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标背景下农村小学生数感培养的有效策略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数感是核心素养中六个核心概念中首位,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数感,是当下教师值得探究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农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根据他们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引导学生通过相应的观察、操作以及解决问题等一系列活动,促使学生感受数的内涵,并学会使用数进行交流,借以初步帮助农村学生建立起数感,为其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奠定坚实基础。本文基于笔者多年教学经验,就新课标背景下农村小学生数感培养策略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感 新课标 有效策略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中对数感做了这样的解释:“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数感即是对数的鉴赏力和敏感性,又是一种能力,因此,培养小学生的数感会贯穿整个小学教育阶段,以便学生有能力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并且主动理解数字本身及数字之间的关联,从而养成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那么,具体该如何操作呢?
  一、在农村学校培养学生数感的意义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农村教育教学也取得了喜人的进步,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中国广大农村教育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相比较城市而言,还是比较落后,因此,在培养小学生数感之时,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一些影响,具体如下:
  其一,农村发展没有城市快,城市中商场中的所有标签、路边的指示牌、红绿灯倒计时以及小吃摊上的标注等都涉及数字,而这些在农村地区相对来讲比较少见,由于生活周围数字的缺乏,学生在熟悉数之时,往往只能通过数学教材,识数的途径较窄,因此,给教师培养学生的数感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
  其二,在新课标中更加重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以便学生有能力在生活中灵活感知数感,并且灵活运用数学知识,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学生拥有强烈数感的基础之上,学生只有拥有极强的数感,才会对数字有敏锐的感知力,助力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所遇到的数学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但在农村学校中,师资力量相对而言比较薄弱,除此之外,农村学校只在乎学生数学成绩,因此,数学教师往往忽略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不容易提升,更不要提构建高效化的数学课堂了。
  二、新课标背景下农村小学生数感培养具体策略
  (一)挖掘生活元素,让数感生活化
  常言道:“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小学数学知识也不例外。为减少学生对数的陌生感,增强学生数感的敏感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学生周围生活的环境,引导学生去通过生活的视角去窥探数学世界,便于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解决所遇到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深入了解学生,挖掘农村生活中与数相关的知识,引领学生从生活中逐步探寻数学知识的影子,培养学生的数感,以便在学生潜意识中逐步转化出对数的“感觉”,而这种感觉能够逐步转化成数学中具有实际意义和实际规律的概念,从而令学生逐步掌握相关知识。
  拿教学《多边形的面积》一课时,为培养学生的数感,以便让学生能够借助多边形的相应面积计算公式计算相关面积,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如出示笔者自己家或学生家麦地的平面图形,并标注出相应的条件,即“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麦地,底长200米,高80米,问这块麦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让学生从生活化的场景中探索所知数学条件,感知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通过生活化问题产生一种熟悉感、归属感,以逐步找到“内在感觉”,促使学生逐步转化成数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鼓励动手实践,让数感具体化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指出让“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在小学高年级数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是培养学生对运算概念和定理的主动地、自觉性的理解与感悟,并能够根据这些知识产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数学实践演练,以便学生能够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具体的数感,让数感“具体”化,借以增强学生的数学情感体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可以借助其初步建立符号感和数感。在农村地区,学生家一般会以养殖业、种植业为业,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因地制宜,选择适当的資源引入教学之中,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鼓励动手操作,以在实践中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数感。
  比如,在教学《小数乘法》一课时,为培养学生的数感,笔者为学生创设相关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在综合活动课程中实施“售卖”活动,让学生利用相关图片或者实物模型等进行销售,如种植的蔬菜、水果,养殖的鸡鸭等等,每种售卖物品需标出带小数价钱,让学生借助相应概念或定理进行准确无误的计算,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其数感也就相应的培养起来了。
  (三)通过数学建模,让数感清晰化
  数学建模形式是数学学科中另外一种概念,是指学生能够借助图形、符号、公式等,对解决所遇到的数学问题进行模拟训练。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建模思想之时,是学生经历抽象知识具体化、清晰化过程,增强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并借助直观、简单、清晰的思路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凸显数学题中已知条件,逐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对题型的敏感性,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这就需要教师将所学数学知识,以建模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将数字套入其中,进而令学生产生数的观念,增强学习体验,有助于教师培养学生的数感。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学生数感的培养,以便为高年级的学生提供“有利武器”,让学生在今后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敢于独自应对难题,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锻炼学生的思维,进而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和效率。
  参考文献
  [1]代永碧.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感培养探析[J].才智,2019(09).
  [2]吉丽丽.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培养的教学分析[J].华夏教师,2018(3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50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