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态农业发展农业经济的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科学水平快速提高及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我国农业在短时间内从个体化转变为高科技现代化农业,同时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的影响。生态农业具有高效、循环、绿色、低碳等内涵,以追求最高的综合效益为目标,是多元复杂的生物—社会—经济系统。
关键词:农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生态农业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04-0108-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A
我国农业资源分布不均,主要体现为水资源紧缺、城镇工业化水平不高、农业人口占比较高、耕地资源少等。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理论在此背景下提出,其目标不仅是解决农产品和粮食供给问题,还要健全农业生态系统,生产更多高质量产品,保障食品安全等。
1 生态农业的内涵
生态农业具有高效、循环、绿色、低碳等内涵,具体如下。
①高效。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相比,生态农业追求高投入产出率、高能源利用率、高土地产出率,追求全面提高生态、经济、社会3方面的综合效益。高效是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其中的高土地生产力无法单纯依赖增加投入实现,而要通过增加土地养分、加强土地管理、改善系统结构等方式实现。②低碳。以“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低”为目标,横向组合农业生产的业务系统流程,减少环境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共享。③绿色。将农业效益与农产品安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资源稀缺性整合在一起,以产品标准化为举措,生产优质农产品为核心,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④循环。生态农业系统遵循“整体—循环—再生”的原理,打造良性循环的产业链,衔接不同生产环节,合理优化农林牧副渔产业结构。
2 生态农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及困境
2.1 生态农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1.1 生态农业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经济面对资源困境、需求不断上涨的必然选择,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机结合农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1]。
2.1.2 优化农业经济结构
生态农业满足了农业市场需求日趋多层次、多样化的发展特点,能帮助农业经济向产销贸一体化转变,也能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发展主要产业,发挥区域特色及地区优势,科学组织农村经济形式,优化农村生产结构,生产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和绿色产品,调整我国农业经济。
2.1.3 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低碳、绿色、循环”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涵,也是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农业经济的关键。在该要求下,应避免浪费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合理确定种植数量,优化农作物结构,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农药。
2.2 生态农业发展的困境
①缺乏相关政策保障。虽然我国《农业法》明确了生态农业的重要性,但是该理论依然没有清晰的战略定位,甚至没有统一定义,我国部分地区依然存在农业污染问题。②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生态农业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要求较高,其综合效益的发挥必须在一定规模区域内。我国生态农业产出水平低,大多为分散化经营,各部门之间不能有效协作,抗风险能力差,生产链短,产出规模小,不能建立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2]。
3 推动生态农业发展的对策
3.1 出台配套政策
从国家层面进行战略部署,明确相关单位的责任义务,以示范行动为抓手,抓好推动生态农业发展的框架性规划。省、市、县出具相关配套文件,强化责任奖惩机制和督查指导,建立考核体系,通过匹配项目资金和政策扶持等手段量化生态农业发展工作。
3.2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
3.2.1 防治土地重金属污染
砷、铬、镉、汞、铅等重金属如果通过土壤进入农作物并被人类食用会影响人们的生命健康,因此各省市政府应该检测厂矿企业附近土地中的重金属含量,汇总辖区内污染严重的土地情况并进行集中修复,同时建立复检制度。
3.2.2 治理农业领域污染
①养殖业污染防治。根据生态的粪便容纳量确定养殖规模;养殖场必须按照相关规定办理动物防疫许可和相关行政批复;设置限养区、适养区和禁养区,禁养区包括主干道周边、工矿企业、城市区域等。②推行秸秆焚烧和综合利用。我国多个省市已实行多年秸秆发电鼓励政策,但是由于其燃烧热量值低,产量有限,因此推行效果并不理想。③适度使用农药、化肥。国家可通过立法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量,通过精准防治、先进的植保机械、生物农药、性激素诱虫、杀虫灯等措施减少用药或者鼓励农业科学研究企业生产更多环境友好型产品,绿色栽培、合理轮作、选育良种等绿色防控技术减少虫害。
3.2.3 水土流失治理
水土流失会导致湖泊变浅、库容萎缩、河床升高,严重时会导致土地石化、沙化,轻则使土壤肥力衰减,土层变薄,土地退化。各地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国家《水土保持法》,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配套措施,建设高标准生态农田,整治干支流兴修库、坝,修建水平梯田,调整产业结构,实行退耕还林,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
3.3 提高生态农业产业现代化水平
①建立示范园区。园区的功能是通过促进生活、生产、生态发展,生产优质安全的产品,建立完善的经营机制和科学的管理体制,引进先进生产装备,集聚生产要素,发挥辐射效应,带领生态农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②培育新型产业主体。一是积极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完善土地经营制度,探索整建制流转、委托、抵押、土地入股等多种方式。二是扶持培育多种经营组织,培育一批会管理、懂技术、善经营、有文化的农民企业家。三是加强农业招商引资,引导社会资本向生态农业产业集聚。四是加大技术培训、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入,建立健全财政支农稳定增长机制。
3.4 拓宽生态农业产品流通渠道
①打造品牌。良好的品牌信誉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发挥社会公信效应。一是要保持品牌信誉,培育名牌产品,做到市场有检测、产品有标志、生产有规程、质量有标准。二是要以法律武器维权,保护自己的品牌。②营销产品。实现生态农产品的市场多元化,开拓外地及国际市场;创新营销模式,运用专用运输工具、电子商务、互联网、电话等现代化传播渠道销售产品,打造农产品购销、加工、运输全产业链营销模式;提高品牌美誉度和认知度,利用公共关系、专题报道、网络营销等途径,或者展销会、招商会、农博会等平台宣传农产品,提高市场占有份额。
4 结束语
在人口数量增加、资源环境压力凸显的当下,生态农业是必然发展趋势。生态农业在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同时,符合我国食物安全战略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张洮.生态经济要求下农业经济发展路径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1):37-39.
[2]游春红.加快構建现代化生态农业体系的思考[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0,32(1):57-5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98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