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无公害蔬菜土肥管理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绿色无公害蔬菜具有农药残留可控,食用安全性高等优点,与当前社会强调的食品安全健康理念相契合。绿色无公害蔬菜与普通蔬菜的土肥管理相比,精细化程度更高,通过种植过程中的土肥管理,不断提升蔬菜的品质和产量。本文对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过程进行精细分析,并建立相应的土肥管理方法,以保证蔬菜的品质。
关键词:绿色无公害蔬菜;土肥;施用量;精细化
中图分类号:S63 文献标识码:ADOI:10.19754/j.nyyjs.20200229039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绿色无公害蔬菜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因此必须要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绿色无公害大棚蔬菜的科学高效种植,努力让绿色无公害大棚蔬菜生产基地的环境、栽培技术规程以及质量安全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做到让绿色无公害大棚蔬菜的产前、产中以及产后的各个阶段都纳入标准化生产管理的轨道上来,最终实现“安全无污染”的目标。我国是人口大国和粮食进口大国,粮、果、蔬菜等的生产技术直接影响着我国的食品安全。本文针对绿色无公害蔬菜土肥管理提出了精细化管理的方法,拟通过此方法实现土肥的科学管理。
1绿色无公害蔬菜的种植条件分析
绿色无公害蔬菜的种植需要保证土壤重金属、潜在污染物质及细菌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在安全范围内。土壤性状应当在合理范围内,实现对养分的吸附,并有适量微生物活性,这样的土壤条件下,绿色无公害蔬菜是适宜种植的。一般而言,绿色无公害蔬菜大规模种植的土壤环境应脱离重工业、重污染地区[1]。此外,要求土壤肥力符合基本的植物生长条件,且水资源丰富。在对绿色无公害蔬菜施肥时应按照相关施用准则对其量进行管理,大多数有机肥料在施用铺底时应做无害化处理。
绿色无公害蔬菜在种植前应对土壤物理性质、有机质等进行分析。通常,土壤类型为沙质潮土,且含水量低,pH呈弱碱性较好,全氮量应小于3g/kg,磷含量低于30mg/kg,钾含量可略高于磷,重金属含量应符合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标准。在种植前应对土壤进行有机肥料施用,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沙质土壤的结构,是蔬菜良品种植的基础。
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需注意微生物治理。由于生物肥、农家肥等会导致微生物等有机质产生,若不对其进行合理控制,容易导致腐殖物质超标,且会导致部分有机酸产生。土壤酸碱平衡在此情况下易被打破,因此在种植前需对土壤进行微生物治理,减少此类问题导致的土壤酸化问题。
2绿色无公害蔬菜的土肥管理方法
2.1有机肥料施用
有机肥料因地制宜选取,由农业废弃物(如秸秆、豆粕等),家禽粪便,工业肥料(甘蔗渣等)等组成。近几年,无害化污泥堆肥已是有机肥料的重要发展方向,相关实验表明,污泥堆肥能够改善土壤肥力,且对水分等保持有一定效力,一般的施用量选择在30~50t/hm2 范围内对土壤改善效果最佳[2]。由于大部分有机肥料的养分释放慢、肥效长,一般都在蔬菜种植前进行施用。当种植面积较大时,将有机肥作底肥,并不断监测有机肥在土壤中的含量,建立空间分布关系,避免营养富集;当种植面积不足,又对产量有要求时,有机肥应当在播种时施用在种子周边。根据前期土壤肥力和产量目标,动态调整施用量,对高肥力地块,土壤供肥能力强,应适当减少全周期肥料施用量,并增加后期追肥比率;低肥力地块,则应增加底肥用量,适当追加底肥的有机质含量。
2.2科学选取施肥方法
由于不同蔬菜种类对养分需求量、需求比例、不同时期需求量等均不相同,在施用时应当以科学的方法施用。需肥周期长、需肥量大的蔬菜,初期生长缓慢,中后期生长迅速,且在根、果实肥大期至收获期需要大量肥力;这类蔬菜在初期应当将有机肥作底肥,避免在种植初期过度施用氮肥,在生长中后期逐渐增加氮肥含量,不再施用多余有机肥。需肥稳定型蔬菜,整个生长周期对肥力需求呈稳定状态;这类蔬菜底肥和追肥较为重要,应动态监测生长期内植株生长状态,及时调整施用量和施用部位,且施用原则是少量多次。早發型蔬菜,其生长周期短,前期需肥量大;这类蔬菜需以有机肥作底肥,且在生长期内逐渐减少追肥量,同时施用部位要足够浅,离蔬菜根部近为好。目前,蔬菜的种植密度决定了施肥方式。当植株种植密度小时,按株施用;植株种植密度大时可按沟施用。
2.3精细化施肥管理
进行测土施肥是精细化施肥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蔬菜种植区的土壤数据进行精细化施肥,建立生长动态监测,实现蔬菜的全过程管理。利用空间信息数据,将种植区域内的土壤养分分布情况做调研,针对土壤养分分布建立合理的施肥方案。建立土壤中氮、钾、磷、钙、有机质等的空间关系,判断其相关性,并按照种植区气候、地形等因素综合考虑施肥种类、数量和时间。根据土壤有效肥力矫正系数法测算施肥用量[3],分别计算不同蔬菜所需施用量。其计算方法如下:
施用量=目标产量所需养分-土测值×2.25×矫正系数肥料养分×肥料利用率
通过上式,可以对施肥量进行精细化管理,减少施肥量引起的蔬菜生长异常,并能节约生产成本,实现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的优化。同时,在每个种植周期结束后,都应对土壤酸碱度进行检测,当pH<5时,向土壤中施用300kg/667m2的石灰,以恢复土壤酸碱度;当pH在5~6之间时,向土壤中施用石灰量应减半。
2.4逐步深耕土壤
由于绿色蔬菜一般要求均衡肥力,尤其是根系发达的蔬菜,因此需要对种植区域的土壤进行深耕处理。在完成首次种植后,土壤深耕应达到15cm,并逐年递减深耕层厚度,最终达到35cm。深耕完整周期一般为3a,在第2年可以根据第1年蔬菜产量和质量增加至25cm左右。完成深耕后还应根据实际土壤养分施用有机肥作为底肥。一般提倡在秋季进行深耕,加强土壤透气性,提高肥力。如果种植区域常年干旱,可在深耕同时开垦引水槽;如果常年水涝,需在深耕时开挖排水槽,避免蔬菜根系泡水。
3精细化管理下的蔬菜生长情况分析
为研究精细化土肥管理,本文选择番茄进行了对比。试验安排在某温室大棚,试验土壤类型为普通沙质潮土,地势平坦,首次深耕和有机底肥均完成。排水灌溉均按照蔬菜正常管理需求进行。番茄分为精细化管理和粗放式管理2个试验组。精细化管理指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土肥管理的蔬菜种植,与粗放式管理的蔬菜实验组放在一起可以明显看出2种方法的蔬菜产量和长势。
2组试验下的蔬菜产量汇总,精细化番茄组平均产量达6.5kg/m2,粗放化番茄组平均产量达5.4kg/m2;精细化番茄组植株平均成活率达82.5%,粗放化番茄组平均成功率达69.7%;精细化番茄组平均果实直径约9cm,而粗放化番茄组平均果实直径约7.9cm;2组果实对比也出现明显差别,精细化土肥管理下,果实品质也得到提升。综上可知,在精细化管理下,番茄的产量和品质均有大幅度提升,能够实现绿色无公害蔬菜的增产。在首轮收获后,进行第1次15cm深耕,并测定土壤养分,通过动态添加有机肥和氮、磷化肥可以保障下次种植的土壤肥力。
4总结
绿色无公害蔬菜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研究课题,在种植前后都应当对土肥进行科学管理,以保证蔬菜质量和安全。实现精细化土肥管理,减少成本支出的同时还能保障土壤肥力,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本文提出的绿色无公害蔬菜土肥管理方法是建立在种植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物含量低于国家要求的情况下,若出现重金属污染等问题,还需结合实际进行污染防治。
参考文献
[1] 高玮. 绿色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6):151.
[2] 林代炎, 杨菁, 叶美锋, 等. 不同污泥肥料对水稻和大豆的肥效实验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7(1):111-114.
[3] 唐秀美, 赵庚星, 路庆斌. 基于GIS的县域耕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2008(7):34-3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361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