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手足口病流行现状与预防控制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简单介绍了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流行病学情况,针对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展开了深入研究分析,希望可以对手足口病的流行有清楚认识和了解,提高手足口病预防和控制有效性,降低手足口病发病率,提高我国公共卫生水平。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现状;预防控制
【中图分类号】R49.7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6--01
手足口病属于一种常见传染病,与肠道病毒感染有关,夏季为手足口病高发季节,患病人群集中在5岁以下婴幼儿。手足口病患者多数临床症状较轻,存在有手、足、口等部位疱疹、皮疹等表现,少数病情较为严重患者可能出现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病情危重,致死率高。还有少数手足口病患者感染后未发病,是手足口病重要传染源。为了实现对手足口病的有效控制,必须要做好其流行现状的探讨,给予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本文就此展开了研究分析。
1 手足口病流行现状
手足口病流行现状的分析对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有重要参考和帮助,其流行现状具体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为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另一方面为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
1.1 手足口病流行特征
1.1.1 季节分布 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其疫情存在每年分两时段高发等特点。手足口病在发病季节方面变化容易受到发病地区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我国手足口病高发季节在每年5-7月份以及10-11月份,在8-9月发病数量有一定的减少。
1.1.2 人群分布 手足口病各个年龄均可发病,其中5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率最高,男童发病率高,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后病情危重,易致死。有研究表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多出现在4岁以下儿童,占总发病数的94%,其中2岁以下儿童发病数占总发病数的75%。另外,有研究表明,手足口病存在复发情况。
1.1.3 地区分布 世界范围各个地区都存在有手足口病相关报道,在温带气候地区,手足口病发病季节集中在夏季和秋季,热带地区手足口病全年发病率均比较高。另外,地区手足口病的流行和严重性还容易受到当地易感人群积累以及地区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
1.2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
1.2.1 传染源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有手足口病患者、带毒者、隐性感染者等,手足口病一般会有3-7天潜伏期,患者感染后不存在明显临床表现,多数患者会突然发病。患者发病前几天,检测其咽部和粪便,可检测出病毒,患者发病后一周最容易出现传染。手足口病流行过程中主要传染源为急性期患者,流行间歇,轻微散发病以及无症状带毒者也属于该病传染源。
1.2.2 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可通过呼吸道飞沫、胃肠道等途径传播,也可通过皮肤接触和疱疹液传播,当前尚未明确该病是否可经过水和食物传播。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使用过的物品、医疗用品、医疗器械等,未经过消毒处理,都会造成疾病的传播。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广泛,直接接触、间接接触、院内交叉感染等均可造成疾病的感染和传播。
1.2.3 易感人群 人群在肠道病毒方面普遍容易感染,然后后可激发机体特异性免疫,但是不同个体持续时间存在一定差异,病毒不同类型不存在交叉免疫,容易出现反复感染情况。手足口病各个年龄阶段均可发病,成年人可通过病毒的隐性传播获得抗体,当前临床上尚未有专门预防手足口病的疫苗。
2 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
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十分关键,不仅可以降低手足口病发病率,同时还能够最大限度减少手足口病的危害和影响,保护患者健康。临床上在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方面,一方面要做好手足口病的治疗,同时还需要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实现疾病的有效治疗和控制。
2.1 手足口病治疗原则 临床上针对轻度手足口病患者主要给予门诊对症治疗措施,针对重症患者或者存在心血管系统癥状等患者需要住院接受治疗,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给予抢救治疗措施。对症治疗可选择抗病毒药物以及维生素B、维生素C等,存在并发症患者给予丙种球蛋白,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可联合中药方式治疗。未出现并发症患者,持续治疗1周后疾病可痊愈。患者治疗期间需要做好临床护理工作,尤其重视口腔护理,进食前后使用生理盐水漱口,食物尽量选择流质食物,避免食物刺激。手足口病属于自限性疾病,患者预后较好,不会有后遗症出现。少数病情较为严重患儿可并发脑膜炎、心肌炎等,甚至死亡。家长必须要做好对患儿病情的观察,给予正确及时治疗。
2.2 手足口病防控措施 我国每年5-7月份为手足口病高发期,在这一阶段,必须要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2.2.1 传染源管理 做好患者病情的监测,手足口病流行控制必须要提高敏感性监测重视度。尤其是学前班、托幼机构等,每天坚持晨间体检,及时发现手足口病患者,送往指定医院隔离治疗。同时加大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力度,检测粪便标本、咽喉试液。医院需要做好感染控制方面工作,建立专门的手足口病诊室,加强医院儿科病房和门诊儿童输液室消毒工作,避免有院内感染等出现。新发病患者需要采集标本,进行病原学诊断,给予综合性的治疗和控制措施,避免疫情的扩散和蔓延。
2.2.2 切断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流行阶段,幼儿园和托幼机构需要做好日常用具和玩具等的消毒,实现对间接接触传播的有效控制。针对餐具等严格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做好个人、食品以及环境等方面卫生工作,饭前便后洗手。家长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数较多公共场所,同时与患病儿童保持足够安全距离,降低疾病感染率。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儿童和婴幼儿为易感人群,必须要做好儿童、家庭以及相关机构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取得理想的预防和控制效果。
2.2.3 保护易感人群 加大健康教育以及社会宣传等工作力度,结合多种不同形式,做好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尤其做好广大农村居民教育,培养其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习惯,实现对疾病的有效预防。针对辖区学校、托幼机构等展开手足口病防控业务培训,提高基层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及时发现并治疗,给予规范用药,降低儿童重症率。当前手足口病尚未有专门的预防疫苗,需要重视提高儿童抵抗力,做好儿童的膳食营养方面工作,避免因为劳累过度等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
结束语
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每年5-7月发病率最高,5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率最高,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广泛,直接接触、间接接触、院内交叉感染等均可造成疾病的感染和传播。临床上针对手足口病的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提高对手足口病预防控制重视度,加大易感人群保护,重视传染源管理,切断疾病传播途径,实现对手足口病的有效预防和控制,最大限度降低手足口病的影响和危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6866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