则以生态性原则为主,设计结合自然,充分考虑场地的自然状况。着重考虑设计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整体性,同时兼顾公众参与性原则和亲水性原则,让当地居民近距离与水和文化进行互动。
  4.5   功能布局
   构筑“一核一线十景”的结构布局。“一核”是指诗经文化核心,整个场地在生态修复的过程中融入诗经文化,诗经文化是河流的文化核心,是金陵河河流文化复兴的载体。“一线”是指金陵河景观沿线,在规划设计时充分利用金陵河沿线的山水景观资源,力求沿岸景观与河流的完美结合,沿岸建筑与自然风景完美融合。“十景”是指挖掘诗经文化按照风、雅、颂设置的人文景点,包括桃夭胜境、蒹葭风起、蒲荷听风、关雎寻古、青衿寄情、黍稷忆昔、凤鸣梧桐、鹿鸣之什、杨柳漪澜、丰年颂歌。这十景各具特色,每个景点都有独特的文化景观和植物搭配,设置这些诗情画意的景点不仅可以提升金陵河的生态性,也让人们可以重温金陵河所承载的诗经文化。
  5   结语
   在城市文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人类各种不合理的活动对河流进行了干扰与破坏,人类与河流的关系渐渐对立起来。而逐步缓和这种关系就要人类学会让步,对河流的自然生态与文化脉络保持着敬畏之心。通过规划设计对河流进行生态修复与文化复兴,是对河流生命和文化的保护。河流是滨河景观生态设计的轴心,生态意义影响深远[8]。在对河流进行滨水景观规划设计时,将河流生态修复与文化复兴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恢复河流及沿岸的生态环境,也可以让人们重新了解和认识河流文化,丰富精神生活,还可以塑造一个风光秀丽、文化厚重的城市形象。
  (收稿:2019-09-10)
  参考文献:
  [1]殷桥.基于生态修复的乡村河道景观规划研究——以阜阳市阜南县田集镇阜地河为例[D].安徽农业大学,2018.
  [2]朱杰堂.新型城镇化: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J].河南社会科学,2014,22(3):26-30.
  [3]苏琪.基于生态修复与河流文化复兴的滨河绿地景观设计研究与实践[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4]胡洁,吴宜夏,吕璐珊.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竖向设计[J].中国园林,2006(126):8-13.
  [5]曹婷婷,李娟.生态文化理念下的河流修复研究——以富平石川河整治项目为例[J].农业与技术,2018,38(19):58-60.
  [6]杨云云.城市园林景观生态学微气候因素的调节设计[D].南京工業大学,2013.
  [7]顾春雨,付宝荣.基于生态文化的城市河流修复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7(2):44-45.
  [8]张延斌.基于生态恢复的城市滨河景观设计[D].东北农业大学,2017.
  作者简介:何维城,男,安徽合肥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园林与景观设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290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