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意义及发展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当前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过程中,很多农民存在认识不足,导致推广工作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因而开展深入研究,选择适合的推广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文中主要从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意义分析入手,阐明了该项工作在当前农民经济收入增长、农业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科学合理的推广策略,为全面提升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工作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j.cnki.njwx.2020.01.036
   科技的健康发展能够推动现代经济的有效发展,充分发挥新技术、新机具的优势和作用,将能够促进现代农业朝着标准化、现代化、机械化的方向发展。
  1 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意义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支柱性产业,切实开展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工作,可以起到良好效果,表现在:第一,推进农业实现现代化发展。这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采用机械化生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放农民繁重的体力劳动,同时提升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生产的顺利开展。第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进步,为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前提条件,由此可以体现出科学技术的核心价值和优势,使得科技成果有效转变为生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生产取得积极效果。
  2 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发展措施
  2.1 构建农机推广信息化网络
  农业生产活动实施过程中,积极构建现代化信息网络,并对其进行不断完善和优化,可以充分整合生产基地和农业生产企业,发挥村镇的枢纽作用,推进网络化推广、发展模式的有效开展。乡镇和村子可以负责购买和租赁、引进新机具和新技术,借助于信息化网络,促进农民都能够享受到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服务,并意识到其优势和发展意义,从而参与到相应的生产环节中。实际开展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工作的过程中,还需要发挥基层部门和政府的配合作用,重视该项工作,不断介绍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价值,并组织开展应用活动,使得推广工作落到实处。
  2.2 加大推广工作资金投入
  实际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过程中,因其具有一定公益性质,农机技术的推广,需要有大量的資金作为支撑,这样才能够让推广工作取得实效。各个地方政府要能够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的要求入手,为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工作提供一定的预算,并合理控制好该项工作的重点内容,加强推广工作的具体实施效果。这其中需要考量到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宣传推广工作费用、推广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经费,为推广的顺利开展提供充分可靠的支持。
  2.3 创新和优化推广工作模式
  以往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过程中,都会受到“指令推广”的制约,无法全面深入到农民群众之中,这就导致没有全面了解到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进而提供更为专业化、个性化、针对性的服务。为有效提升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工作的整体实施水平,需要注重加强实地调研工作,深入到农民群众当中去,强化示范工作的实施效果。
  首先,农机推广部门和政府要注重不断改进和优化推广工作模式,从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入手,制定出科学性的推广路线和推广模式,合理选择到适用的农机机型,促进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工作朝着针对性、合理性和专业性的方向发展。
  其次,在农机推广中,可以密切联系农机企业,由生产企业选派专门技术人员进行现场示范,让农民群众能够现场感受到新机具、新技术的应用效果,掌握农机技术和农具使用方法,这样可以有效打消农民群众的疑虑,提升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水平。
  最后,要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设置售后服务维修网点,给农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免去农民群众的后顾之忧。
  2.4 建设高水平推广队伍
  高水平、专业化的工作队伍在实施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方面,可以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目前各地政府和农机推广部门要注重不断引进农机推广人员,通过社会招聘的方式,吸引更多人员的到来,同时还要给农机推广人员提供良好的薪资待遇,促使他们能够留在基层岗位,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此外,积极开设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人员培训班,提升他们对新技术、新机具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他们的人际交流技巧和沟通能力。
  3 结语
  开展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工作,对于现代农业生产具有积极意义。该项工作具体实施中,不仅要构建农机推广信息化网络,还要加大推广工作资金投入,同时创新和优化推广工作模式,并建设高水平推广队伍,这样才能够起到积极效果。
  参考文献:
  [1]岳宏伟,王金利. 农机化推广工作的探讨[J]. 农业与技术,2015(20):46.
  [2]高浩. 新常态下农机化推广工作浅析[J]. 江苏农机化,2015(5):28-3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349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