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古诗词教学浅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论语·阳货》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句话深刻地论述了诗歌对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以及社会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我们虽然不奢望学生可以熟练地运用诗歌去实现它的社会作用,但是对于个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小学古诗词教学现状
  古诗词教学应当让学生通过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来引发情感上的共鸣,进而在自己的文学素养上画上有中国特色的水墨画。然而,当前的小学古诗词教学往往不让学生具备抒发个人情感的能力,而是让学生只记住了两个字——背诵。学生学习古诗词通常有一个固定的样板步骤:第一步,将诗歌排除生字词后读熟练;第二步,记住诗词中重点关键词的翻译;第三步,处理课后题;第四步,背诵古诗;第五步,默写古诗;第六步,背诵作者生平。然后,就开始学习下一篇课文。试问,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一定会有人理直气壮地站出来回答:“为了考试,为了分数,为了升学!”其实,他们并不知道,理直气壮不仅将自己的无知暴露出来,同时也将古诗词在学生们的心中推向了歧途。其实,古诗词教学本可以不这样。
  教师应该提高个人职业素养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教师个人能力和水平以及所带领课程的走向,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所以,当前古诗词教学中出现这种本不该在素质教育时代下出现的灌输式教育法,教师要负首要责任。应试教育压力完全不足够充当教学模式化的借口。对于古诗词教学,最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古诗词与作者进行跨时空的对话。诗词之中最精华的部分:一是作者创作出的唯美的意境;二是作者个人情感的抒发。所以,我们的教学重难点应该放在这两个方面,而不是舍本逐末地将古诗词的背诵以及默写放在首要位置。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也就是这首古诗背后的故事。通过作者当时的遭际,进而让学生去揣测作者当时创作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基调,然后在理解作者一个情绪的基础上对这首古诗进行初步的阅读,这样学生才能置身于作者的内心世界。即使教师不进行讲解,学生也能大致理解作者为什么用这个意象或者意境。
  其次,教师应该将诗歌进行基本的翻译,让学生逐句逐字大致理解文本内容,克服古汉语与白话文之间的隔阂。然后,要求学生将诗歌改编成白话文小故事。这个环节与翻译成现代文并记录完全不同,因为教师要求的是一个故事,不仅要求有内容,还要有意境、情感、语言等一系列在诗歌表面看不出的东西。由于前面已经讲解了诗歌的创作背景,加上对于诗歌的理解,因此写下来的小故事大多是以诗歌内容为核心,以学生独立思考的内容为主要枝干。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走进古诗词,而不是古诗词被灌输进了学生的脑袋。
  再次,教师应该在改编小故事的环节完成之后,再进行课后题的处理以及学生的问题答疑,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学生的问题答疑。教师应当根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来弄清学生的思考是否处于正确的轨道之上,对于偏离的,及时进行纠正。这样,教师作为教学引导者的身份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
  最后,教师要进行的是理解背诵环节。这里的理解背诵不同于以往的死记硬背,它不仅有着理解诗文的基础,而且还有着现代文小故事作为辅助,这样的背诵就会更加容易,甚至可以说这不是背诵,而是脱离书本的翻译。因为我们是先将小故事记在心中,在背诵时通过小故事联想诗句,进而完成背诵,这一过程不仅轻松愉快,而且相比较于死记硬背的记忆效果以及速度,都有着绝对的优势。
  学习环境的重要性
  古诗词的学习是需要在一定环境的催生下促成的。就文化的雅俗分类而言,古诗词是雅文化中的极致,所以学校的校园建设以及学生建设也应该向古朴典雅的方向努力,为学生具备欣赏古诗词美的能力的养成提供环境的保障。同时,学校的学风建设也应该有一个正确的导向,杜绝死记硬背的陈旧观念,更加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建设。因为学习不仅是为了学会,而是为了能够应用,进而能够创造;否则,背下来的古诗词,在自己的脑海中只有古诗词本身,而没有诗词背后的宏大意境、细腻的情感、有趣的典故、作者的经历,那么我们背下来完全是为了考试记忆,而不是为了教育而学习。
  以前有关于古诗词的试题,多是单独考察背诵,而不对其他内容进行考察,这也就导致了许多教师在安排课程设计时为了学生分数的提升,往往只关注诗词的背诵与默写,而忽略了学生究竟是否理解诗词本身的真正含义。因此,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在对学生的诗词学习进行考察的时候,应当涉及诗词背后隐藏的情感等诸多内容,让诗词在试卷中回归诗词本身,它应该是有魅力的诗句,而不是僵硬的文字组合。
  结束语
  “腹有诗书气自华”,古诗词对于學生的个人气质养成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们应该改变当前的教育形式,改变应试教育的观念。学生学习不仅是为了考试,还是为了未来生活做文化上的积累。当我们强迫学生记下那些诗句时,得先问问自己,这些真的对学生们的未来有益吗?
  (作者单位: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第一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368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