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清水江流域苗族剪纸纹样浅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贵州黔东南苗族剪纸历史悠久,图案丰富,具有丰富的艺术和文化内涵。在清水江流域的传统市场上,剪纸匠人的作品不仅受到当地市场的欢迎,也在逐步走向外界。但是素来对剪纸图案的研究都只注重剪纸上的龙纹和蝴蝶等传统纹饰图案。笔者深入访谈施秉县双井镇的剪纸非遗传承人,并对其作品的图案纹样进行归纳整理。
  关键词:清水江;剪纸;纹样
  中图分类号:TS93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04-00-04
  苗族剪纸苗语称“西给榜”,俗称“剪纸”“绣花纸”,意为“动物剪纸”“花卉剪纸”。
  施秉县双井镇双井村的剪纸属于清水江施洞型剪纸。剪紙主要用于刺绣的底稿,不注重细节的描绘。现今剪纸图案大量用于破线绣,有时也用于堆绣等刺绣中。笔者调查的施秉县双井镇双井村的剪纸主要用作破线绣的底稿。双井镇双井村的剪纸与施洞型剪纸纹样大致相同。当地的剪纸匠人张老英自8岁开始跟随母亲学习,母亲来自清水江边的龙塘村塘株寨。因此张老英的作品深受施洞型剪纸的影响。绘制裁剪时,需考虑刺绣的完整度,所以中心图案裁剪突出,边缘纹饰稀疏而清晰。剪纸常用的构图手法有中心发散式、对称式、整体式、米字型构图等。笔者主要对剪纸省级非遗传承人——张老英进行了访谈,其作品代表了大部分清水江河边苗族的剪纸的图案。现整理归类如下:
  1 苗族龙纹图案样式
  黔东南苗族认知中的龙和汉族完全不同。曾有考证,苗族的龙与汉族同源异流,汉族的龙象征皇权,苗族的龙变化多端。在《美的历程》中李泽厚曾推测龙图腾产生的可能性:“这意味着蛇图腾远祖的某些华夏部落不断融合其他部落的图腾……而成为龙。”不同于汉族,当地苗族人认为龙可以赐福于他们,也可以贻害乡里,或与人和平相处。因此苗族人手中的龙,有时凶猛,为庞然大物;有时可亲,与孩童为伴;还有时化为无形。总之,苗族的龙按照创造者的理解和意图可以自由变化,类型丰富,牛龙、鱼龙最常见,虫龙次之,“万物皆可为龙”。龙纹笔画造型古朴大方,龙纹常常盘踞在画面的最中心,画面不留空白,四周点缀以蝴蝶妈妈、花草纹等样式。[1]
  第一,牛龙。龙身长有牛角,当地苗族人认为牛和龙可以互相变通,或以牛为信仰图腾。牛龙组合,牛头龙身,象征着更具威力,神力无穷。当地人也相信牛龙可以作为征战的坐骑,保佑人屡战屡胜。牛龙是当地剪纸中最常见的纹样,也是最受欢迎的纹样。第二,鱼龙。鱼龙身体粗短肥大,尾巴像金鱼尾一样作花形散开,外形美艳。清水江流域的苗族相信龙和鱼同样生活在水中,将鱼身变化到龙身上,龙也能保护一家一寨的平安。鱼在黔东南苗族的文化传统中暗合女性的生子能力,鱼的繁殖能力寓意女性的多子多福。因此将鱼与龙结合,使图案有了更加神奇的色彩,深切体现了当地百姓的愿望。第三,蚕虫龙。清水江流域的河边苗族从历代以来养蚕虫取丝以满足织造刺绣所用的绸缎和丝线的需要。女性和孩童服饰上的刺绣图案是社会交往、婚姻礼仪、自身技能的重要标志。当地温和湿润的气候使得蚕虫拥有充足的食物,能够生长于其间。过去丝线交易不发达,主要依靠妇女自给自足,因此蚕虫在苗族过去的生活中极为重要。在刺绣时,蚕龙图案是苗族妇女对丰衣足食的企盼。此种龙纹图案有时在织锦围腰上呈现,有时在刺绣上呈现。第四,狮身龙。笔者在匠人张老英的家中偶有见到,在双井当地所见较少。第五,飞龙。飞龙有的是虫身,有的是鸟身。清水江流域河边苗族认为龙能腾云驾雾,也能潜渊而游,因此在想象中给龙加上翅膀,使龙在视觉上更加具有戏剧性效果。第六,双体龙。样式为一条龙同时具有两个蛇身或者龙身,同时也有两个龙头。双体龙在剪纸图案中往往以纸张的中心为对称点,龙的两个身体互为对称。有时中间有人物。第七,虾龙,与蚕虫龙相似。虾龙身体为虾身,甲壳虫形,反映出龙在当地苗族心中也有像孩子一样亲近可人的一面。虾龙通常不位于画面的中间,往往出现在以劳作等为主题的剪纸图案中,并且作为纹饰,被运用在画面的边角处。第八,花身龙。这种龙图案极为少见,仅在施洞型剪纸中有运用。此种龙身体部分为蛇身。第九,苗汉混合龙。这是凉伞剪纸传承人独创的龙纹图案。据张老英介绍,创作此种图案时,曾经在故宫旅游,看到故宫里皇帝龙袍上的纹样,遂回来根据印象结合了苗族龙古朴大方的样式进行了加工创作。这种混合龙的剪纸纹样并不售卖给清水江当地百姓。创作者在成为传承人之后,专门面向专家学者的需要制作此种剪纸图案。
  2 以人物为主题的图案纹样
  人物是当地苗族剪纸不可缺少的重要题材。人物题材内容有狩猎、生活习俗、战争、历史传说等。笔者见到当地妇女所保留的老样子的剪纸中,人和动物、植物关系紧密,表明了互相之间的依存关系。剪纸中的人物有的利用动物,有的与动物为伍,人既与动物平等,又主宰动物。在当地剪纸和刺绣的图案中,重要的功能就是显示妇女的手艺,因此人物类题材的作品中女性为主要角色,展现女性在家庭劳作中的地位以及付出等。[2]
  还有一种人物剪纸纹样是当地苗族剪纸中最受欢迎的英雄形象——“务么席”(也写作“务茂席”)和“包大肚”(也写作“包大兜”)。
  据考证,“务么席”历史上确有其人,她出生在镇远县涌溪乡,嫁到施秉县龙塘村,清末参加张秀眉领导的苗族起义,统领一方。起义失败后,义军解散,“务么席”被镇压。然而在清水江流域的施洞地区,“务么席”的英雄事迹被编成古歌广为流传,并且不断神化。有传说,她只要将伞撑开,就可以挡住清兵的箭雨,进入水中就可以游泳,还有说她可以撒豆成兵。张老英作品中的“务么席”是一位苗族女性,舞刀撑伞,骑着高头大马,威风凛凛。伞是“务么席”出现形象中必备的标志。此外,“务么席”的背后通常会背有一个娃娃,同时身穿河边苗族传统妇女的服饰,在剪纸图案上百褶裙是其标志之一。有的剪纸上的“务么席”胸部很长,可以在马背上给背后的娃娃喂奶;还有的“务么席”剪纸图案为人首龙身,在水中与龙战斗,头部是苗族妇女的发髻配以银发簪。   “务么席”是清水江流域河边苗族剪纸图案中的经典纹饰,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和欢迎。此外,由于构图精美,图案内容丰富,“务么席”也深受清水江以外市场的好评。据传承人张老英讲述,“务么席”的各种图案是其从小在母亲身边耳濡目染习得。而后随着自己多次参加比赛,结识的朋友及顾客越来越多,“务么席”也受到了外面世界的欢迎。[3]
  另外一位英雄“包大肚”也深受清水江苗族的喜爱。历史上“包大肚”其人已无可考,但是双井村民却深信不疑,并且同样有各种传说。“包大肚”在作品中为男性形象,出现时常骑龙、马、狮虎等,同时身着苗族传统服饰,有的形象脸上长有胡子。有传说他能一夜奔走几百里。因此以“包大肚”形象为中心的剪纸图案与“务么席”不同。张老英的作品中“包大肚”作品通常少于“务么席”。[4]
  在古歌中,还有一些重要的人物形象,即姜央、妹妹和母亲。当地苗族相信姜央是人类的始祖,和妹妹一起生下了人类。“姜央是个聪明人,躲进葫芦里面睡……姜央分得展希坪……来看姜央的刀剑,芭茅草叶来作样……”古歌中姜央用计谋制服了雷公,随后洪水滔天,姜央和妹妹躲在葫芦里。洪水后,人类开始繁荣。张老英的作品中有姜央耕田、姜央造人、姜央与雷公等。张老英剪纸中的姜央有的与雷公战斗,强健有力;有的勤劳可亲,与母亲和妹妹耕田牧牛;有的在天地混沌时与妹妹在葫芦里避难。
  这一类作品和前文中提到的龙纹样式往往面向传统的清水江当地市场,匠人张老英的这些作品也是最大量的。据她讲述,平均每个星期就要绘制和剪裁出两到三张。在传统的当地市场中,这些元素取材于当地苗族的历史传说与古歌,反映着当地苗族自祖先以来对天地宇宙的思考。作品中不管是龙还是其他边角上的纹饰线条都挥洒自如,运用大胆;龙纹和“务么席”等纹饰想象夸张,充分体现了当地苗族的审美和性味。通常这类纹饰也是当地苗族服饰中所需要最大量的,通常用于破线绣,衣袖上总共需要八块,作为在盛装时和看热闹时所用。
  此外,张老英的作品中,还有描绘当地人民日常劳作的作品。比如以男耕女织为题材的剪纸。另外,汉族文化的审美元素也深深影响着当地的苗族。张老英以人物女红军为题材的作品,其中女性红军身穿军服,但是却做着织布、绣花等传统苗族妇女的手工。这类作品有时用来参加比赛,有时出售给外地的游客。《女红军》就是在2019年到遵义参加比赛时,张老英看到当地的会议遗址所作。
  3 传统蝴蝶剪纸纹样
  蝴蝶妈妈是当地苗族尊崇的重要图腾。古歌中“古枫被砍在太初,妈留在古枫皮生……中间一节见蝴蝶,枫树枝丫变飞蛾……后来变成继尾鸟,变成继尾孵留蛋……她和水泡在游方……才生下了十二蛋”,远古的枫树倒下,蝴蝶妈妈诞生,与水泡游方生下十二个蛋,蛋破后有了姜央、龙、蜈蚣、牛等12个兄弟,各自执掌一方事务。清水江流域苗族自称是蝴蝶妈妈的后代,因此蝴蝶妈妈纹样在黔东南苗族剪纸中的文化意象作用十分重要。
  在张老英的剪纸作品中,有些蝴蝶以单独纹样的形式出现,人首蝶身,人往往指代远古的先祖,蝶身作展翅状。蝴蝶妈妈占据画面的中心,有些蝴蝶和动物、植物纹样相搭配,作为边饰修饰主题。蝴蝶纹样出现的范围很广,主要用于孩童的帽子、新娘的绣花鞋、内衬服饰的边缘等,有时还用在帷帐等地方。蝴蝶纹样随处可见,深深根植于当地人们的信仰。有时蝴蝶图案以数纱绣的样式用于破线绣片的过渡上,有时在破线绣图案中作为边角的纹饰,有时则作为破线绣片的主要图案。曾有当地老人解释:“蝴蝶和妈妈都是我们的妈妈,没有妈妈就没有我们。”
  4 动物类剪纸纹样
  无论是蝴蝶还是龙纹都不能体现当地苗族生活的丰富性,古歌中姜央的11个兄弟皆为动物,可见苗族和动物的关系十分密切。苗族的祖先姜央与龙、牛、雷公、狗等12个兄弟是蝴蝶妈妈所生,鶺宇鸟孵出,并且各自执掌一方事务。在当地苗族的剪纸中,动物形象通常是这12个动物,有时单独出现,占据画面中心,或对称分布,有时和人物相配合,讲述当地苗族的古老故事和信仰。张老英关于动物类题材的作品,有姜央与老虎的故事,还有当地苗族流传很广的人狗通婚传说(比如张老英的《“够伏”的故事》):苗王曾经许诺谁能将侵犯的敌人杀死,就将唯一的女儿许配给这位英雄。天下很多英雄试验了之后都失败了,只有龙狗取得了成功。苗王一开始不愿意将女儿许配给龙狗,但龙狗再次用自己的智慧使得苗王按照约定把女儿嫁给了他。成婚之后他们非常恩爱,生育了很多儿女,成为了今天的人类。作品以狗和人为题材中心。
  5 其他纹样
  前文中的剪纸纹样大多取材于历史、古歌和神话中的人物、动物等,而张老英的剪纸作品还有如“老鼠嫁女”“仰阿莎”等取材于当地民间传说等具有戏剧性的故事。这类作品往往用于参加比赛,一幅作品的制作时间长达月余。构图饱满复杂,每一幅作品除了中心人物以外,其余的花草纹饰采用了最传统的表现手法。作品画面刻画精细,让人觉得美不胜收。
  6 响应时事的作品
  这类作品往往不出售到当地市场,而是用来参加展览,或者出售给外地的专家学者。比如《老虎苍蝇一起打》《新冠肺炎》等作品。這一类作品的技法往往大胆吸收了现代美术工艺的其他表达形式,构图元素皆为现代化元素,画面简洁,有时采用对称式。但是在刻画人物时往往还是采用苗族的传统人物造型。本土与外界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7 结语
  清水江河边苗族的剪纸脱胎于刺绣,又服务于刺绣,有自身的发展历史和脉络。这些纹样或以历史传说为题材,或以苗族的信仰为源本,或以苗族生活生产为来源,清水江流域的苗族运用大胆的想象,构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载体。剪纸从刺绣中超脱出来,在双井村的匠人——张老英的手中有了更加多样的表现形式。她运用手中的剪刀,大胆地改革了传统苗族剪纸,同时还吸收外界的艺术技法,使清水江传统的苗族剪纸不仅深受当地人喜爱,也得到了外地人的重视和好评。
  参考文献:
  [1] 黄振宇.黔东南地区苗族剪纸的艺术特征[J].文艺生活(中),2014(6):154-155.
  [2] 安俊芳,胡瑞渡.浅谈台江苗族剪纸的基本特点和价值[J].资治文摘,2015(7):94-95.
  [3] 罗明亮.浅论苗族剪纸的继承与发展[J].理论与当代,2015(10):48-49.
  [4] 龙惠敏.黔东南苗族剪纸中龙纹特征分析[J].大众文艺,2013(22):51-52.
  作者简介:蔡悦(1988—),女,辽宁沈阳人,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2017级民族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文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31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