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究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主要以探究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初中语文课文教学情况为依据,首先分析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概述,其次介绍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现状,再次从强调激趣导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设置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完善教学自学达标,调动学习积极性、强化师生交流沟通,提升教学质量、发扬阅读特色,强化课文个性阅读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模式构建的有效措施,最后阐述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模式设计的关键点,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初中语文 自读课文 教学模式 巧妙构建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设置为粗读以及精读两个模块,前者也是自读课文或者略读课文,而以推动教育发展为目标,教师相继提倡新颖的教学模式。在自读课文的教授中,教师往往选择半读半略的手段,取得的教学成效不够理想化,不利于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提升。初中时期作为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其接触的语文知识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其今后成长方向,所以怎样巧妙的构建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模式,设计科学有效的自读课文教学活动,值得教育工作者充分的分析与思考。
  一、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概述
  所谓的自读课文,也就是以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为目标,并不是单一化的补充学生语文知识面,而是精准化的体现课文教学实效性。换言之,自读课文的引进要增强语文阅读质量,給学生提供诸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对学生今后积极健康的成长奠定基础。对于初中时期的语文教材,自读课文成为创新点[1],教师要通过全新的眼光与全新的教学手段分析自读课文,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对应阅读方式与措施感悟课文,健全学生高尚的品格;并且树立自读课文中“自读”的意识,学生在学习中了解的阅读措施,自主学习文本,通过浏览以及跳读的模式迅速阅读文本;自读课文的教学要建立在教学目标与方法的明确基础之上,教师带领学生通过有效的阅读计划,朝向阅读目标方向前进,帮助学生巩固阅读方法,逐步形成语文阅读良好学习习惯,促进阅读活动的进行。
  二、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现状
  初中语文的教学纲领,集中化彰显先进的教学理念,落实教育的开展,顺应教育改革的目标,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与学习成效的提升,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凭借科学性的原则,强调素质教育的关键点。另外新课程标准中将阅读和积累视作首要地位,强调语文学科和生活之间的细致关联,强调创新精神的有效培养,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然而目前语文的自读课文教学朝向极端化发展,表现出因陈守旧或者放任自流的特征:首先是因循守旧倾向,部分语文教师缺少创新意识,没有明确教学的培养目标,在有限的时间内总是选择传统教学方式,指导学生正音解词与归纳写作等,给学生安排好每一个学习的环节[2],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隐藏,难以调动学生思维转变;其次是放任自流倾向,自读课程中,部分教师给予学生过多的权利,没有对课堂活动进行组织和检查,自学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提出对应疑难问题,然而诸多学生便是盲目的阅读,无法满足教学需求,相应的自学能力得不到培养。此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教师没有正确的了解学生自主学习要点,淡化教师自身引导与组织职能的展现,制约到语文阅读的整体教学质量,所以教师要找到自读课文的关键点,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自读课文学习中,逐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三、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模式构建的有效措施
  (一)强调激趣导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初中语文的自读课文教授,与教学讲读导入存在相似点,即调节好课前时间,巧妙设计新课导入内容,体现导入丰富与多彩性,强调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而处于强烈学习热情以及好奇心的带动之下,学生可以在自读课文过程中建立积极的学习条件,走进对应意境场景中生成良好的思维意识[3]。所以教师要强调激趣导学,将趣味视作出发点,把激发视作触动点,完成激趣的目标。并且在具体教学中,激趣导学丰富多样,教师要灵活的运用,包括通过疑问激趣、通过情感激趣或者信息技术激趣与故事游戏激趣等,确保激趣导学的灵活性。以《黄河颂》为例,教师在上课之前给学生布设多媒体课件,将壮观的黄河场景展示在学生面前,彰显黄河水的美丽与吸引力,刺激学生感觉器官,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了解。并且教师适当给学生布设疑问:在作者眼中黄河是什么样子的?有着怎样的特点?是否可以通过某些语句对黄河进行歌颂?若你是作者,会怎样抒发自己对黄河的情感?由此在信息技术的兴趣驱使下,挖掘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还可以促使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设置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在自读课文的教学起始时期,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具体阅读情况,分层次的设计教学目标,带动基础知识不佳的学生积极加入阅读环节中。其一,了解单元提示[4]。自读课文往往设置在对应单元的教读文本之后,作为单元知识点扩展的内容,在整体层面上掌握单元提示充当自读课文学习的基础点。部分单元带有对应的提示语,比如民俗文化重要性、感知家乡乡土文化的魅力等,之后结合单元要求设置目标,增强学生文化储备量和语文素养。其二,关注自读提示以及课后训练。单元提示往往表现出抽象性,表现为课文知识的“纲目”,所以在拟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思考到文本自读提示语言和课后的练习安排,以《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为例,设计以下的目标:找到课文中具备评价性的句子,整理课文主要内容;品析叶老言和行的相关文字,领悟叶老自身的宽厚以及严于律己,讲述学生阅读之后的感知。由此关联到自读提示以及课后关联,组织学生深入的了解文本,掌握文本主旨,最大限度上延伸文本知识,完成单元知识的巧妙迁移。另外教师要带领学生分析好精读以及自读的课文类型,从课文体裁、写作模式和语言表达上思考,促使学生全方位的掌握语文知识。讲述语文知识的复习技巧,促使学生了解到温故而知新的理念,培养学生课前认真预习与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突破现有的语文知识局限性,促使学生自主选择阅读读物,安排适量的阅读方案,便于学生对文本知识的不断积累与掌握。   (三)完善教学自学达标,调动学习积极性。初中语文的自读课文,最终目标便是促使学生自主化学习与成长,所以要想彰显课文对应的自读性,教师要把文本中阅读的“自读权”分配给学生,促使其可以自主分析。自学也就是学生按照教师布设的目标加以文本阅读,自主化研究相关问题,带领学生深层次的学习文本,强化语感阅读训练[5],将其视作学生自读课文的重要环节。其涉及学生自学行为,包括默读文本,通过笔进行圈点以及画,利用工具书以及字典,对陌生字词注释与注音,寻找课文的关键语句,整理文本设计结构脉络。另外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对比分析两种文本差异点,感知讲读教学案例,促使语文知识有效的被迁移,将单元目标全方位的凸显在课文教学上。
  (四)强化师生交流沟通,提升教学质量。教学实际上为学生以及教师一起参与的过程,所以对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要强化师生互动与沟通,创设具备生机以及活力并存的教学气氛,自读课文教学期间互动环节以师生沟通与生生沟通为主,推动教学活动的进展。其一,引出质疑。学生多次阅读与思考课文内容之后,依旧会存有学习问题,所以教师要积极的鼓励学生猜测,学会质疑;其二,组织研究。学生自学期间由于质疑产生问题,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对于组织形式的设计,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之后开展集体化讨论。对于小组讨论最好将四个学生视作一个小组,每一个成员可以发表自身观点,集体分析过程中,可以把小组视作讨论单位,或者把学生个体视作一个单位。以问题分析为模式体现学生整体思维,形成思维碰撞,启迪学生思维[6],这样在学生表述观点时,提高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程度,完成“知”朝向“行”的转变;其三,适当点拨。语文教师在学生陷入深沉思考的局面上,要及时地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与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解决模式,学生阅读之前教师给学生介绍自读的方式,组织学生询问为什么以及是什么,促使学生感知自读课文的组织结构,真正感悟自读学习的真谛。
  (五)发扬阅读特色,强化课文个性阅读。初中时期的学生,其已经在思想观念上表现出自主性,给予课文形成自我理解能力。所以教师在自读课文的教学过程中,不可以过多的给学生讲述自己观点,也不要把自身思想强加在学生身上,而是给学生提供自我想象的空间,提倡热情阅读,换言之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阐述主观意见,但是要关注到因为学生生活环境与性格存在差异性,所以在课文的理解上难以达到统一化,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思维,因此教師要对学生的思维加以保护与支撑[7]。以此为前提,客观性的评价学生思维,总结学生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不足,挖掘课文主旨与中心思想。以《大自然的语言》为例,教师组织学生自由化阅读文本,之后要求学生结合观点掌握文本,最后对学生给出的建议进行归纳,此种方式一方面可以增强教学生动性,另一方面促使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推动初中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四、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模式设计的关键点
  其一,论辩深思。自读课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读”活动成为自身思维活动的一个转变过程,也是由浅入深分析目标的学习过程,课文理解的具体程度,需要依靠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互动加以印证[8]。课文中包含作者自身真切的情感。但是情感精髓的掌握需要体现在具体的交流中,引起思维的碰撞。学生灵感不只是在学习中生成,还展现在自主互动之中,缺少师生和生生的沟通,便不会充当自读学习的环节。因此讨论可以促使学生深入感受目标,促使学生积极的表述自身见解,激发学生自身积极因素,落实教学目标的实现。
  其二,扩展延伸。自读课文成为讲读课文的有效资源,注重学生课内知识的扩展,存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教师利用自身功能之外,还要适当扩展学习功能,即扩展与延伸。比如“面对逆境”单元主题的教学,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外寻找与之相类似的课文,通过自身积累的方式加以阅读,促使学生巩固与吸收对应的方式与技能。并且引进听说写等环节,包括在《石缝间的生命》或者《生命之线》的教学,要求学生书写学习的文本资料,讲述自己成长生活中遇到挫折,给学生播放相关音乐,感知其和《生命之线》相似的内容[9],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由此扩展学习能够增强学生给予教学目标的掌握,从根源上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为学生明确今后的成长方向。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的自读课文教学中,教师要找到教学关键点与创新点,采取有效的方式整合教学模式,时刻以学生为中心,彰显学生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巩固语文知识与技能,进而推动初中教学改革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徐赛儿.初中语文“自读课”教学模式探究——以《雨的四季》的教学为例[J].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18(12):12-16.
  [2]占巧敏.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指导方式探寻[J].新课程(中学),2018(10).
  [3]黄本荣.天梯石栈相勾连——谈“部编”语文教科书“自读课文”教学[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35).
  [4]汤汝昭.自读课文编排意图与教学策略探析——以部编版初中语文七(上)教材为例[J].中学语文,2019(7).
  [5]吕金兰.探究“三位一体”阅读课型体系的特点及实施建议——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9(3):14- 15.
  [6]洪贞贞.这个春天,遇见不一样的自读课[J].新课程(中学),2017(5).
  [7]杨宇.部编本与沪教版初中语文自读课文的比较研究——以七年级教材为例[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8(2).
  [8]黄本荣.例析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说明文教学——《梦回繁华》教学思考[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8(10):13-16.
  [9]沈明明.统编教材中的自读课文怎么教——以《一棵小桃树》为例[J].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2018(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47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