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丽仪《万般瑰丽》2019澳门演唱会的现场扩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莫稀闻
[摘要]介绍叶丽仪《万般瑰丽》2019澳门演唱会现场扩声的工作要点、系统架构及调试过程。
[关键词]演唱会;扩声系统架构;系统调试
文章编号:10.3969/j.issn.1674-8239.2019.09.004
叶丽仪《万般瑰丽》2019澳门演唱会在澳门百老汇舞台举办,现场乐队伴奏;乐队包括:3个键盘、2把吉他、贝斯、鼓手及和声。笔者作为扩声调音师,就该演唱会扩声的工作要点、系统架构进行解析,并重点阐述了各环节的调试过程及问题的解决。
1工作分工要点
扩声工作由港澳穗三地团队共同完成。香港团队负责与乐队沟通,整理并确认歌手与乐队所需器材;监听调音师参与乐队排练,并同步公告其工作进度;澳门团队负责整理并确认当地的可用资源,如演出场馆的扩声器材、可即时调用的备份器材、技术人员等;广州团队负责系统搭建、调试,并提供演出所需的补充器材,如部分乐器、传声器、音频线缆等,以及演出现场必需的技术人员。
2音频系统构成
笔者结合歌手与乐队的监听、现场扩声与后期制作所需,制定包括歌手与乐队的监听系统、现场扩声系统、现场的多轨录音系统、演职人员的内部通信系统在内的音频系统规划。为满足监听系统与扩声系统对输入信号源独立工作的要求,使用64通道音频分配器,音频分配器为1输入3输出的架构。
2.1歌手与乐队的监听系统
歌手与乐队的监听系统由YAMAHA CL5数{字调音台系统、AVIOM网络式个人监听系统、Sennheiser无:线监听系统、L-Acoustics监听扬声器和JBL超低扬声器构成,详见图1。
2.2现场扩声系统
现场扩声系统使用场馆原有的系统。场馆固定安装的扬声器与配套功率放大器均为L-Acoustics品牌,使用LA Network Manager软件调整與控制。
(1)主扩声扬声器选用了K2阵列扬声器,位于舞台前方两侧,每边吊装12只,上方6只为水平90。设置、下方6只为水平110°设置,每3只为一个独立调节组;
(2)超低音阵列是SB28超低音扬声器,每边吊装6只,位于K2阵列正后方,采用心形模式设置;
(3)左右侧面补声是KARA阵列扬声器,每边吊装6只,位于K2阵列两侧,每3只为一个独立调节组;
(4)前区补声是8XT同轴扬声器,4只等距座放在舞台前唇正对前区池座区域;
(5)左右侧后方延时补声是12XT同轴扬声器,每边等距吊装4只。
主扩声调音台是配备APC UPS不间断电源的DiGiCoSD5数字系统:控制界面位于舞台正前方25m处,整个系统通过带冗余备份的光纤连接;1个56输入与40输出的SD-Rack接口箱位于舞台侧面功率放大器机柜处;1个16输入与16条输出的SD-MiniRack接口箱位于场馆正后方控制室内。
另配置1台SSL SiX模拟调音台作为混音音色渲染之用,放置于SD5控制界面旁,与SD5控制面板本地的输入输出接口连接。
2.3现场的多轨录音与回放系统
现场多轨录音系统由WAVES-MGB格式转换界面和配备Tracks Live DAW软件的Surface Pro计算机构成。信号源是除了导演传声器信号和演出前背景音乐信号外的所有信号源,仅经过传声器前置放大器放大后直接输出到Tracks Live进行录制。此系统还能完成多轨回放任务,进行虚拟调音工作。WAVES-MGB与SD5的连接使用带冗余备份的4通道MADI线,与Surface Pro的连接使用CAT6网线。
2.4演职人员的内部通信系统
演唱会的内部通信系统作为现场工作沟通的重要保障,在本演唱会中需要满足导演、扩声调音师、监听调音师、乐队领队之间互相交流的要求。上述四路语音信号均进入信号分配器,由扩声调音师和监听调音师按需混合再发送到各节点终端。
2.4.1导演节点
广播:在控制室处设立分别对应歌手与乐队领队的2支Shure SM58S传声器。
监听:能收听到与歌手相同的混音信号、扩声调音师语音、监听调音师语音、乐队领队语音。使用1套Sennheiser EW300G3无线监听系统,由监听调音师负责混音。
2.4.2扩声调音师节点
广播:在扩声调音位置设立1支Shure SM58S传声器。
监听:能收听到导演对乐队领队和歌手的语音、监听调音师的语音、乐队领队的语音。使用1只BL LSR305MKII有源扬声器,由扩声调音师负责混音。
2.4.3监听调音师节点
广播:在监听调音位置设立2支Shure SM58S传声器。
监听:能收听到导演对乐队领队和歌手的语音、扩声调音师的语音、乐队领队的语音、乐队领队的节拍器信号、PGM的节拍器信号。使用1台AVIOM A360调音台、1套Sennheiser EW300G3无线监听系统和1只JBLLSR305MKII有源扬声器,由监听调音师负责混音。
2.4.4乐队领队节点
广播:在乐队领队位置设立1支Shure SM58S传声器。
监听:能收听到导演对乐队领队的语音、监听调音师的语音。使用1台AVIOM A360调音台搭配入耳式监听耳机,由监听调音师负责混音。
3行前准备工作
3.1通道单及硬体器材的准备
监听调音师按乐队编制与监听系统所需,制作信号通道单与监听系统器材需求。笔者整合三地器材资源,确认演出所需补充的器材及人员安排如下。
(1)广州团队:乐队所用乐器、乐手专用模拟调音台、乐器用有线传声器、歌手专用无线传声器、音频分配器、周边设备、线材、舞台上使用的供电设备、传声器支架、舞台技术人员6人。 (2)澳门团队:AVIOM系统、IEM系统、监听调音台系统。
3.2演出的声压级设定
因本场演唱会具有时代性特征,预估约80%的听众年龄在40至70岁。鉴于随着年龄增长,人耳对声音的敏锐度会有所下降,故声压级设定范围是88dBC~125dBC,平均声压级设定范围是96dBC。
3.3扩声调音台使用设计
以信号通道单为基础,使用DIGICO SD5的离线编辑软件规划扩声调音台的工作方案。
3.3.1输人通道的规划
输入通道的规划上分为两类页面:页面1是按笔者调音习惯安排的输入通道排列和内部效果器返回通道,用于扩声调音;页面2是与监听调音师相同的输入通道排列,用于与其联动工作时核对通道和交流。
3.3.2信号处理的规划
在信号处理的规划上主要分为3大类:12组立体声AUX母线用于内部效果器(详见5.3,图20);SSL Six模拟调音台用于输出母线的音色渲染,提供不同风格的听感选择;7个独立的31~GEQ插入在矩阵输出母线上,用于调整处理扩声系统。
3.3.3混音编组母线的规划
混音编组母线分为两级:第一级是按笔者使用习惯规划的主混音母线。第二级是发送到Master立体声母线的主混音汇集母线。混音编组母线与信号路由见图2。
主混音汇集母线VOCALss和BANDssl由SD5控制面板本地的物理输出、发送到SSL SiX模拟调音台进行染色,再由SD5控制面板本地的物理输入、发送到主混音汇集母线SSL的insert B返回通道上。
因为使用SSL SiX模拟调音台染色的处理中有DA/AD转换过程,在此会产生延时。所以,主混音汇集母线SSL需要与主混音汇集母线VOCALm和BANDm作时间同步校准。首先,使用Systune Pro软件播放粉红噪声作为信号源,同时輸入到VOCALssl、BANDssl、VOCALm、BANDm的insert A返回通道上,分别测量:(1)SSL发送到立体声母线Master后的时间;(2)VOCALm、BANDm发送到立体声母线Master后的时间。然后,计算两种信号路径之间的时间差,使用VOCALm、BANDm上的延时功能进行时间补偿,使之与主混音汇集母线SSL的时间同步。现场实际测量的结果是,使用外置SSL SiX模拟调音台进行染色后发送到Master的路径会比SD5内部母线直接发送到Master的路径多2ms的延时。
3.3.4输出母线的规划
根据扩声扬声器划分输出母线,见图3。
信号取自Master立体声母线的Matrix分别是:FOH立体声主扩声;SIDE立体声侧面补声(左右声像反转);FRONT单声道前区补声(同时使用左右声道的信号,左右声道均衰减5dB);DELAY单声道延时补声(同时使用左右声道的信号,左右声道均衰减5dB)。
信号取自SUBLOW单声道辅助母线的是SUBLOW单声道超低音Matrix。
信号INTERCOM单声道辅助母线则是直接发送到扩声调音师位置NJBL LSR305MKII有源扬声器。
3.3.5控制编组与快捷键的规划
安排VCA控制编组和快捷键,以便在正式演出中即时迅速地控制混音信号,见图4。
4扩声系统的调试
现场的测量点见图5,在舞台上的视觉见图6。
扩声系统测试使用Earthworks M30BX测试传声器搭配Shure FP35无线系统、Roland UA-25EX音频接口和AFMG Systune Pro测试软件。行前在Systune Pro软件内校准无线系统的频响曲线和声压级数据。使用粉红噪声作为测量数据信号源。
到达场馆与负责场馆音响设备的音响组工作人员对接后,按照行前得到的器材资料确认器材的数量、位置,扬声器的覆盖范围、操作方式和工作状态。场馆音响组的工作安排十分细致周到,在安装、调试、演出和结束离场全过程中,均有2名以上熟悉场馆所有设备的工作人员在场辅助。
听众区域纵深为30m,K2主扩声阵列相距20m,其测量点定在正对舞台中央16.75m处。取得未经调整的频响曲线后,观察到左右阵列的频响在高频部分存在差异:左阵列相对右阵列而言,从6kHz开始下滑,10kHz处相对差异2.4dB,12kHz处相对差异3.5dB,15kHz处相对差异3.4dB,见图7。
场馆音响组的工作人员确认两边I<22阵列初始设置的参数一致,场馆建筑结构是对称式设计的,所使用的固装材料也相同。推测是固定安装的功率放大器组机柜为方便管理控制,均集中在舞台右侧,安装时使用的扬声器线长度有差异。例如,常见的靠近功率放大器组的阵列(此次为右侧阵列)所使用的扬声器线长度短于远离功率放大器组的阵列(此次为左侧阵列),两边阵列在频响上会有差异。通常线材长度差距越大,出现的差异性就会越高,且通常表现在高频段的频响上。场馆音响组的工作人员表示音响组是场馆竣工验收后才入职的,不能确认左右扬声器线的长度是否一致。
为验证以上推论,测量左右KARA侧面补声阵列的频响,其测量点均定在稍偏各自轴心16m处。对比发现左右阵列的确在高频频响上存在差异:远离功率放大器组的左阵列相对右阵列而言,从6kHz开始下滑,8kHz处相对差异1-3dB,10kHz处相对差异1.9dB,12kHz处相对差异2.7dB,见图8。
至此可以确认,K2和KARA的左右阵列都存在扬声器线长度不一致导致的高频响应差异,排除K2与KARA阵列扬声器单元存在问题的疑虑。
从K2阵列初始设定的频响数据可以得知,原设定为大幅度补偿50Hz~250Hz的频段,侧重于低频包容性的饱满与震撼;中度补偿1.8kHz~4kHz的频段,有利于提高人声的中高频辨识度。而这次演唱会是人声与乐队的表演形式,笔者将以此作为扩声系统调整的主要参考依据。 4.1主扩声阵列与超低音阵列的测量与调整
首先,分别测量两边K2主扩声阵列频响、使用其Matrix母线上的GEQ调整;再测量两边阵列叠加后的频响、使用其Matrix母线上的PEQ和GEQ调整,见图9。
然后,静音K2阵列,测量两边SB28超低音阵列、使用其Matrix母线上的PEQ和GEQ调整,见图10。
最后,打开I<22阵列与SB28阵列,测量两者叠加后的频响,使用K2Matrix的PEQ调整使其频响更平滑。需注意的是,此时K2Matrix母线已设置为联动模式,调整其中一侧K2Matrix母线PEQ将同时调整两边K2阵列扬声器,同时修正K2阵列与SB28阵列的输出比例。上述调整完成后的频响数据见图11。
4.2侧面补声阵列的测量与调整
测量左KARA侧面补声阵列的频响使用其Matrix母线上的GEQ调整;期间间隔打开K2主擴声阵列和SB28超低音阵列作为调整参考。调整完成后,同时打开K2阵列、SB28阵列和KARA阵列,测量三者叠加后的频响数据。相对单独使用KARA阵列而言,K2阵列对其补偿了100Hz~200Hz的低频,SB28阵列则正好补足其超低频频段的缺失。右KARA侧面补声阵列的测量与调整同理。上述调整完成后的频响数据见图12。
KARA阵列在输出比例上的调整原则是以同时打开K2阵列和SB28阵列为基础,在声压级修正至和K2阵列相同后,确定其与K2阵列的交叉覆盖区域无不良影响。
4.3侧后方延时补声扬声器的测量与调整
测量左12XT侧后方延时补声扬声器的频响,同时打开K2主扩声阵列、sB28超低音阵列和KARA侧面补声阵列得到其叠加后的频响,使用其Matrix母线上的GEQ调整,并修正其声压级。右12XT扬声器的测量与调整同理。上述调整完成后的频响数据见图13。
4.4前区补声扬声器的测量与调整
前区池座是K2主扩声阵列覆盖不到的范围,此区域的扩声主要依靠8XT前区补声扬声器。测量8XT扬声器的频响,发现其曲线甚佳,再打开场馆内所有扬声器,在40Hz~120Hz频段有恰到好处的补偿,无需调整,仅修正其声压级。上述调整完成后的频响数据见图14。
4.5关于系统的时间一致性
在上述测量和调整过程中观察到,场馆对各组扬声器在时间一致性的初始设置非常精准。K2主扩声阵列、KARA侧面补声阵列、12XT侧后方延时补声扬声器和8XT前区补声扬声器的时间完全一致。而SB28超低音阵列比以上阵列和扬声器仅慢0.4ms。考虑到温度与湿度的细微影响,沿用场馆的时间设置。
4.6主观听判
系统调试完成后,播放了数首不同风格的歌曲作为主观听判参考,使用手持式声压计作为辅助测评。K2主扩声阵列覆盖的区域在低频的清晰度、弹性最具优势,人声在中频与中高频段的自然度高;KARA侧面补声阵列覆盖的区域在低频的律动感上稍显平淡,但高频段的清晰度比K2阵列覆盖区域稍高;12XT侧后方延时补声扬声器覆盖的区域由于距离超低音阵列较远,在超低频的包容度上有所欠缺;8XT前区补声扬声器覆盖的前区池座,其清晰度和频响均匀度是最高的,仅超低频段的饱满感稍弱。
4.7语言清晰度与混响时间
场馆的听众坐席材质、地面的地毯、墙面的消音饰板和下沉式出入通道,都有声学设计上的考量。只有场馆左右两边上方的灯光马道上有少量玻璃围栏,玻璃围栏并不在侧面补声阵列的覆盖范围内。在扩声系统调试过程中,刻意使用高声压级去检测声音反射影响的临界点:当系统全部打开,空场情况下峰值声压达到128dBC时会有中低频反射而影响清晰度,此声压已高于预定声压级设定范围的最高峰值声压3dB之多。
对语言清晰度和混响时间的数据采集是在系统完全调试完毕后、同时打开全场所有扩声扬声器至94dBA声压级情况下完成的,采集点与扩声系统调试时使用的测量点相同(参见图5)。
4.7.1语言清晰度STl指数分析
语言清晰度对于人声为主导的演唱会而言是首要考虑的因素。STI数据见图15、图16。场馆内需要注意的是1kHz~2kHz频段范围内的语言清晰度,要纳入混音时的考量因素。
4.7.9混响时间分析
场馆的混响时间参数是混音时使用效果多寡的参考依据,要使声音的层次感清晰和空间感自然真实,就有必要详细了解演出场馆的混响数据。
一般而言,电声乐手是以其专用的乐器扬声器或入耳式耳机为判断基础来调节其乐器在乐队中的效果音色,而这两种方式的直接声音比例通常都非常高,对环境声的判断准确度会降低,尤其是吉他手和负责弦乐的键盘手使用的效果通常会略显过大。作为扩声调音师就可能会在需要的时候和乐手沟通,结合现场的混响数据,辅助其在现场更合理使用空间类效果,并在演出时做出相应调整。
场馆的混响时间均值约为1.1s,在250Hz以下的低音频段混响时间变长,在125Hz达到1.6s,见图17。故在混音过程中使用效果器时,需要留意混响的低切滤波器参数。
5乐队和歌手试音与技术彩排
舞台上乐手的位置示意见图18。
5.1试音前的准备
在扩声系统调试时,舞台上的乐器架设、歌手与乐队的监听系统、输入信号通道的连接也已经按计划完成。在监听调音师到达现场前,笔者与舞台技术人员协同完成检查:所有通道的连接是否正确、传声器的架设位置是否合理且工作状态正常、每个乐手位置是否均已安排相应的技术人员随时提供支援帮助。
监听调音师到达现场后,辅助其检查所用器材是否正常,然后开始联动同步预调部分乐器与歌手的扩声。
该调整在扩声系统和监听系统处于正常演出声压下进行,顺序为爵士鼓、和声歌手的传声器、主音歌手的无线传声器。按照笔者的个人试音检查习惯,扩声调音台的输入通道的控制推杆均定于O dB的位置作为后续调整的参考。 期间,在调整主音歌手的无线传声器时遇到的问题是,因为舞台上的监听扬声器和前区补声扬声器处于同一平面上直线等距排列,并且前区补声扬声器的频响是按照全频方式设置的,所以60Hz~250Hz的低频区域会影响舞台监听扬声器的低频清晰度,在主唱歌手的传声器太靠近舞台前唇时会有轻微的低频反馈。监听调音师衰减了舞台监听扬声器的60Hz~250Hz的频段,但低频清晰度的改善仍然有限。通过交流,笔者利用GEQ把前区补声扬声器的60Hz~250Hz的频段也进行了适量衰减,并将前区补声扬声器的输出降低1dB。再次调试时,舞台上的低频清晰度得到有效提高。
最后,检查无线传声器与无线监听腰包的无线频率:包括手持式对讲机在内的所有无线设备均处于打开的工作状态,由监听调音师和舞台技术人员分别于舞台各个区域进行测试。期间,笔者请监听调音师和技术人员在测试主音歌手主]~r2支传声器的时候代试唱一下,预调了主唱歌手专用效果器的发送量。
键盘、吉他、贝斯等乐器通道仅作连通检查,需要等待乐手到达现场再作试音检查。至此,乐队到达前的预调完成。
因联动预调时调整了前区补声扬声器的频响和输出,于是再次播放测试音乐检查前区池座的声音状态,观察到低频的饱满度和整体的临场感有所下降,但听感并未下降到不能满足需求的范围。请场馆音响组的工作人员帮忙增加K2阵列最下方3只扬声器的输出增益1dB,期望能增加池座区域的临场感。使用AB盲听方式在输出增加与衰减之间进行对比,在此3只扬声器的覆盖范围内听感没有太大变化,声音有轻微靠前的感觉;池座区域的听感稍微得到改善,有轻微的临场感增强。因此,保持该输出增益的调整。
5.2乐队整合彩排
乐手到达现场连接好设备后开始乐队彩排。笔者先确定所有乐器的增益环节,再调整乐队中各乐器音量平衡和声像定位,最后是乐器音色上的改善调整。
纵深声像定位使用通道与编组延时由近至远依次排列为:第一平面空间为两把吉他与贝斯;第二平面空间为负责钢琴的第1键盘与和声歌手;第三平面空间为负责特殊音效的第2键盘组与PGM;第四平面空间为负责弦乐的第3键盘组与鼓组。
固定乐器在舞台上的设置见图19。鼓组使用有机玻璃材质的透明隔音障板,因而其在舞台上的串音值虽很低,但在隔音障板内反弹声较大。置顶架设的2支传声器会拾取到较多鼓组的反弹声,遂降低调整其架设高度,只用于对镲片声音的拾取,在不影响镲片频响情况下做接近临界点的高通滤波处理;踩镲、叮叮镲和风帘的补声传声器同理。地鼓内的传声器插入了0.8ms(30cm)的延时,使之与地鼓外部的传声器拾取到的打击面声音同步,突出踩槌敲击的瞬态。两个小军鼓的打击面与非打击面的2支传声器使用高/低通滤波器,各取所对面向的声音然后混合叠加。
5.3歌手與乐队联排及技术抽排
主音歌手在乐队整合彩排完成后加入联排。首先确定完歌手传声器的增益,取得人声与乐队的大致平衡;然后在乐队整体的编组加入延时并进行AB切换对比,加入延时后的纵深声像立体感有显著提升。
歌手原声的力度感极好,在穿插陈述和演唱之间的变换上声强差异小。在高频段和低音频段使用动态均衡,分别处理唇舌声和低频喷气声。空间类效果器的使用是为了使人声在穿插陈述时自然真实柔和,演唱时与乐队在空间上的融合度更高,同时歌声清晰且感情丰富。在穿插陈述时使用时长较短的板式混响效果器,在演唱时使用延时效果器和时长较长的大堂混响效果器。用预建立的快捷键切换两种效果器使用模式和改变延时效果器的即时时间。效果器设置见图20。
基本完成乐队与歌手的调试和音色上的修饰调整后,检查各听众区域扩声系统的扩声效果,达到预期水平。此时,提高扩声系统的声压级至比预定声压级高3dB的状态,再次检查各听众区域的听感,声压级提高但不刺耳,能胜任听众进场后的动态裕量要求。在动态裕量确定的过程中,询问监听调音师在扩声系统最高峰值声压级时是否会对歌手、乐手与监听系统造成影响,得到一切正常的回应。至此,联排顺利完成。
演出当天下午,根据导演要求全体演职人员进行了1小时的技术抽排,解决存在的问题和疑点。联排时贝斯通道的压缩器使用的是Soft拐点模式,贝斯在乐队中低频的包容性和融合性侧重于自然;技术抽排时在歌曲《木兰花》片段中临时切换成Hard拐点模式对比,在听感上Hctrd拐点模式更能体现贝斯的律动感。建立模式切换快捷键,以满足律动感明快的歌曲所需时切换。
6演出中的调整
听众进场前,在舞台技术人员的协助下,与监听调音师联动做最后的演出前检查,确保乐队与歌手的器材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
听众进场后,正式演出前,观察听众的年龄范围,和预估的听众比例基本一致,声压级依照原设定范围执行。
正式演出过程中,笔者主要是辅助歌手与乐队对歌曲节奏与情绪的表达,平衡或突出各人声与乐器在乐队中的比例;整场演出在音色上的修饰,仅空间类效果器的输出量有轻微调整,以满足现场的听感需求。
顺应歌手情绪的表达,使用总输出的CG控制编组,对声压级作出轻微调整。演唱会全程的实时声压级见图21。
在全体演职人员互相配合共同努力下,演唱会扩声工作顺利完成,并得到听众、导演与演唱会制作人的高度肯定,各团队详尽的沟通、交流和准备是至关重要的作业基石。
(编辑:薛云霞、杜青)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435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