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跆拳道锦标系列赛第一站女子冠军选手的技术特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为了解我国女子优秀跆拳道运动员在“以赛促强”的历史阶段,技战术使用现状,从而为其今后进行针对性训练、提高技术战术能力水平以及获得世界級比赛提供有实用价值的参考。研究对象为在2017年全国跆拳道锦标系列赛第一站比赛中,女子46KG到73KG+冠军选手在半决赛和决赛阶段所参加的14场比赛录像。采用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和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比赛中女子冠军选手技术运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的主要研究结果表明:(1)在2017年全国跆拳道锦标系列赛第一站中,冠军女子选手在比赛中腿法使用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前横踢、侧踢(推踢)、后横踢、下劈、勾踢、拳、后踢、双飞踢、旋风踢和后旋踢,使用次数分别为690次、397次、155次、65次、14次、12次、1次,双飞踢、旋风踢和后旋踢的使用次数均为0。可以看出冠军女子选手以横踢、侧踢、下劈等直线技术为主要得分手段,高难度技术运用较少。(2)冠军女子选手以中位腿法使用为主,高位动作的使用较为谨慎,多在分值差距大时使用。(3)冠军女子选手直线技术在进攻和迎击中运用频率较高,拳和反向技术的运用频率较低,并且从进攻技术的变化情况来看,侧踢技术和横踢的运用最多。
【关键词】全国跆拳道锦标系列赛 女子 跆拳道 技术
1前言
1.1选题依据
2017年,全国跆拳道锦标赛系列赛第一站在无锡太湖国际博览中心开展,今年全国跆拳道锦标赛将转为系列赛。2017年的全国跆拳道锦标赛系列赛全国跆拳道锦标赛与以往不同的是将三局定胜负,改为三局两胜制,通过此次规则的变化是比赛更加的激烈、更精彩,增强了比赛的不确定性和精彩程度,这一调整使跆拳道修炼者的竞争更加全面、更加公平,拓宽了国家发掘优秀运动员的渠道。改革后,国内比赛的机会也随之增多,年轻运动员有了更多的实战机会,而比赛经验的增多也能够帮助他们提升抗压能力。
本文对使用新赛制以来,针对2017年全国跆拳道锦标系列赛第一站冠军女子选手录像资料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对其交手回合进行收集和分类,对女子冠军选手动向和技术发展趋势进行观察统计与分析,最后总结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训练和备战策略。
旨在发现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在“以赛促强”的历史阶段,技战术使用现状与分析,为今后进行针对性训练,提升技战术能力水平,为赢得世界性重大比赛提供有实用价值的参考。
1.2文献综述
1.2.1有关跆拳道方面的研究
跆拳道于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首次出现,并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作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出现。它是一种以脚为主,并将手作为辅助的对抗类重竞技项目。跆拳道是一种拳脚并用的技击术。它是以脚法为主的功夫,其脚法占70%。跆拳道以东方灵魂为土壤,继承了悠久的传统,以“礼始礼终”的尚武精神为基础。
《跆拳道》一书提出,竞技跆拳道的技术是简单实用的,所有技术的精髓和灵魂是其基本技术,从而衍生和发展处技术的变化和运用。然而,基本技术需要根据距离、战术、时机和运动员自身的身体素质条件加以变形才能有效地使用。同时由于竞赛规则的限制,能够用于赛场的跆拳道技术十分有限,因此在比赛中逐渐形成自身的特点和技术体系。这与传统的品势技术相比较,跆拳道技术有了较大的差别,主要包括步法、拳法、和腿法三个方面的差别。
1.2.2有关跆拳道技术层面的研究
田麦久在《运动训练学》中认为,运动技能是完成运动的一种手段,是决定运动技术的决定性因素。运动技术具有以下四点基本特征,即运动技术与运动技术不能分离,运动技能在体育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各项目的运动技术单元相对稳定,必须遵循以下科学原则: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跆拳道属于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具有一对一、重量匹配和比分取胜等特点。
程龙在《关于2015年跆拳道世界杯团体赛中国女子运动员技战术运用研究》一文中指出,我国女子运动员在比赛中较少使用旋转及反向技术,多采用推踢、前横踢和下劈等直线动作作为主要得分手段。
高平、余银和鲁凡指出,吴静钰擅于通过横踢、下劈等技术创造一个突然的攻击机会,或者在攻击机会出现时使用连续的腿法从而得分。而采用单个技术如传统的横踢和下劈应对的比例相对降低。在得分率以及攻击部位方面,吴静钰较多地使用高位技术,具有强烈的击头意识。而在新规则下,女子跆拳道小级别项目技战术发展的特点鲜明地体现在奥运冠军吴静钰的技战术特征上。
1.2.3有关跆拳道技术发展趋势的研究
宋修生在《第31届奥运会跆拳道技术应用分析》一文中指出,当今技术的发展趋势仍然是高位3分动作,应该继续重点加强3分上头动作和4分旋转类上头动作的练习。横踢技术虽有很高的使用率,但却没有相应的得分率,应注重加强双飞踢、旋风踢、后踢和后旋踢等高难度动作的训练。拳技术逐渐体现出潜在的得分能力,应注重加强上肢力量的练习,从而进一步提高并强化拳技术的使用率和得分率。
柯善斌指出,当今跆拳道竞赛规则进一步鼓励运动员在比赛中积极进攻,且侧踢技术的得分率由于规则对控腿时间的限制而有一定的下降,应重视“推+踢技术的练习”,通过“推”取得合适的距离和时机,再进一步通过“踢”达到得分的目的。
魏嵩在《跆拳道新规则对跆拳道运动发展的导向作用》一文中指出,在新规则实施后的一段时间内,跆拳道虽然单个技术减少,但是组合技术和高难度动作也逐渐增多,而且会成为主宰比赛胜负的关键技术;同时由于评分标准的变化以及比赛场地的减小,不同于以往的单一战术,创造性的战术和多变的高分值的组合技术将更有利于跆拳道技战术的全面发展。因而为了增强了比赛的精彩性,会鼓励高难度技术动作的使用。
综上所述,通过文献指出目前针对跆拳道技术的研究较多,既有理论性文章,也有实证分析的文献,但未发现针对2017年规则变化后的跆拳道技术变化的相关文献及研究。自新规则变为三局两胜制后运动员的技术使用情况和技术使用趋势值得进一步研究,并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 2研究对象及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7年全国跆拳道锦标系列赛第一站女子冠军运动员的技術。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本文通过在中国知网检索“技战术”“女子”“跆拳道”“全国跆拳道锦标系列赛”等关键词,查阅到相关文献64篇,对女子跆拳道技术研究相关的文章进行了重点标注并阅读,并收集了相关资料,对筛选后的研究进行深入归纳分类分析,为本文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2.2.2录像观察法
观察2017年全国跆拳道锦标系列赛第一站46kg、49KG、53kg、57kg、62KG、73KG、73KG+(67KG录像丢失)冠军女子运动员决赛、半决赛比赛录像,共涉及运动员21名、比赛14场。
比赛录像情况如下表所示:
2.2.3数理统计法
对视频采集后的数据运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得出2017年全国跆拳道锦标系列赛第一站冠军女子选手的技术使用频率、腿法得分成功率以及得分等指标。
2.2.4逻辑分析法
对比赛视频中冠军运动员李诗盈、闻人云涛、刘凯琪、单云云、柯文茹、高盼和李晨共7人的技术运用情况进行了逻辑分析。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2017年全国跆拳道锦标系列赛第一站女子冠军选手技术运用情况分析
3.1.1女子冠军选手各技术运用的分析
通过观察和统计14场比赛录像情况,2017年全国跆拳道锦标系列赛第一站女子冠军选手技术运用情况如下表所示:
根据图1的数据显示可见,10种技术的使用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前横踢690次、侧踢(推踢)397次、后横踢155次、下劈65次、勾踢14次、拳12次、后踢1次、双飞踢0次、旋风踢0次和后旋踢0次。
电子护具被广泛应用后,前横踢技术和侧踢技术在比赛中的使用率大大提升。前横踢技术之所以被运动员如此广泛的应用,是因其动作幅度小、速度快、破绽少、攻击距离长,适应于电子护具的得分要求。而侧踢技术在比赛中主要以“推+踢”的组合出现,“推”是指运动员以侧踢技术控制距离,并以此破坏对手的进攻,从而将自己的位置调整至与对手有一段合适距离,或依靠侧踢技术进入适合自己的攻击范围,然后再通过“踢”进行进攻得分,因此,侧踢技术成为除了前横踢以外最主要的使用腿法。其次应用较多的技术是后横踢技术,电子护具时期,运动员多站开式且后横踢击打力量大,因此后横踢多被用于交手回合中对手产生破绽时。下劈技术由于是正面击头技术,进攻路径短且分值较高(3分)。因此,下劈技术也是2017年全国跆拳道锦标系列赛第一站女子冠军选手的一种主要的得分手段。勾踢技术是电子护具应用以来,继推踢之后又一新的进攻技术。勾踢技术是通过大腿后摆从而带动小腿回勾进行击打的技术动作,因其进攻方向与其它技术相反,在比赛中常能取得出其不意的得分效果。拳的击打产生的身体幅度很小,因而易于控制,在交手回合中可以用来控制与对手的距离,并继续采用其他技术进行打分,因此,拳的击打也是运动员主要运用的技术动作之一。
然而,在2017年全国跆拳道锦标系列赛第一站中,难度动作以及旋转类动作仍是男子选手的专利。后踢技术在2017年全国跆拳道锦标系列赛第一站女子冠军选手的决赛和半决赛中,仅被使用一次,旋风踢、双飞踢和后旋踢技术甚至并未被使用。这类技术的共同特点是,使用时产生的身体幅度较大或需要运动员在踢击时进行360°旋转,因而难以控制重心,若未在合适的时机使用,很容易造成丢分情况的产生。因此,运动员在会谨慎使用这类技术,甚至直接放弃使用该类技术。然而,其击打分值高、观赏性强和击打力度值大的优点,且往往对比赛的结果产生决定性的作用,若在比赛中被广泛采用,利于跆拳道比赛更加适应于现代竞技体育的激烈的竞争性和独特的观赏性的特点。因此,教练员应在训练中重视该类技术的练习,强化运动员对该类技术的条件反射和使用时机的把握。
根据图2和图4的数据显示可见,各项技术得分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前横踢49分、后横踢40分、侧踢12分、下劈9分和拳1分,其余技术并未得分(如图2)。各项技术得分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后横踢9.9%、拳8.3%、下劈4.6%、前横踢2.5%、侧踢1.5%。后横踢虽然在2017年全国跆拳道锦标系列赛第一站女子冠军选手中不是运用最多的技术,但是却是得分最多的技术,这是因为后横踢利于掌握且击打力度值大,在电子护具时期,后横踢技术常在对手产生破绽时被用于抢攻或反击。拳技术在比赛中不仅能有效地得分,还起到破坏对手的进攻节奏的作用,在本次比赛中的得分率仅次于后横踢技术,但使用频率却仅有12次,且5次都是被53公斤级冠军刘凯琪使用,其他冠军选手对拳技术的运用极少。因此,应将拳技术的练习融入今后的训练中,尤其是加强对其击打位置和运用时机的练习。侧踢技术在比赛中的运用次数频繁,因而得分分数也较高。而由于下劈技术是直线击头技术,路径短、分值高且速度快,下劈技术的得分率仅次于后横踢技术和拳技术。
3.1.2女子冠军选手击打位置的分析
在当前跆拳道比赛中,进攻技术可以分为中位技术和高位技术。通过2017年全国跆拳道锦标系列赛第一站女子冠军选手中位和高位技术运用进行记录,记录结果如下表所示:
根据表2的统计结果显示,中位技术击打1144次,共计得分65分。高位技术共计击打122次,共计得分65分。
在2017年全国跆拳道锦标系列赛第一站女子冠军选手中,腹部是主要的得分位置,其原因有三个:第一,腹部的可击打面积较大,相对容易踢击。第二,因中位技术在比赛中的使用次数更多,因而得到教练员的重视也更多,教练员在安排运动员的腿法训练时,多以中位技术的练习为主,故运动员对中位技术的条件反射系统的建立也更牢固。第三,中位腿法相对高位腿法而言,动作幅度较小,攻击路径较短,因而进攻速度更快且不易因失误而造成失分。 3.1.3女子冠军选手技术运用时机分析
本文将技术的使用时机分为进攻、迎击和反击。进攻意为主动进击敌人的作战,是作战的基本类型之一。在跆拳道比赛中,进攻即是在合适的时机率先发动进攻的一种得分手段。迎击意为对着敌人来的方向攻击,即在预判到对方进攻的同时,选择恰当的技术同时进攻,以攻化攻。迎击与一般的反击有所不同:迎击兼具攻防,即在进攻的同时加以防守,因而要求对距离和时机的准确把握,反应的速度更是要比一般的防守反击速度要求更高。后踢和后旋踢技术因为攻击线路长导致攻击速度慢,所以多被运动员在迎击对手时使用。反击泛指对进攻的敌对势力进行回击。2017年全国跆拳道锦标系列赛第一站女子冠军选手各项技术运用时机如下表所示:
如表3所示,在各类技术中除了勾踢、后踢不适合应用于强攻中,双飞踢、后旋踢、旋风踢未被使用外,迎击和反击的运用均低于其他几项技术进攻时机的运用。随着跆拳道竞赛规则进一步鼓励运动员在比赛中积极进攻以及电子护具的广泛使用,从而导致比赛中进攻和迎击技术的使用不断提高。
3.1.4女子冠军选手进攻技术变化情况分析
在2017年全国跆拳道锦标系列赛第一站中,女子冠军选手有时并不会采用单一腿法直接进攻,而是先通过一种动作或腿法佯攻,当诱骗到对手后再采用另一种动作进攻。这种进攻技术的变化主要在三个方面可以看出,第一是技术动作的变化,例如在比赛将未得分的直线腿法侧踢技术变为横向击打的横踢,进行二次击打甚至多次击打;第二是击打位置的变化,例如,当对方防守中位时,瞬间将前腿横踢进攻中位转变击打位置,转而进攻头部;第三是两者均发生变化,例如前腿中位横踢转变为下劈进行击打。2017年全国跆拳道锦标系列赛第一站女子冠军选手进攻技术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4统计了2017年全国跆拳道锦标系列赛第一站女子冠军选手进攻技术变化的使用情况。由上表可知,横踢和侧踢技术的技术变化较多,这是因为该类技术的幅度较小,因而变化路径多,可以与下劈和勾踢等多种技术进行转化。
其次,提膝假动作在2017年全国跆拳道锦标系列赛第一站冠军女子选手中运用较多,这是因为在电子护具时代,提膝动作的动作幅度很小,利于运动员控制和衔接第二次动作。此外,这类技术也可借助其动作节奏的变化从而达到迷惑对方的目的,以慢速提膝为例,当吸引对手的注意力后迅速转变为快速的横踢,从而为横踢动作捕捉到合适的得分时机。
最后,旋转技术在技术变化中的运用较少,这是因为此类技术的动作幅度大且难于控制,在双方水平相当时,不当的运用会造成失分的可能性提高。但是这并不代表应该取消旋转技术的技术变化的使用,首先,旋转技术的技术变化因其使用的频率极低,当在恰当的时机使用时,可能会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其次,旋转技术的分值较高,当比赛剩余时间不多且双方分值差距较大时,可采用该类腿法缩小双方的比分。最后,旋转技术的技术变化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比赛的观赏性,加强了比赛的竞争性,利于赢得广大观众和群众对跆拳道比赛的认可和支持。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在2017年全国跆拳道锦标系列赛第一站中,由冠军女子选手在比赛中腿法使用频率和使用次数可以看出,冠军女子选手以横踢、下劈、侧踢等直线技术为主,高难度技术运用较少。
4.1.2在2017年全国跆拳道锦标系列赛第一站中,冠军女子选手以中位腿法使用为主,高位动作的使用较为谨慎,多在分值差距大时使用。
4.1.3在2017年全国跆拳道锦标系列赛第一站中,冠军女子选手在在进攻和迎击中直线技术运用较多,拳的运用和反向技术次数较少。从进攻技术的变化来看,横踢和侧踢技术的运用最多。
4.2建议
4.2.1建议我国女子运动员在立足基本得分技术进行巩固的同时,应注重训练和提高其他相关技术,既要丰富得分技術手段还要提高高分值得分技术,进而有效地提升我国女子跆拳道运动员竞技技术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4.2.2要综合考量电子护具的记分特点,不仅要加强击头技术练习,同时提高我们对击躯干得分的重视程度从而踢击躯干电子护具的得分效率,使得在关键时候能够得分。
4.2.3加强高位技术的隐蔽性,特别是以前腿技术为突破,提高高位技术的成功率;加强把握拳技术的运用时机,提高上肢力量的练习,从而提升拳法在比赛中的得分能力。
参考文献:
[1 ]高谊等.跆拳道[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8.
[2 ]王林福,张庆春,高志红.2010年世界杯跆拳道比赛技战术使用情况及中外对比分析[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2,(4) :67.
[3 ]侯健,黄海滨,刘宏伟.竞技跆拳道不同回合战术应用的初步研究[J ].体育师友,2002.
[4 ]曾强.基于个体差异的跆拳道战术选择及训练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2012.
[5 ]郑雷.中外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技术运用的比较研究[D ].武汉体育学院,2008.4.
[6 ]高志红,冯巨涛,任文岗等.新规则和电子护具的使用对跆拳道技术应用的变化与影响——2009年世界跆拳道锦标赛调研报告[J ].中国体育科技,2010,(4) :86.
[7 ]赵萍,孙茂君.中外跆拳道赛事腿法技术运用情况的对比分析[J ].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8,(4):52.
[8 ]申旭.2007年世界跆拳道锦标赛技战术应用分析[J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8,(6):69.
[9 ]黄宝宏,高志红.2008年全国跆拳道锦标赛暨奥运会选拔赛技战术统计分析[J ].安徽体育科技,2009,(3):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479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