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玉米高效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玉米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经济作物,高效种植、科学种植能够有效提高玉米产量及品质。本文分析玉米高效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总结玉米种植技术经验,供相关人员参考借鉴。
【关键词】 玉米;高效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1073(2020)02-0103-104
To Explore The Efficient Planting Technology And Pest Control Technology Of Maize
LIU Lifeng
(Heilongjiang Seed Technology Service Center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08)
[Abstract] Corn is an important agricultural cash crop in China. Efficient planting and scientific plant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corn. In this paper, the efficient corn planting technology and pest control technology were analyzed, and the experience of corn planting technology was summarized for the reference of relevant personnel.
[Key words] corn; efficient planting techniques; pest control
黑龍江地区土地肥沃、雨水充沛,非常适宜玉米作物的生产,但同时也为玉米病虫害的滋生创造出有利条件。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将玉米高效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有机结合,以在充分利用区域农业生产优势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病虫害对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提高玉米经济效益。
1 玉米高效种植技术
1.1 优化选种
优化选种是玉米高效种植的第一步,选取产量高、抗病能力强的优良玉米品种能够有效降低后期发生病虫害的几率,提高单亩产量。玉米种子选择应依照因地制宜的原则,优先选取适宜当地土壤条件及气候条件的品种。播种前,清除其中霉变的种子并晒种2~3d。晒种过程中定期翻动种子,确保种子受光照充足、均匀,提高种子发芽率。每天晒种时长以3~4h为宜,避免阳光暴晒。进行拌种作业,添加适当的种衣剂以提高种子发芽率及出齐率,促使种子充分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另外,播种前冷水浸种8~10h也有利于发芽率的提升。
1.2 科学整地
玉米生长对土壤无严格的要求,土壤厚度充足且内部疏松、透气性强即可大致满足玉米植株的生长要求。黑龙江地区玉米高效种植中的整地工作主要是为了清除土壤中残留的虫卵细菌等,降低玉米病虫害发病风险,同时对地力进行适当调节。玉米收获后即可开始整地作业,进行土壤深耕,耕地深度以25cm左右为宜。若土层较浅,可使用深松机对土壤进行深松处理,整地后确保地面平整,土壤上松下实,为玉米种植创造更优的土壤条件。使用腐熟的农家肥作为基肥,单亩地基肥用量一般在2000kg,配合10kg磷肥、30kg复合肥及1kg锌肥均匀施撒至土壤中。
1.3 时间把握
玉米播种时间对种子出苗率、单亩产量、果实品质等都产生较大影响,具体时间需根据种植地的气候特点及玉米品种进行选择。黑龙江地区的玉米种植通常抢先播种,尽量赶在谷雨时期进行,以减轻干旱对玉米品质造成的影响。
1.4 合理密植
玉米种植密度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玉米产量。例如,种植密度过低,玉米植株能够获取更充足的水分、养分和光照,提高单株产量,但势必会造成总产量下降的问题;种植密度过高,植株间竞争加剧而影响其生长质量,造成产量及品质降低。因此在确定种植密度时,还要结合种植区域的土壤条件。如土壤相对肥沃、地力充足的条件下,植株间距以30~35cm为宜,单亩土地植株数在3300~3700株[1]。若土壤地力较差,玉米播种距离应适当提高到40cm,单亩土地植株数在2800~3200株。早熟玉米的生长周期较短,可适当增加种植密度,选用30cm的植株间距,每亩地植株数保证在3700柱左右。
1.5 水肥管理
不同生长阶段的玉米植株所需的养分不同,植株幼苗时期的生长速度缓慢,较少的养分即可满足其正常生长需求。进入拔节孕穗期后,对养分的需求显著提升,授粉期对养分的需求又逐渐降低。黑龙江地区土壤肥沃,在播种时,可使用腐熟的农家肥作为基肥,以穴施或条施的方式,将基肥与土壤混合均匀,避免种子与肥料直接接触。玉米种植过程中注意氮元素的补充,若发现植株空杆、果穗不成形等现象,则证明氮元素严重缺失。植株拔节至开花过程中,应适当增加氮肥补充,促使玉米花粉形成,提高产量。例如,当玉米单亩产量在500~550kg时,每亩地应追加氮肥15kg、磷肥5kg、钾肥10kg,其中30%的氮肥及50%的钾肥用作基肥与腐熟的农家肥一同施用,其余肥料用于追肥。
玉米穗期结合土壤情况,进行1~2次灌溉作业;进入灌浆期后,若遭遇连续阴雨天气,应重点关注田间排水,避免土壤湿度过大引发玉米倒伏。在大喇叭口期,保持土壤状态湿润,以满足植株生长对水分的需求。目前黑龙江省多个地区已实现玉米大面积滴灌灌溉,相较于传统种植过程中漫灌的方式,其在提高玉米水分管理效果的同时可进行水资源节约。 1.6 田间管理
玉米苗期田间管理过程中,及时开展补苗作业,并对植株密集程度进行调整。玉米成长至3~叶时,进行间苗,成长至5~6叶时可进行定苗作业,追加肥料[2]。整个幼苗阶段进行2~3次中耕作业,清除田间杂草并疏松土壤。
2 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2.1 诱发玉米病虫害的原因
黑龙江地区玉米病虫害的诱发原因主要有二。第一,黑龙江地区土壤肥沃、地势平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具备较佳的玉米种植条件。但这一条件也给玉米病虫害的滋生创造出有利条件,玉米螟、大斑病、黑穗病等成为区域玉米种植高发的病虫害。第二,农户在玉米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过多使用化学药剂,导致当地耕地地力逐年降低,造成玉米大量减产。很多农民对玉米高效种植。科学种植技术了解有限,粗放式的玉米种植方式及频繁更换种植品种导致玉米病虫害频繁发生。
2.2 常见玉米病虫害的防治
2.2.1 玉米螟防治技术 玉米螟为最常见玉米病虫害之一,幼虫啃食植株叶片及雄穗,严重时将整个植株蛀空,导致植物无法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及授粉,甚至发生倒伏、腐烂等现象,使玉米大面积减产。玉米螟的防治主要以预防为主。在入冬前全面清理种植区的残根、秸秆等,以免幼虫附着在秸秆上越冬。玉米螟幼虫主要聚集在植株叶心位置,发现后可向叶心处施撒敌百虫颗粒剂,每株1.5g左右进行防治。或将1.5%的辛硫磷颗粒剂以1:15的比例融合在细沙中,每个叶心施撒1g左右。另外,还可喷施5%的甲维盐喷雾,单亩地施用量在50g左右。
2.2.2 玉米粘虫防治技术 玉米粘虫一般大面积发生,主要破坏植株叶片。黑龙江地区玉米粘虫的防治一般采用化学防治和人工预防的方式进行。例如,提前喷施杀虫药剂;在种植区引入玉米粘虫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播撒粘虫核多角体病毒等。
2.2.3 大斑病防治技术 大斑病常发于湿度较高、温度在20~25℃的条件下,其传播范围广、危害程度大,发病后玉米减产可高达50%以上。晚播玉米若生长中后期经历的阴雨天气较多,会加速大斑病的蔓延,另外,植株生长过程中氮元素不足也是引发大斑病的主要原因。大斑病的防治可通过提前播种、土壤清洁、科学追肥等方式进行,适当降低田间湿度,以提高玉米植株的抗病能力。
2.2.4 黑穗病防治技术 玉米黑穗病会给玉米单亩产量造成严重影响,且黑穗病病菌能够附着在玉米秸秆、土壤中越冬,最长的孢子存活时间可达到3年以上,其发生也一般以年为周期。黑穗病可能发生于玉米植株的各个生产阶段,患病后植株结出瘤状物质并覆盖白色薄膜,发展至中后期,白色薄膜逐渐变灰最终形成黑色粉状物质。黑穗病的化学防治一般采用百功的1500倍液或禾果利的1000倍液进行喷施,或选择将两种药剂相结合,可达到显著的防治效果[3]。玉米种植过程中,需定期进行植株检查,若发现玉米熊穗花序损坏发黑、花器变形、植株矮小、雌穗生长缓慢、顶部变尖、果实内部出现黑粉等现象,一般可判定为黑穗病,需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黑穗病的前期预防可通过优化选种来实现,追加腐熟的有机肥,并执行3年轮作种植模式,及时将土壤内的残根、秸秆等清除。
3 结论
玉米高效种植技术要点在于优化选种、科学整地、时间把握、合理密植、水肥管理和田间管理。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积极引进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和农机器具,逐步实现规范化、自动化生产。同时重点关注玉米螟、玉米粘虫、大斑病、黑穗病等常见病虫害的防治,不断提高本省玉米种植技术水平,促进区域农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冬梅,杨庆春.玉米高效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吉林農 业,2019(21):27.
[2] 汪 勇.玉米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J].中国农业文摘-农 业工程,2019,31(06):69-70.
[3] 王立那.玉米高效种植及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J].农家参谋, 2019(18):59.
(编辑:赫亮)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41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