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猪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治疗和预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猪大肠杆菌病是仔猪阶段经常发生的一种疾病,是由于感染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而导致的一种细菌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因病菌分泌肠毒素、黏附素、水肿素或者内毒素而使病猪出现多种临床症状,如肠炎、肠毒血症、水肿等。我国各地猪场都能够出现发病,但轻重程度有所不相同。通常集中在寒冬、炎夏以及潮湿多雨季节发生,且仔猪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往往超过90%,死亡率也较高,严重损害养猪经济效益。现概述该病的防控措施,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猪;大肠杆菌病;黄痢;白痢;水肿病;流行特点;临床症状;治疗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20)03-0066-02
  1 流行特点
  1.1 危害性越来越大
  据报道,国内外猪场内分离得到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几率要明显比其他病原高。这是由于猪场长时间滥用抗菌药物,形成越来越多的耐药菌株,其致病力明显提高,给猪造成较大的危害。
  1.2 病菌血清型多,抗原复杂
  大肠杆菌的抗原主要包括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以及表面(K)抗原。O抗原存在于菌体胞壁中,是由蛋白质、多糖、磷脂组成的复合物,也就是菌体内毒素,其耐热性好,如在120℃下经过2 h才会死亡,这在流行病学调查和诊断中非常有用。H抗原是一种鞭毛蛋白质,不耐热,其抗原性良好。K抗原存在于菌毛、被膜或者荚膜中,是菌体表面对热不稳定的多糖或者蛋白质抗原,与菌体毒力相关。
  目前,已经发现超过170种的O抗原,我国已经发现其中的153种;共有60种H抗原,我国已经发现其中的50种;共有103种K抗原。由于O、H和K抗原有多种组成形式,使大肠杆菌可分成非常多的血清型,但其中只有少数为致病性血清型。当前,全球流行的典型大肠杆菌血清型为40种左右,其中常见的O抗原群在20种左右。
  1.3 发病日龄范围越来越广泛
  部分猪场没有进行免疫预防,仔猪产出后几小时就会发生仔猪黄痢。据报道,母猪免疫接种大肠杆菌苗后,后代仔猪在10日龄前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超过10日龄的免疫效果变差,即仔猪有延后出现发病的现象。这可能是由于母猪生产1周后乳汁中所含抗体较快降低,而仔猪肠道内抗体在2周龄开始就已经降低至最低水平,在2~3周龄时血清内的母源抗体基本消失,加之仔猪此时抵抗力较低,导致其在2~4周龄容易出现发病。之前主要是1月龄以下的仔猪容易感染大肠杆菌病,1月龄以上即使发病也基本不会死亡。但近几年,发现60~90日龄的断奶仔猪也可出现发病,且病死率达到50%以上。
  1.4 发病季节性较明显
  诱发该病的原因是由于环境低温高湿,如冬春季节温度较低,阴雨天气湿度较大,仔猪抵抗力减弱,肠道内的致病菌往往会大量增殖,从而引起发病,尤其是仔猪白痢和水肿病的发生与气温骤变、环境卫生、饲养管理密切相关。
  2 临床症状
  2.1 仔猪黄痢
  通常是出生几小时至1周龄的新生仔猪易发,尤其是1~3日龄最易发病,其中初产青年母猪所产的仔猪更容易发病。在一窝新生仔猪中,刚出生后的体温正常,短时间内就会突然有1~2头表现出明显衰弱,快速死亡,随后其他仔猪陆续出现发病,排出黄白色或者黄色的浆糊状稀便,其中混杂凝乳碎片,体型快速消痩,最终死亡。
  2.2 仔猪白痢
  通常是10~30日龄的仔猪易发,主要特征是下痢,排出灰白色或者乳白色的糊状稀粪,并散发腥臭味。病猪往往突然持续腹泻,机体日渐消痩,发育减缓。部分能够自愈,但往往反复发作,容易变为僵猪。
  2.3 仔猪水肿病
  通常是断奶前后仔猪易发,主要特征是突然出现发病,头部发生水肿,共济失调,惊厥以及麻痹。病猪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或者口流白沫,体温没有明显变化,呼吸先是快且浅,后是慢且深,心跳加快。往往发生便秘,但发病前1~2天会有轻度腹泻。静卧在舍内一隅,躯体发抖,有时出现抽搐,有时出现泳动,触摸比较敏感,并伴有呻吟,发出嘶哑叫声。站立时拱背,四肢麻痹,无法稳定站立,走动无力,步态蹒跚。通常是脸部、眼睑、结膜以及齿龈发生水肿,有時可见颈部、腹部皮下也发生水肿。
  3 防控措施
  3.1 药物治疗
  3.1.1 抗生素和磺胺药疗法
  庆大霉素,病猪每次按体重肌肉注射2~4 mg/kg,每天1次。乙基环丙沙星,病猪按体重肌肉注射2.5~10 mg/kg,每天2次。硫酸新霉素,病猪按体重使用15~25 mg/kg,分成2次口服。病猪配合内服8万IU青霉素和80 mg链霉素,每天2次。取0.5 g磺胺脒和0.1 g甲氧苄氨嘧啶,研成粉末,病猪每次按体重服用5~10 mg/kg,每天2次。庆增安注射液,病猪每次按体重口服0.2 mL/kg,每天2次。以上药物都要求至少连续用3天。
  3.1.2 微生态制剂疗法
  目前,我国已经研制出促菌生、调痢生和乳康生3种微生态制剂,其都可调节肠道内菌群平衡,可用于预防和治疗仔猪白痢、仔猪黄痢。
  促菌生,仔猪在吮乳前2~3 h服用3亿活菌,之后每天使用1次,连续使用3次,如果同时配合喂服药用酵母,可使疗效提高。调痢生,仔猪按体重服用0.1~0.15 g/kg,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乳康生,仔猪产出后每天早晚都服用1片(每片含量为0.5 g),连续使用2天,之后每间隔1周使用1次,连续使用6周。需要注意的是,仔猪在服用微生态制剂时,不允许使用抗菌药物。
  3.1.3 补液疗法
  如果病猪严重脱水,可向腹腔注射20 mL 5%的葡萄糖氯化钠溶液,每天1~2次。同时,要求减少病猪吮乳量,初期适宜减少1/2左右,随着病情的好转即可适当增加吮乳次数。另外,猪舍内要持续供给充足的清水,任其自由饮用。
  3.1.4 其他疗法
  病猪交巢穴注射5~10 mL 10%葡萄糖溶液,或者在交巢穴采取激光治疗,治疗效果都较好。
  3.2 免疫预防
  预防仔猪发生大肠杆菌病的最有效措施是免疫接种疫苗,常给母猪使用多价致病性大肠杆菌疫苗,使其所产仔猪得到被动保护。对于没有得到被动免疫的仔猪,如果小于1周龄适宜免疫接种用福尔马林灭活的大肠杆菌自家菌苗;如果为14~18日龄,适宜接种水肿病多价灭活疫苗;小于21日龄适宜口服免疫血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405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