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龙湖湿地生态修复技术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众所周知,湿地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与国土资源,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我国的旅游行业随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湿地资源被大量的开发与研究,不过,由于湿地资源的开发数量在日益增加,在开发过程中逐渐的出现了诸如盲目开垦改造、湿地污染加剧等问题,导致大量的湿地生态遭到了较大的破坏,大大影响了湿地资源的开发过程,进而影响了我国旅游行业进一步的发展。本文重点分析龙湖湿地生態修复技术,希望能够为相关工程的生态修复提供有价值参考。
  关键词:龙湖;湿地;生态修复技术
  1  龙湖湿地生态现状
  通过对龙湖湿地生态现状分析,发现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包括第一,生境条件方面:①龙湖水体污染严重,威胁污染物浓度耐受阈值较低的植物、鸟类、鱼类等生物生存。②围湖造成导致内湖间、外湖间、内外湖间水系连通受阻,影响鱼类活动以及龙湖生态系统水文调节能力[1]。③老城外沿、柳湖、弦歌湖驳岸硬质化,生活垃圾及构筑物侵占自然湖滨带,使得湖滨带植被消失,造成鸟类、鱼类及地表昆虫栖息生境破碎化甚至丧失生境功能。④柳湖过度清淤破坏了湖底土壤中的种子库,并使得水下地形平整化,缺乏异质性生境,影响水生植物恢复、破坏鱼类生境。第二,群落结构方面:①东湖及南坛湖莲群落在大部分水域形成单优群落,内湖空心莲子草泛滥侵占大部分内湖湖面,造成植物群落结构单一,多样性低。②外湖和内湖湖滨带“乔-灌-草”群落结构不完整,物种单一,多为单一种类的行道树。第三:外界干扰方面:作为城市内湖,淮阳县城城市建设、湿地旅游、捕鱼等人类活动干扰鸟类觅食、栖息。
  2  龙湖湿地生态修复技术分析
  2.1  滨岸陆域生态修复
  在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过程中,龙湖部分湖滨带退化甚至消失,使得湖滨带作为龙湖天然生态屏障的功能一定程度削减,影响龙湖水生态系统健康。依据植物分布现状,在缺乏乔木的湖滨绿化带进行乔木补植,形成生态屏障,减弱噪音对鸟类、鱼类等生物的影响,并为林鸟提供营巢地和栖木。同时,乔木形成的树荫还可有效降低近岸水域水体温度,为鱼类创造适宜的生境。乔木发达的地下根系还可稳固堤岸、净化入湖水质。临近城区的湖区可选择垂柳、女贞、榆树、杨树、栾树、国槐等乔木,远离城区的湖区可选择榆树、香樟、垂柳、栾树、泡桐、国槐、杨树、枫杨、楝树、白蜡等乔木。乔木补种后密度以3m×3m~5m×5m为宜。
  依据植物生长现状,在缺乏灌木的湖滨绿化带进行灌木补植,为地表昆虫和灌丛鸟提供良好的栖息生境和食源地,灌木发达的地下根系可增强对地表径流中污染物的拦截和净化作用。临近城区的湖区可选择海桐、广东万年青、紫荆、木槿、夹竹桃、红花檵木等观赏性较强的灌木,远离城区的湖区可选择构树、桑树、苎麻、木槿、水蜡、火棘、构骨等灌木。灌木补植后密度以1m×1m~2m×2m为宜。
  依据植物生长现状,临近城区的湖区可选择沿阶草、结缕草等草本植物,远离城区的湖区可选择紫云英、羊茅草、狗尾草、芒、荻、蒲苇等草本植物。
  针对硬质化、表面未覆土、无植物生长的堤岸,可在堤岸顶部种植藤本植物,通过枝叶覆盖的方式对硬质化堤岸进行遮挡,即可提高湖滨带景观质量,还可充分利用湖滨带空间,为傍水栖息、喜灌丛栖息的鸟类提供适宜生境。可选择迎春、云南黄馨、凌霄、三角梅等,种植密度以1m×1m为宜。
  2.2  近岸水域生态修复
  ①岸带地形营造:弦歌湖、柳湖、内湖及老城外沿堤岸均已硬质化,坡度较陡且缺乏植物生长基质。为稳固岸线,在按地形较陡的区域(>15°)利用石笼进行加固;在地形较平缓的区域(≤15°),利用木桩护岸[2]。龙湖湖水流动性差,仅在大风天气会出现湖水击岸的情况,且拍击力度有限,这些措施能够较好的保护岸线的稳定。
  ②近岸水域植物补植:可研在结合现场调查的情况下,提出近岸水域植物补植工程,包括补植湿生乔木、挺水植物、浮叶植物以及沉水植物。根据实际情况组合使用,形成群落结构复杂、污染物拦截效率高的近岸水域植被带。
  通过疏植耐水淹的湿生乔木,可有效提高近岸水域生境异质性,为猛禽、鹭类提供栖息、停留场所,为游禽提供相对隔离、隐蔽的庇护场所。湿生乔木依据现场地形直接疏植于近岸20m内的水体中,乔木密度以小于600/hm2为宜,错位排列、团组状种植,可选择乌桕、垂柳、水杉、杨树、落羽杉等进行混植。水杉、垂柳种植水深以小于枝下高为宜,避免幼嫩枝条在水下浸泡以致腐烂。针对内湖,可结合内湖的清淤工程、岸带地形塑造工程,采用砌筑围堰,排干积水,种植养护,恢复水位,种植成活率可达80%以上。针对外湖,主要采用铁笼网架支护,直接水中种植的方法。
  挺水植物分布于近岸水域水深0m~0.5m范围内,依据现状进行挺水植物补植或群落优化。栽种方式选择丛植以形成斑块状分布,随水下地形形成自然蜿蜒的形态,避免带状、条状的规律种植[3]。临近城区的湖区可选择香蒲、芦苇、慈姑、千屈菜、泽泻、水葱等具有一定景观美化的挺水植物进行混植,远离城区的湖区则以芦苇、香蒲等当地最为常见的挺水植物为主,可适当种植灯心草、藨草、慈姑、鸭舌草等本地种。
  种植浮叶植物,可有效提高水下生境异质性、提高生物多样性。浮叶植物复杂的水下根系可为鱼类、水生昆虫等提供躲避天敌的场所,水面上的植物体还可为黑水鸡等鸟类提供栖息、觅食的场所。利用水深控制浮叶植物的生长及扩散范围,将浮叶植物种植于近岸水域水深1m~2m处,依据现状进行浮叶根生植物及漂浮植物补植。临近城区的湖区可利用东湖、南坛湖清理出的荷花,同时补植荇菜、萍蓬草、睡莲等观赏性较强的浮叶植物,远离城区的湖区可选择菱、荇菜、芡实、水鳖、黄花水龙、萍蓬草等浮叶植物进行混植。荷花种植密度为1~2头/m2,菱3~5株/m2,荇菜20~30株/m2,芡实1株/5m2。
  沉水植物具有强大的水质净化效果,可有效降低水体中TN、TP,同时降低水体浊度,提高景观质量。同时,沉水植物还是草食性鱼类的主要食物来源。可选择苦草、黑藻、竹叶眼子菜、穗状狐尾藻等进行混植。对靠近岸边,底部为浆砌或无软泥的湖区,以无纺布包裹种植土和植株根部(如矮生苦草、黑藻等),抛掷入水中,根部沉水水底,植株最开始借助包裹内的种植土生长。对靠近湖中、底部有软土的区域,以直接抛掷法为主(如金鱼藻、菹草等)[4]。
  ③退渔还湿:对于沿岸的鱼塘,在产权回收后对鱼塘进行改造,修复鱼塘与龙湖水体的水文联通性,在鱼塘的明水面、土方堆高区域种植耐水淹的垂柳、乌桕、杨树、水杉等乔木,林下靠近塘基、较高高程处种植秋华柳、蚊母、桑树等灌木,塘基上种植芭茅、狼尾草等高大草丛。方案二:塘内植物可选择睡莲、芡实、莕菜、水鳖、芦苇、水葱、黑藻、马来眼子菜等。
  3  结束语
  对于龙湖而言,生态修复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程,比起既往的修复工作,生态修复其优势明显,且对周边环境的扰动小,展现出十分明显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苟爱萍,郑鸣洁,杨辉,于晋晟,周萍,朱莉娟,朱倩文,蔡一鸣.常州煤灰湖景观规划设计——基于生态修复的景观规划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13(5):2085+2088.
  [2] 程健华,王金坑,陈永金.城市景观水体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与运用——以厦门五缘湾湿地公园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11(1):168~170+188.
  [3] 鹿源.河口湿地治理的重要参考——《辽河口湿地水生态修复技术与实践》书评[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8(12):46.
  [4] 乔峤.人工湿地生态修复技术标准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7(24):10~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04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