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国家关注“三留守”问题的背景下,由于儿童处于心智发育关键时期、易敏感、可塑性强的特点,使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三留守”问题的重中之重。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入手,初步分析留守儿童教育差异的感性原因,结合儿童教育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深层次原因,并寻求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城乡发展机会的差异致使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空间,选择背井离乡到城市工作,由于长期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及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些农村父母只能将孩童留在农村托付给老人或亲友照看。而在短期内,这一社会现实无法改变,儿童留守成为必然,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和教育问题也将接踵而至。经验表明,童年缺失爱的孩子,成长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最初环境,父母的培育与关爱、家庭的温暖和滋养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孩童对父母天然的依赖和信任,使得父母在子女的监护照料、教育引导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成长的关键时期,留守儿童无法获得父母在思想认识、价值观念、行为示范上的引导和帮助,容易行差踏错,悔恨终身。当然不排除“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类极端情况,但这又该是怎样的幸运与不幸?
1 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1.1 留守儿童的學习成绩较非留守儿童总体较差
据调查统计,非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总体来说优于留守儿童,虽不绝对,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可见一斑。首先父母远离,让孩童有挫败感,以为父母不爱自己,从而产生心理阴影;其次,由于隔代老人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在学业上无法承担监督辅导责任,留守儿童容易对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敷衍塞责或阳奉阴违;加之,部分家长本身不重视子女的教育,家庭教育的缺失,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
1.2 留守儿童的心理较非留守儿童更敏感
从日常观察和向学生了解情况来看,留守儿童的性格更内向、孤僻,极易敏感,发生厌学、辍学的概率更大。究其原因如下,一则父母远离,沟通不够,缺乏安全感,表现为少言寡语,不愿与他人交流、分享等;二则,隔代教育要么疏于管教要么过度溺爱,容易使留守儿童的教育走向放任自流或恃宠而骄的两个极端,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心智养成;三则,部分留守儿童在学习上自觉性差,纪律性不强,又缺少家长的有效管束,逐渐出现学习、纪律双差的状况,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和赏识,极易发生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的现象。
1.3 留守儿童的品德修养较非留守儿童更极端
儿童正处于身心发育、人格养成的关键期,特别需要父母的关爱和引导。一方面,父母的远离使其成为“没人管”的孩子,滋生叛逆心理,留守儿童身上就会滋生暗长一些失范行为,容易养成不良的道德习惯和行为观念,例如撒谎欺骗、打架斗殴;另一方面,父母出于对留守儿童陪伴不足的弥补,通常在物质和金钱上满足他们,留守儿童容易形成奢靡浪费、攀比、不知感恩的心理;此外,父母对他们的错误行为无法及时纠正,隔代监护人的管教也不奏效,再加上年幼儿童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久而久之,很可能成为问题少年。
1.4 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较非留守儿童更弱
通过观察,有些“留守儿童”不但缺乏对生活和学习的热情,而且往往缺乏与他人沟通交往的意愿与能力。在家,缺乏父母的言传身教,临时监护人疏于或无暇与留守儿童充分沟通,不了解他们的诉求,久而久之,留守儿童习惯于不表达;在校,老师接触的学生众多,如果缺少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在教育方式上就很难兼顾其特殊性,或恨铁不成钢的失当教育方法,会刺激留守儿童的自尊心。在遇上其他学生的孤立时,如果缺少必要的关心和鼓励,会导致其没有与人交往的意愿。
综上所述,留守儿童较非留守儿童无论在学习成绩,还是性格养成、品德修养和人际交往等方面都存在难处,需要从各方面加强教育和引导,使其健康学习成长。
2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深层原因分析
研究表明,学习环境、学习态度、学习氛围和学习效果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表现为学习环境直接影响学习态度,学习态度影响学习氛围,学习氛围进而影响学习效果。
2.1 学习环境的差异
学习环境分为社会沟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社会沟通方面,留守儿童出于自我保护或自卑心理更倾向于封闭自己,对人际沟通的态度是拒绝或保留的,在沟通方式上表现为被动沟通,不会表达自己的诉求,更多的是一个倾听者或被动接受者。家庭环境方面,渴望与父母沟通,但有效沟通的次数不足,久而久之,有种“任务型”沟通倾向,对外出务工父母的态度从开始的强烈思念到习以为常甚至麻木不存期望的转变,沟通次数可能越来越少,每次沟通时间也越来越短。学校环境方面,由于留守儿童的直接监护人缺失,家校沟通更容易不充分而失效,教师可能对留守儿童情况不了解而缺乏关怀,导致留守儿童再一次封闭自我。
2.2 学习状态的差异
学习状态包括学习态度、学习环境和学习效果。从学习态度方面来看,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引导,对学习的意义和目的认识不足,加之,父母外出务工加剧其对外面世界的渴望,可能更容易开小差甚至发生辍学行为;没有父母的关注,留守儿童对学习成绩难以有正确的认识,可能存在开始的成绩优异无人关注,而出现思想滑坡,从而成绩下滑,久而久之,成绩难以有起色,或者认为父母关心分数,努力考高分,在学习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可能形成作弊等不良习惯,此外,可能出现对成绩的过分看重而患得患失;缺乏引导和监督,学习主动性和计划性不足,没有父母的参与互动,学习的情感体验差等。上述原因都很可能导致学习态度不端正,从而影响到学习氛围和效果。由于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成绩较差,又不善与人沟通等原因,通常在同学中不太受欢迎,不喜欢参与课外活动,师生关系也不太融洽,在课堂上表现不活跃,氛围感不强;没有参与感和归属感,会进一步影响到学习成绩。 3 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
3.1 家庭方面
家庭教育具有与生俱来的便利性与潜移默化的渗透性,所以家庭教育的改善是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基础。从父母方面来看,首先父母在离家之前应当给孩子做好思想工作,尽量得到孩子的理解,使之不产生心理阴影;其次,父母的关爱在孩子的成长中是必不可少,也是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的,父母离家务工后,应多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思想动态,及时洞察并引导;第三,多鼓励孩子,并设置奖励。比如成绩进步了或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奖励一个愿望并帮助实现,让孩子有自豪感,而不是直接给予物质奖励,让孩子懂得自己的承诺是获得奖励的基础,而不会形成铺张浪费、索要无度的恶习;第四,正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并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成绩只是课堂学习效果的考核并不是一切,告诉孩子相比于高分,父母更重视他们的健康成长;最后,选择值得信赖的临时监护人,一般父母都会将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亲戚关系较近的亲属照看,但也应当评估这些亲属照管孩子的能力和责任心,选择敢于教导孩子、有责任心之人托付。当然,父母应当跟托付人沟通好孩子的管教问题,让托付人敢于主动管教留守儿童。
3.2 学校方面
学校教育是素质教育和知识教育的摇篮,对儿童心智养成具有重要影響。首先,学校应当定期召开家长会或者通过电话、家访等形式,与监护人或临时监护人提请明确对留守儿童肩负的责任,通过建立班级微信群通知学生作业和其他需要家长配合的事宜,与家长交流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让临时监护人和家长了解留守儿童在校表现,从而更全面的了解孩子;其次,通过家长会或专家讲座等形式让家长了解留守儿童在成长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倾向,了解儿童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从而更好的使其配合学校形成家校育人的合力;再者,学校应当积极组织团体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培养留守儿童的团队合作和人际交往能力;此外,班主任应当向其他代课老师通报应当特别关注学生的情况,避免不当的教育方法刺激留守儿童的自尊心,从而产生阴影。
3.3 政府方面
政府作为政策制定的主体,在号召力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政府应该号召全社会重视对留守儿童的关爱,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随着两个百年目标的临近,国家越发重视农村教育,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也持续升温。义务教育的普及,教学环境的改善,学校留守儿童之家、青少年活动中心、心理咨询室的建设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搭建了平台,此外,为解决留守儿童的课程辅导和托管的便利,有些地区还开设了“四点半”课堂,从学习上、心理上,全方位、多方面支持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培养。
政府的支持和学校的重视,都是外部条件,留守儿童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家庭的问题,所以重视家庭教育,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在政府支持的大背景下,凝聚社会教育合力,留守儿童这一群体将不再成为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 赵天荣.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反思[J].学周刊,2018(10).
[2] 赵磊磊,贾昂.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状态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学习环境视角的实证分析[J].科学教育研究,2018(10).
[3] 赵可云,赵雪梅,黄雪娇,等.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学习能力发展的学校因素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J].终身教育研究,2018(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689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