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资产全生命周期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将资产全生命周期理论引入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分析和探讨了高校在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优化促进高校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全生命周期;固定资产管理;高校
一、高校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概念
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起源于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Life Cycle Cost LCC),该理论是以资产作为研究对象,从系统的整体目标出发,基于经济生命基础,统筹考虑资产的规划设计、采购建设、生产运营、退役报废的全过程,在满足安全、效能的前提下追求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优,实现系统优化的科学方法。
对于高校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我们认为是对固定资产从调研、论证、采购、入账、日常管理、处置及回收等整个过程的管理。将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引入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建立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模式,脱离原有的以资产业务为核心的管理思路,将资产管理的内容向前延伸,树立资产数据分析、分类总结、整体规划、统一调配的全局观念。有利于帮助管理层合理分配资金流向,打通各个部门之间信息沟通渠道,有效避免闲置浪费,促进高校之间有效协调和信息联动、资源共享,实现资产管理科学化、信息化。
二、基于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主要问题
1.资产管理环节不完善
目前大部分高校资产管理的重心仍然在固定资产账务管理上,通常是运用资产信息化系统对资产进行登记、调配、处置等,而资产的配置环节缺乏有效管理,缺少信息化手段,没有可参照的资产配置标准,采购环节中采购计划缺乏科学性,部门之间争利益、要投资,资产管理部门也存在从众心理,致使大多项目的可行性论证、技术参数论证等流于形式,造成固定资产一方面存在重复购置,一方面又出现短缺,利用率低下,浪费现象严重。
2.资产管理信息化相关系统构建衔接不够
高校的资产管理基本已经实现信息化,现目前资产管理系统主要有山东国子系统等。资产管理系统主要重点仍然集中在资产的新增、使用、报废环节,大多不包括采购模块、资产清查及资产盘点模块。与资产管理相关的财务系统、实验室管理系统、公房管理系统及学校办公信息化系统等缺少有效衔接,造成各系统独立运行,信息不能共享共用,比如资产系统中登记的大型仪器信息可以与实验室管理系统对接,大仪共享设备信息就能直接使用,与公房系统对接可以把房屋信息共用,与财务系统对接后直接减少对账成本,保证账账相符,因此高校资产的信息孤岛制约了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水平,使得资产利用率低下,资产共享难以开展。
3.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力度不够
财政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提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活动,应当坚持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近年来编制新增资产配置预算也是深化公共财政改革的必然要求。资产管理是预算管理的重要基础,准确明晰的资产存量数据以及资产配置标准,是科学合理编制预算的重要参考。目前高校预算编制时间在上个会计年度,一般在当年9月份就开始编制下年度预算,时间要求紧,各部门难于在短时间内做出科学合理的项目技术参数,造成资产购置计划中采购清单不详实,流于形式。近年来预算编制也加入资产情况表,对资产存量进行分类统计填报,却达不到依据资产存量信息编制和控制采购计划,采购项目的预算执行进度及完成后的社会效益也缺少一套有效的评价机制,造成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两张皮现象,资产的数据填报仅限于统计上报而不能发挥其真正作用。
4.资产管理模式不科学
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起步较晚,近年来国家各级财政部门、资产主管部门和高校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显著的成效。各高校资产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建立了独立的资产管理部门,资产管理基本实现信息化,2018年按照国家政府会计改革要求,实现与财务处系统对接,解决历史遗留账账不符问题,对资产开始计提折旧,资产与预算的结合程度也大大加强。但资产管理目前仍以资产业务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学校内部制约机制不够完善,站在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角度,资产购置随意性较大,采购计划不能完全与财务预算结合互相制约促进,项目的可行性论证不充分,缺少科学合理的评估认证,资产的使用缺少绩效考核机制,资产共享共用仅限于学校内部之间,对外开放存在种种制约等等,无法达到资产全生命周期最优目标。
三、改进和优化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
1.加强固定资产生命周期理念
全面树立学校领导及教职工对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理念:一是领导的认可和支持是统筹规划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前提保障;二是全体教职工的积极参与是决定的关键,资产全生命周期一体化平台涉及全校各个部门、每位教职工,只有全员的积极配合才能打造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因此学校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通过在线知识宣传,集中培训学习等形式加强全体教职工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打造资产管理新理念。
2.建立综合性资产管理信息平台
目前全国高校应用的主要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开发和使用的业务主要集中在资产的日常管理,包括新增、使用和报废处置,大部分学校的采购业务并没有利用信息化管理。因此各学校需要建立一个综合的资产管理信息平台,统一组织、统一管理,把资产采购、使用、处置及房屋、大型仪器和实验室管理等这些业务模块纳入一体化管理平台进行规划整合,同时与学校的财务系统、数字化校园进行对接。综合管理平台可以有效解决各业务系统数据分散,衔接不够造成的信息无法共享,降低和分散各管理业务中存在的内控风险。
3.资产全生命周期分段式优化管理
(1)固定资产采购管理环节。采购环节程序复杂、业务咨询及答疑工作量大、工作重复性高、采购风险点高,难以有效监管。针对采购普遍问题,学校在资产采购管理上一是严格按照国家招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及单位内部内控制制度及业务流程进行,二是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利用信息化手段,运用采购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化系统全面監管采购业务,把项目预算、项目申购、采购管理、合同管理、项目验收统一起来,还可以建立采购专家库、供应商库等。信息化管理不仅规范了采购流程,将采购从预算开始到验收结束的整个过程实现线上确认审批,减少了招标过程审批时间,实时监管整个采购过程,提高了采购的公开公平性,有效降低采购风险点。 (2)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资产采购完成后,资产进入日常管理,通过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资产新增、调配、信息变动及报废等,每个操作都可形成历史记录,有利于日后查看。通过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将资产分级管理、重心下移,各个二级院系部都设有专人管理,每条资产信息都可以细化到部门、科室、教研室和实验中心的个人。学校还可以根據需要实现系统自动盘点、清查等功能。
(3)固定资产处置环节。资产的处置包括资产的报废和回收处理,对资产的报废审批要严格按照资产报废管理办法,由资产的使用或管理部门在系统中提交报废申请,成立技术鉴定小组出具鉴定意见后国资处统一审核,核实资产使用年限、资产使用状况等作出审核意见报学校相关会议审议。资产报废完成后资产的回收处理也应遵循公开公平的原则公开处理,处置收入应及时上缴学校以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4.以资产配置为主要抓手,加大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力度
近年来编报学校下年度预算时,资产存量及政府采购预算也是预算编制的一部分,因此建立健全高校资产配置标准,制定学校新增资产配置管理办法,在编制资产采购预算时,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按相关规定对各部门申报的采购项目进行审核,审核该采购项目是否需要配置,根据学校发展、资金安排、重要程度决定是否配置,对需要配置的采购项目,重点核查项目的技术参数、性能是否满足部门需要,同时兼顾学校财力。年度配置计划初步审核完成再提交学校校长办公会或者财经委员会等决策机构审议,提高学校年度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计划性和合理性,为采购计划的编制提供科学依据。
部分基层使用单位在上报采购计划时,往往从自身部门利益出发,对资产的使用率不加以科学论证,有的片面认为越先进的设备越好,盲目追求高档次、高水平,从而造成资产闲置浪费,利用率不高,甚至设备重复购置。因此从资金入口开始,做好资产配置计划,能使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也能有效提高资产使用率和利用率。
5.建立科学的资产绩效评价机制
高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资产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进行绩效评价,促进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使得资产各个管理环节互相促进,相互制约。资产采购环节中高校应制定专项资金项目库管理办法,建设学校总项目库分类管理,对项目进行全程监管,开展重点项目绩效评价。绩效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立项、绩效目标设定、资金投入、使用情况及项目完成后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资产使用管理环节中也应该建立一套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评价内容应包括管理制度建设、人员安排、信息化程度、资产共享等,在共享中重点关注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各高校应制定本学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办法并纳入绩效考核体系。
科学合理的资产绩效评价机制能够促使高校对过去资产管理工作的经验教训进行深刻的分析和总结,直面自身不足,理清今后发展的思路,有效推进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不断创新,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张敏.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探讨.财会通讯,2011(10).
2.王阿妮.加强高校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的对策.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28).
3.陈玉安.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若干问题探析.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3(4).
(责任编辑:兰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27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