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数学知识来自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中,与生活实际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在开展小学阶段数学学科的教学活动时,应注重结合生活元素,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自身数学核心素养,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处理生活问题,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以实现全面发展。因此,文章将重点探索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联系生活实际的有效措施,旨在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增强课堂实效性。
关键词:生活元素;数学;小学;数学素养
引 言
小学阶段数学学科的新课标进一步强调,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使其能够进一步应用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激发自身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开展自主的学习活动,培养自身的数学思维,发现数学课堂的魅力,进而构建高效课堂,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以实现全面发展。
一、课前导入生活化
教师将适宜的生活元素进行导入,能够紧密联系生活与数学,使学生掌握生活化的数学知识,并以生活问题为切入点,增强自身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更好地融入课堂学习中,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增强课堂实效性。例如,在一年级“数一数”这一课教学时,对于刚进入小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能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在课前5分钟,我没有让学生直接打开课本学习,而是带着学生走校园一圈,观察校园里都有哪些景物,并数一数有几个这样的景物,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就会发现我们的校园很美丽,有1面国旗、2个乒乓球台、3个篮球场、4栋楼房、5棵大树,等等。通过走一走、看一看、数一数,让学生在真实的校园场景里感受这些数字的由来,初步在头脑中建立数感,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热爱学校热爱学习的情感。在教学“平移与旋转”这一课时,我先把学生在公园里喜闻乐见的场面用视频播放的形式导入课堂,让学生感受到平移和旋转现象并不陌生,其实它就在我们的幸福生活中,通过观看视频把生活带入课堂,让课堂和生活进行无缝对接,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新知探究生活化
小学阶段,学生认知能力和探究能力有限,同时又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一些熟悉、生动的事物很感兴趣,也更能理解和接受。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在开展新知教学活动时,应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年龄特征,挖掘生活素材,创设生活情境,对于一些数学问题,可以通过现场模拟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联想、想象和操作体验,自主地参与到数学课堂中,开展有效的探究学习活动,深层次理解数学知识,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增强课堂实效性。在教学“找规律”这一课时,我借助学生在生活中喜欢玩的投球游戏,用游戏的形式探究“规律”的形成过程,即叫5个学生上台排队玩投球比赛游戏,按1-5号的位置顺序依次投球,5号投完又回到1号,重复3轮,因为这个游戏既有生活性又有趣味性,所以很快就能调动全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参加游戏学生的出场顺序,从而体会1-5号的学生出场是“按一定的顺序重复出现”的,直观形象地感知“规律”的含义,形成规律概念。再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因为分数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产生的,我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先同桌两人平均分6个圆片,每人分到3个,再平均分4个圆片,每人分到2个,最后平均分1个圆片,这时候有的学生就很纠结,开始议论纷纷,有的说不能分,有的说还能分,只要把这个圆片从中间破开,一人半个。教师顺势问起,那么这“半个”怎么表示呢?还能用之前我们学过的数来表示吗?学生被问住了,教师从而引出用“1/2”来表示“一半”。这样,一种新的数即“分数”就在这样的生活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既能让学生直观感知分数这个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对“分数”概念的理解,又能促使学生感知生活和数学之间的密切关系,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三、课堂练习生活化
但现阶段,大部分的教师在为学生设计课堂作业时仍然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只注重增强学生公式背诵的能力,大多以习题训练为主,搞题海战术、疲劳战术,容易使学生对课堂练习产生抵触的心理,未能达到预期效果。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时,在课堂练习中引入生活元素,激发学生对练习内容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带着求知欲和好奇心,更好地开展学习活动。如三年级数学“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的练习,我是这样设计的,先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我们身边都有哪些小数。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发现用的课本单价有小数(数学课本6.53元,语文课本7.53元……);用的铅笔笔芯规格是0.5毫米;某品牌矿泉水pH酸碱度是7.3,建议售价2.00元;自己的身高是1.45米;体重30.5千克,等等。再让学生小组合作量一量,记一记身边物体的长度规格,发现教室白板长4.2米,宽1.6米,书柜高1.65米,教室的门框高2.2米,宽0.9米……通过这样的操作练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发现小数,理解小数,运用小数,深层次地认识小数的作用、概念和写法等。一年级数学“前后左右”这一课的练习,我是这样设计的,先让每个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位置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左边是谁,右边是谁,再让学生猜一猜XX的右边是黄海宁,左边是李华,XX是谁……这样的练习活动贴近生活,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有效把所学新知进行巩固和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而是看得到摸得着用得上的一门学科,从而消除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有效提高课堂练习效率。
四、课后作业生活化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教师要帮助学生把生活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探究学习,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用数学,才能真正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比如一年级上了“认识人民币”这一课后,我布置学生周末跟家长去超市购物,读懂超市里琳琅满目的物品的单价,掌握购物小票上价钱找补的信息,既巩固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生活技能。三年级上了“轴对称图形”这一课后,我布置的作业是动手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贴一贴,让轴对称图形装扮我们的教室。通过装扮教室活动,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和运用,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体现在生活当中,热爱数学,就是热爱生活。
结 语
数学知识影响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无论是逛街购物,还是学术研究、科学探索与建筑设计,数学都能有效地作用其中。由此可见,生活与数学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师在开展小学阶段数学学科的教学活动时,引入一些适宜的生活化元素,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起生活与数学知识的桥梁,使学生更好地开展数学知识探索活动,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并运用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高 云.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实践[J].数学教学通讯,2013(28).
[2]曾梅瑛.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J].新课程导学,2014(17).
[3]高建香,方 静.在生活中尋找数学—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J].读与算(教师版),2014(36).
作者简介:赵梅俏(1974—),壮族,广西崇左人,小学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78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