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双创”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新仓 许庆

  摘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新时代推进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举措。“双创”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功能,有助于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落实个性化人才培养工作,创新内容,把“双创”教育作为变革教育模式的契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發展。
  关键词:创新创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0)03-0085-02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简称为“双创”,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背景和机遇。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新时代推进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举措,为推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党的十九大报告为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出要求,即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一、“双创”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价值功能
   在“双创”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要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有利于推进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发展。
   (一)“双创”的意蕴
   “双创”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具有重要作用。在“双创”背景下,阐释“双创”含义,解析“双创”内涵及其价值功能,为促进高校“双创”教育发展提供前提和基础。
   1.“双创”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创业属于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为创业提供实现路径,具有变革性。H.H.史蒂文森指出,创业是个人利用资源服务社会实践的过程。美国弗瑞德·威尔逊认为,创业是主体将创意转化为社会实践行为。创业在具体概念上,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广义的创业和狭义的创业强调的侧重点不同。狭义的创业是创业主体从事的创业实践社会活动[1],侧重培养创新能力。广义的创业是创业主体通过对市场分析,在社会实践中开展具有开拓意义的社会变革活动,侧重培养创业主体的创业精神。创新本质上属于创造实践行为,是创业主体通过再创造行为产生新的物质形态。
   2.创新是创业的本质和手段,创业是创新实现的过
  程。创业与创新密切联系,休戚相关。创业的本质是创新,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业通过理论和方法创新,推进新制度、新模式代替旧制度、旧模式。创业侧重于应用创新技术产生的经济效益,强调通过充分应用创新成果,发展事业或企业。“创业”与“创新”具有互动融合性,创业带动创新发展,创新激发并推动创业顺利开展[2]。随着新时代发展,创新创业领域不断拓展,从经济领域拓展到事业领域,并向公益领域等领域渗透。
   3.创业精神释义。创业精神(entrepreneurial spirit)在不同学科具有不同的内涵。基于管理类学科角度,创业精神是指创业者采用“新组合”,通过“创造性破坏”所展现出的弃旧塑新行为。基于经济类学科角度,创业精神属于“超经济”事物,亦即“企业家精神”,具有强烈的冒险性,但其本身并非属于经济组成部分,具有促进并控制经济发展功能[3]。从教育学角度,创业精神是创新、实践和拼搏精神[4]。在社会学、心理学角度,创业精神是创业主体在创业实践中以创新精神为指导,通过创新实践中介形成创新行为和思维方式[5]。
   (二)“双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中的价值功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产生瓶颈,“双创”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中具有价值功能。
   1.升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双创”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具有升华功能。“双创”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在学生培养目标方面凸显学生的创新能力。“双创”本质上是一种实用教育,强调开发性和拓展性,以培养具有个性和创业品质的创业型人才为目标。创业型人才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双创”发挥升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功能,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培养其创造性思想和创造性能力。
   2.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更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
  作内容。“双创”更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双创”是社会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是推动发展社会的重要手段。“双创”教育的首要价值在于将学生培养成工作岗位的创造者,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学生创业理想信念,引导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和创业价值目标是“双创”教育的最高价值。“双创”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国家创新型人才必备的创业素质,升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为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双创”教育奠定基础。“双创”教育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以开拓新岗位、市场需求为目标。
   3.转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双创”具有转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功能。“双创”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时代背景。因此,在“双创”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适应“双创”全新背景的要求,在教育方法上,强调学生个性思维,创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转换教师和学生角色,培养学生“以兴趣培养开创性思维”模式,教师承担课堂教学的辅助角色,负责引导和监督学生。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适应“双创”的新要求
   “双创”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时代背景。“双创”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双创”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凸显创新创业教育。
   (一)强调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双创”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发展必须适应新时代要求。新时代要遵循需求导向原则,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原则,具体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市场的变化和需求为导向作为其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凸显创业作用,强调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促进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目标与学生行为融合,培育学生创新意识,为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主导价值取向。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育最终也要通过主体的“人”得到落实。“双创”教育强调要凸显学生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强化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调节與支配作用。同时,强化对学生进行主体性教育。转换学生地位,实现学生从被动接受模式向自我教育转变,在教学模式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的单向灌输向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转变,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三)通过因材施教实现教育个性化
   “双创”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发展必须尊重学生独特个性,通过因材施教实现教育个性化。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教育方式,尊重和发展个性是教育现代化标志和方向。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忽视学生个体发展,遏制学生创新能力。“双创”教育遵循受教育者个体特性,对学生开展个性化教育,促进每个个体良好的个性得到发展,激发学生主体活力,发展学生个性,根据学生个性设计教育内容。
   三、“双创”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路径
   “双创”背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创新模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适应“创新”背景,探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新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
   (一)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高校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关键。“双创”背景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高校落实个性化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途径,实现高校从注重理论向注重实践能力转变,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1)构建“双创”教育体系。“双创”教育要求构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体系,培养具有开拓性,创造性的创新型人才。(2)增加“双创”教学内容。思想政治教育要拓展“双创”教育课程,不断丰富“双创”教育的内容,开设创业与企业家精神、创业拓展实践以及创造性思维等课程,构建系统性创业知识。
   (二)转换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双创”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转换教育模式,凸显学生地位。(1)建立体验式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实现教师身份从传统“知识教授者”向“知识共建者”转变,教师是课堂引导者,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是课堂主体,采取体验式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带动学生参与热情,激发学生创造性。(2)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双创”强调创新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继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德育功能,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育人功能。
   (三)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多元机制
   机制是“双创”背景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基础。(1)建立激励机制。在“双创”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要激发教师发挥情感教育功能,建立奖惩机制,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学生创业激情。(2)建立多元化协同机制。协同机制本质上属于管理创新。建立政府、企业、高校多元化协同机制,实现多元化主体的充分融合,推进个体能力与社会需求结合。政府是“双创”政策制定和引导者,通过政策倾斜,为学生创业提供政策保障。企业要积极落实国家“双创”政策,通过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3)健全创业保障机制。“双创”背景下,国家和政府应协同创新,消除学生创业后顾之忧,为学生创业提供机制保障。
  参考文献:
  [1]吴国新,刘极霞.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256.
  [2]曲宁,娄雯,虞冬青,等.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J].天津经济,2015,(5).
  [3][美]彼得·F.德鲁克.创新与创业精神[M].张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31-33.
  [4]王鸣.创业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0).
  [5]钟玉泉,彭健伯.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5).
  [责任编辑  李爱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35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