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生态环境保护中环境监测的作用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主要对生态环境保护中环境监测的作用进行了探究,首先阐述了环境监测的概念。其次,对具体的监测方法进行了总结。最后,文章重点分析了环境监测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强调了加强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希望能够为有关人员提供参考,提高监测水平,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效果,促进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监测
  中图分类号:X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20)01-0-01
  Abstract:This article mainly explores the role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irst, it explains the concept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econdly, the specific monitoring methods are summarized. Finally, the article focuses on the role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strengthening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t is hoped that it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relevant personnel, improve the monitoring level, improve the effec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words:Ecosystem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Environment monitoring
  近年来,社会生态意识和公民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创新和理论更新,越来越多的环境监测手段被应用于各领域中,对于环境治理目标的明确和公共化管理平台的建立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为重点区域的环境监测、开展环保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1 环境监测概念及方法
  环境监测即环境监测机构针对特定区域或特定环境问题,利用特殊的设备仪器对环境影响要素进行监测和评价,从而反映环境污染情况和环境质量的高低。环境监测根据内容指标的不同可以分为物理、化学和生态指标的三种监测,其是科学管理环境和环境执法监督的基础,也是开展社会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环节。环境监测的本质是依靠对环境质量变化因素数据的监测来判断环境质量,针对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为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和工作开展服务。
  从环境监测的对象上看,可分为自然因素、人文因素、环境受污染成分等。从环境监测方式上讲,可采用间断性、非间断性两种方式测定环境污染物的成分、浓度,进而依靠测定数据分析环境受污染程度,即在实际测定数据的基础上开展环评工作,评估污染物对周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负面影响程度。连续性监测一般应用于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监测中,遥感类监测也是常用的监测方式。按监测手段又可将其划分为化学监测、物理监测和生物监测,化学监测直接测定污染物成分、浓度或数量;生物监测则通过敏感性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反应来直观展示环境受污染程度,但局限性较大。
  2 环境监测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
  2.1 为环评工作开展提供第一手资料
  环境监测是环评工作开展的基础,环境监测的数据将直接用于环境评价指标的确定、污染程度的量化分析、排放标准的制定等。通过特定的环境监测手段和分析方法能够有效反应污染源头,针对污染物组分、含量、污染程度等开展环境评价工作。环境评价工作则有助于分清环境治理中的主次矛盾,理清不同污染物之间的治理关系,明确治理方案,实现有序治理。在信息化时代下,环境监测所得到的数据也可用于构建大数据平台,为日后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经验。
  2.2 有利于明确环境治理目标和方向
  在以往的环境治理过程中,往往不能发现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因此在制定治理方案时具有很大的盲目性,等到真正发现本质因素时却为时已晚,环境污染已经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后果。因此,在环境治理时要遵循“监测先行,评价为准”的原则,通过对环境多样化的监测和评价来明确治理方向,以免浪费大量的社会资源,同时也有助于公众了解周遭的生活环境。针对我国重点关注的大气、土壤和水资源三大环境监测和治理板块,必须要遵循“对症下药”“针对性治理”的原则,通过合理利用监测和评价手段为环保部门制定环保规划,明确治理目标和方向,建立体系、指标、标准等提供原素材。
  2.3 有利于提升环境治理的实效性
  我国在环境治理和保护领域刚刚起步,相关标准和体系建立并不完善,从以往的治理工作看尚缺乏系统性和条理性,很难做到对症下药,而且常常“枪打出头鸟”,只解决现阶段污染程度大的,并没有对一些污染源高速增长、以后可能会污染环境的问题采取措施。这样一来,环境治理工作的天平有所倾斜,难以创造公平公正的环境治理氛围,也会给不法分子以可趁之机。实时环境监测、重点区域的特殊监测等可以帮助环保部门快速做出响应,一旦发现环境污染问题,立即对污染源和涉事企业采取强制措施,将环境污染的影响控制到最小。
  2.4 为环境治理提供公共化平台
  公众环保意识的觉醒给予了环保部门开展相关工作极大的信心,公民敢于利用法律武器捍卫良好生存环境,这不但是生态意识、环保意识的觉醒和进步,更是法律,尤其是生态法律的进步。各种环境监测手段及数据的公开化为公众提供了关注环境问题的平台,同时也为公众提供了参与环境治理、环境监督的平台,有助于生态环境保护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的兴起也推动了科研成果的转化,为相关科研人员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市场空间。
  2.5 为法律提供量刑标准
  我国针对环境问题的相关法律正逐渐完善,法律约束和道德约束是生态环境保护能够取得实效的两大举措。环境监测为破坏环境程度的判断提供了量化依据,能够更有效地管控生态环境保护进程。不但如此,针对企业生产设备、排放物等多元化的监测手段能够督促企业环保意识的树立;通过适当的处罚和警示能够规范市场,促进环境监测机制的形成并规范企业经济和生态活动,进而提升环境监测的精确度、时效性和完整性,加快环境治理的效率和进程。
  3 结论
  环境监测为环保工作设计、部署提供了第一手材料,人们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和生存意識逐渐觉醒,环境治理和保护的社会性呼声也越来越高。环境监测以高科技技术为依托,建立在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之上,高效地为生态部门提供环境评价要素,为环评工作开展、环治工作部署等提供科学依据。对此,我们必须对环境监测工作给予高度的肯定和评价,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监测、环境治理市场,为我国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高质量转型创造有利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校荭.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09):50.
  [2]高明娟,陈碧涛,田华峰.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发展措施[J].冶金管理,2019(17):161-162.
  [3]于新.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发展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30):132-133.
  [4]石亮.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发展措施探讨[J].科技风,2019(27):115.
  收稿日期:2019-11-07
  作者简介:王清艳(1980-),女,藏族,本科学历,中级(工程师八级),研究方向为环境监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52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