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澳门手信博物馆:回望过往,穿越风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出来玩一趟,带点什么礼物回去给亲朋呢?在澳门,答案简单明了:大马路上、机场码头的游客们,几乎人手一份游澳纪念品——澳门手信。
  手信是什么
  手信,往往指人们外游时为亲友买的小礼物。提起澳门手信,你最先联想到的是什么?
  澳门街,有种古早味。一百多年来,这种“手工制作,炭火烘焙”的香味,一直吸引着外来游客。从最出名的杏仁饼、鸡蛋卷、老婆饼、鸡仔饼,到永远都吃不腻的猪肉干、花生糖、腰果糖……都是澳门手信的关键词。20世纪30年代,澳门的工商业以客货运码头为中心,形成旧澳门最繁荣的商圈。为满足区内的饮食需求,内港一带的大街小巷陆续出现不少饼店,制饼业渐成规模,并迎来行业发展的第一个全盛时期。几十年来,大多数饼家前店后厂,都是典型的家庭式作坊。
  对那些漂洋过海的人们来说,回味澳门的杏仁饼,无异于回味故乡的味道和浓厚的人情味。杏仁饼、老婆饼等传统饼食,逐渐成为离澳访亲的人们必带的一种礼品,澳门手信业随之逐渐成形。
  小点心做成“大茶饭”
  小本生意的糕点业因为澳门回归的历史机遇成为“大茶饭”。近几年,澳门游客年均超过3 000万人次。各种赛事、盛事也越来越多,手信业俨然已成了澳门旅游业的招牌。在澳门上百个手信品牌中,钜记与咀香园是最大的两个。创办于1935年的咀香园最早不过是清平街上的一间饼屋,在1935年到1999年的64年间,这家老字号始终只有一间店铺。澳门回归之后,咀香园的分店几乎一年开一间,至今已有10多间分店。钜记在澳门回归前是一家只有两个员工的“走鬼档”(流动铺),如今在澳门也有二十几家分店,甚至已发展到新加坡,成为跨国品牌。
  为了量产,为了卫生,为了品质稳定,澳门各手信大号的生产流程都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师傅变为厂长,机器取代人手。一位人行30多年的老师傅,西饼店、唐饼铺都做过,见证了这些年来澳门手信业的转型发展:“旧时做唐饼,几个师傅围住一张台,杏仁饼、花生糖,什么都在那里完成。但人只有一双手,不可能做太多。今日不同了,全部由生产线做,产量提高了15至20倍。”难怪咀香园第三代掌门人黄若礼感慨:“如果不是回归,手信业已经是夕阳产业,哪有咸鱼翻身的一日。”
  由此了解手信的过往
  澳门手信已有过百年的历史,手信博物館却开张不过7年。2011年7月19日,全球第一家以手信为题材的博物馆开幕,由香港著名电影人、作家兼美食家蔡澜题写馆名。
  手信博物馆藏身于著名世遗景点妈阁庙附近的一间钜记店铺里,外墙设计融入了澳门中葡文化特色。展馆收藏了150多件与澳门手信有关的物品,有过去晃记饼家及英记饼家的月历铁牌、百年前的价目表、手信和月饼包装纸、手信盛载器皿等。熟悉的包装,熟悉的制饼工具,熟悉的老饼店……勾起长辈们的旧日回忆,勾起了舌尖上种种熟悉的味道。钜记以花生糖起家的手推车放在醒目的位置,当年,他们正是凭着这一辆手推车走遍大街小巷,把花生糖的香味传得街知巷闻。现场还配置了三块应用实景技术的互动屏幕、电子互动小游戏等设施,让市民、游客进一步了解昔日澳门的手信业、老一辈澳门人的生活和手信的制作过程。
  澳门手信业作为一个古老又现代的行业,走过辉煌,走过不景气,如今正在走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代。手信博物馆,正为它留下历史的见证。
  (责任编校/冯琪)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74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