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精准扶贫背景下对农业产业扶贫模式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扶贫工作主要是为了让贫困户获得收益,所以扶贫工作要将重点放在真正的贫困群体上。我国扶贫工作从区域开始朝着的具体的贫困农户发展,而且在不断的联系着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主要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完善贫困人口的瞄准问题,精准扶贫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提出的,本文提出了农业产业具体的几种扶贫模式,并分析了农业扶贫的成效,希望能够为后续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精准扶贫;农业产业;扶贫模式
  一、引言
  农业精准扶贫是农业产业发展脱贫的关键,需要社会各界力量共同的参与进来,共同推进扶贫工作的有序开展。所以,在精准扶贫的背景之下,需要对农业产业加大扶持力度,联系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具有地区特色的产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精准扶贫的目标。
  二、农业产业扶贫模式分析
  1.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经济模式
  农业产业扶贫并不是单纯的追求经济收益,而是将可持续的发展观深层次的融入到农业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过程中,需要将地区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联系当地的实际情况,合理布局,有针对性的予以扶持。通过市场化加速推进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打造生态产品,建立起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经济模式,推动农业产业扶持的健康发展。要将当地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建立起农业产业园,优化产业结构,打造蔬菜采摘、新型草坪等多个农业产业项目建设,要让精准扶贫工作得到贫困农户的广泛认可。
  2.新型经营主体的休闲农业
  科学合理的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休闲农业的发展加以重视,打造产业链条,加速推进融合的进展,尤其是要支持有核心竞争力或者是品牌影响力的农业产业建设,合理布局,要在条件相对较好的贫困地区建设基地。通过新型经营主体做好农产品的加工、研发和推广,实现整个产业链的全面升级。针对一些条件相对较好的新型主体,需要将自然环境、风俗民情等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大力发展观光、体验和创意农业建设,加强农业和旅游、文化、教育等行业的紧密结合。这些新型经营主体主要是将贫困户的土地入股成为新型经营的主体,为贫困户收入的增加奠定坚实基础。比如说,可以开展“虾稻混养”的方式,这样周围村里的农户主动的投身于虾稻混养的项目中,投入该产业,与此同时,又能够带动体验和观光农业的发展,节假日组织钓虾活动,周围的贫困户看到收益后,会主动的去参与进来,带动整条产业链的发展。与此同时,作为政府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集体和贫困户的土地共同参与到“虾稻混养”扶贫基地的建设滞后,有劳动力的贫困户会选择到基地工作,部分收益给贫困户,还有一部分资金用于基地建设,这样农户和村落都能够实现脱贫。
  3.建立共享理念的利益机制
  构建农业产业扶贫模式滞后,需要建立起共享理念的利益机制,确保贫困的人口能够精准脱贫。要对目前农业产业扶贫情况进行深层次的剖析,构建订单帮扶机制,在政策上加以倾斜,要让新型经营主体和有发展实力的贫困户加强合作,探索新型特色产业。要严格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签订协议,将风险承担以及利益分配进行明确划分,尽可能在最短时间里,让贫困户获得收益。从长远的目标来分析,需要构建完善的贫困户、村集体和企业共同获益的发展机制,也就是说,作为政府投入一部分的资金给企业,和企业签订协议,让绝大多数的有能力的农户可以享受到国家资金扶持,通过国家搭建的平台,自主创业,形成共享的利益机制,保护好各方利益。短期和长期协作模式要紧密结合,形成联合合作体,从根本上推动农业产业扶贫工作的有序开展。火鸡养殖在最近较为热門,对此一些公司可以发挥出加工和网络销售的优势,建立起火鸡扶贫基地,联合周围的农村,在他们自主自愿的基础上,由当地政府提供扶贫资金,购置火鸡苗、饲料等,通过自主创业和多劳多得的方式,让农户主动的参与进来;一些没有劳动能力的农户,有关部门统一组织,由基地统一养殖,最终获得的收益是所有参与进来的农户共同分享,带动整个区域的贫困户脱离贫困。
  4.合作社特色产业研制特色农产品
  要组织建立土地股份和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股份划分的方式,统一经营特色产业,将特色产业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在合作社的基础之上,对政策性资金进行合理的利用,找寻比较合理的产品,加强互助合作,为贫困户收入的增加提供保障。中央政府也需要发挥出宏观调控的作用,大力支持合作社以及农业保险机构的合作开发,可以推行基本险和附加险相结合的保险产品,除了要尽可能多的获得政府政策性的补贴之外,还需要通过建立特色农产品基地,获得更多的资金上的支持,建立起满足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互助合作的保险模式。通过合作社的方式,发展当地特色的农产品,参与制种保险,保险公司在一系列的审核之后,进行补贴,参与到合作社中的所有贫苦户都能够获得资金上的赔付,要将保险的金融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增加贫困户的整体收益,从根本上保证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三、结束语
  由此可见,精准扶贫的背景之下,要想推动产业扶贫工作的有序开展,需要建立在当地资源优势的基础之上,要将区位和产业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以市场需要作为根本出发点,以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为目标,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的有序开展,真正意义上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增加农户的整体收入,缩小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邓淑红,周方舟.基于精准扶贫视角的农业产业扶贫问题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7,63(11):89-92.
  [2]李鸿.“互联网+”特色农业产业精准扶贫现状探究[J].农家参谋,2018(21):32.
  作者简介:李倩(1977-)女,土家族,重庆市黔江区,研究生,党建讲师,研究方向:党建,政治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78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