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玉米主要病虫害与综合防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玉米对我国的经济有重要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提升,我国的玉米产量和种植面积每年都在不断的增加。但是在玉米生长中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病虫害。相关的研究显示,玉米的病害有叶斑病、小斑病、大斑病、玉米锈病、玉米褐斑病等;比较常见的虫害有玉米螟、玉米粘虫、红蜘蛛、玉米蚜虫等。本文对玉米病虫害种类和防治措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可为种植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玉米;病虫害;叶斑病;玉米螟;病虫防治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200315042
  前言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在保障人们粮食安全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玉米在生长的过程中经常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在影响玉米产量的同时,还会威胁国家的粮食安全。
  1 玉米主要病害
  1.1 叶斑病
  该病害为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玉米叶片,在病害的前期阶段表现为针头状斑点,后期为淡褐色病斑。受害叶片中央为淡褐色,边缘为深褐色,在玉米各个生长时期都可能发展。温度在20~32℃之间发病率高。在发病初期可以使用一定浓度的丁香油进行喷雾防治。
  1.2 小斑病
  玉米小斑病为真菌性病害,对叶片的危害比较大。在通常情况下,主要危害玉米的叶片部位,随着病情的加重而不断的蔓延。该病害在发病的初期阶段呈现出水渍状病斑,随着病情的恶化逐渐变为红褐色或者黄褐色等。在病情的初期阶段,要及时发现及时预防治疗,可以使用一定剂量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叶面进行喷雾处理,效果比较明显。
  1.3 大斑病
  该病害为真菌性病害,在叶片部位发病,该病的主要性状为水渍状,青灰色的斑点,之后逐渐蔓延,扩散在叶脉两端,形成大的斑点,在后期阶段逐渐出现病斑纵裂的情况。该病害防治的关键阶段为心叶末期到抽雄期。在玉米心叶期发生病害,可以使用一定浓度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对发病部位进行喷洒防治;抽雄期间发生病害,可以使用一定浓度的腐霉利可湿性粉剂进行喷洒防治。
  1.4 锈病
  该病害为真菌性病害,在发病初期呈现小斑点状,在病原菌的真菌孢子堆成之后形成褐色起疱斑。比较常见的孢子堆积比较大,呈现椭圆形或者长椭圆形,在叶片的正反两面都有分布。防治该病害,可以使用一定浓度的三唑酮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或者使用一定浓度的速保利可湿性粉剂进行喷雾防治。
  1.5 褐斑病
  该病害为真菌性病害,其主要发生在顶端部位,如叶片、茎秆和叶鞘等。在发病的初期阶段,该病症呈现黄褐色或者红褐色小斑点,随着病情加重叶片会布满斑点,同时在叶鞘和叶脉部位也会出现褐色的斑点,病变的部位呈现干枯状。病害在发病初期的治疗效果比较好,可以使用一定浓度的粉锈宁进行喷雾防治。
  1.6 纹枯病
  该病害主要危害玉米的叶鞘、茎秆和果穗部位,在一般情况下,玉米拔节期开始出现该病害,发展较快的时期为抽雄期,此阶段的危害部位为叶鞘,随着病情的加重逐渐向四周发展。该病害在玉米吐丝灌浆期比较严重,7—8月份大量降雨极易导致该病害的发生。在发病初期可使用一定浓度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喷雾防治,需要注意的是在喷雾前要将病叶和叶鞘清除,及时销毁,防治效果比较好。
  1.7 弯孢霉菌叶斑病
  该病害是玉米常见的病害,同时也是危害叶片部位最严重的病害。一旦降雨过多,在病斑部位的正面和背面将出现灰色粉状物,背面较多。在发病的初期,叶片出现小斑点,呈现黄褐色,而边缘为暗褐色,同时周围呈现浅黄色,每年的7—8月是该病害的高发期。该病害能够在病体上越冬,在气温回升之后大量的繁殖,尤其在高温度和高湿度的条件下将大面积的繁殖。使用退菌特能够有效抑制该病害菌丝的生长,在发病的初期阶段可以使用一些保护剂,如多菌清和代森锰锌等,可对病害病菌起到抑制作用。此外,使用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能够提高病菌的抑制作用。治疗剂和保护剂交替使用能够提高防治的效果,同时防止病菌产生抗药性。在玉米大喇叭口期间灌心用药,效果较好。
  1.8 病毒病
  该疾病在一些玉米产区经常发生,其发病率高。该疾病主要通过蚜虫等昆虫进行传播,防治的难度比较大。在作物生长的各个阶段都可能出现该疾病,苗期抗力较差,很容易染病。在一般的情况下,玉米3叶期间会显现,通常使用防治田间病害的方式进行治疗该病,效果不是很好。
  2 玉米种植的主要害虫
  2.1 玉米螟
  是玉米最为严重的虫害之一,主要危害叶片、穗粒,严重时对整个植株的危害都比较大。作物抽雄到雄穗抽出1/2之后是该疾病的最佳防治时期,或者是全田5%的植株进入抽穗期到40%的植株进入抽穗期阶段为最佳的治疗时机,时间为5~7d,使用一定浓度的辛硫酸对虫害进行防治效果比较好,使用该药物对植株的中心进行喷洒,或使用一定剂量的辛硫酸颗粒放在植株的中心位置。此外,还可利用玉米螟趋光性采用灯光对害虫进行诱杀。
  2.2 蚜蟲
  该虫害数量比较多,且常以群体形式出现,对作物的危害很大。现阶段,防治该虫害的方式主要有2种,即生物防治,该种方式安全性高防治效果好,具体的防治方式就是在作物生长田间释放蚜虫的天敌,如瓢虫等;化学防治,可以使用一定浓度的马拉硫酸乳剂进行防治。
  2.3 红蜘蛛
  在玉米生长的后期阶段经常受到红蜘蛛的危害,一般情况下,在抽穗之后,玉米生长6片叶子之后的危害比较大。该虫害主要威胁作物的叶片,被危害的叶片上出现黄白色的斑点,之后慢慢变黄,严重时导致作物死亡。一旦受到该虫害的侵袭,玉米籽粒将变小,出现减产情况。可以使用一定浓度的乐果乳剂和一定浓度三氯杀螨醇混合液进行喷雾防治。   2.4 黏虫
  玉米黏虫主要危害叶片部位,如果病情严重将影响叶面积的指数,从而降低光合作用,对产量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造成绝收。一般情况下,在玉米植株高低不等和地势比较低的地块容易出现该虫害。玉米叶被1~2龄的幼虫进食之后将出现不同破坏程度的孔洞;3龄以上吸食将出现不同程度的缺口,一旦进入暴食期可能将叶片吃光。可以采用糖醋液对虫害进行消灭。此外,利用该害虫的生长习性,在田间堆放稻糠,并在稻糠上面洒上糖醋液诱杀该害虫,之后对卵块集中销毁,将卵块集中销毁能够控制害虫的基数,防治效果比较好。
  3 玉米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3.1 选种
  为了更好地防治病虫害,应该选择良种。选种之后及时的晾晒,选择的种子应该籽粒饱满、出芽率高。此外,结合种植情况使用药剂进行拌种。
  3.2 农业防治
  科学的耕作和管理制度,对农田生态系统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调整是降低病虫害发生的重要措施。现阶段,在农作物种植的过程中采取农业防治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在品种选择方面,应该选择抗病能力强和抗耐性的品种,同时科学掌握该品种的特点,选择最佳的时期播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虫害的出现和侵袭。
  做好日常的栽培管理工作,能够实现对病虫害的防治,在农作物生长的各个阶段都需要进行严格的田间管理,重视种植的密度。
  科学的控制施肥量,在作物生长的不同阶段对肥料的需求是不同的,应该结合作物生长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肥料,并按照说明书使用。在施肥的过程中重視科学地配比农家肥、氮肥和生物菌肥之间的比例,避免对作物的生长造成不良的影响。在施肥之后结合作物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的灌溉,为作物生长提供必要的养分和水分。
  3.3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方式具有一定的优点,即成本低、污染小、操作简单,易被农户接受。在生产的过程中应采取科学的种植制度,科学合理的布局,实行玉米小麦轮作制度;重视秸秆还田,从而提高土壤的肥力,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在具体施肥的过程中,应该科学配比肥料之间的比例,如农家肥、氮肥、钾肥和磷肥等。此外,物理防治的方式还可以利用动物的趋光性进行诱杀。
  3.4 科学防治
  该种防治手段是比较常用的方式之一,在确定病虫害发生时期和种类的情况下,选择药物对症治疗。在使用药剂的过程中要确定时间、方式和用量等,尤其要重视对施药量的控制,避免过多的农药残留。在小麦和玉米轮作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科学的栽种手段和病虫害防治措施,为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孟庆利.绿色防控技术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9(24):97,101.
  [2]任景荣. 玉米的几种主要病害与防治方法[J].北京农业,2012(33):33.
  [3]张玉泉.草海镇玉米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6(17):82-83.
  (责任编辑 常阳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377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