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学科竞赛的独立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曹友露 周梦娇

  摘 要:学科竞赛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其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均起积极作用。本文以学科竞赛为主线,分析了学科竞赛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推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上的重要作用,探索了基于完善和构建学科竞赛体系上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途径,最终使学科竞赛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学科竞赛;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
  一、绪论
  在现有教学理论指导下,从事着非学术研究性工作的人称之为应用型人才[1]。当前,在社会的迅速发展下,我国在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上发生了巨大变化,生产效率和产品技术含量随之不断提高,其意味着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当今社会的需求。同时,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大众化教育,与之前的精英化教育相比,其不仅体现了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还表明了教育发展在由一元转向多元化结构。因此,培养应用型人才成为现阶段高等教育的新任务、新挑战[2]。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途径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培养途径单一、培养模式传统等。在此背景下,通过引入学科竞赛的培养理念,增加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途径,提高学生操作能力,使其更具市场竞争力。
  二、学科竞赛的作用与意义
  当代大学生在校可参与的实践活动形式较多,学科竞赛作为形式之一,其以課堂理论教学为基础,通过竞争比赛的方式来检验学生专业知识的利用水平。通过学科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习潜能,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习积极性[3]。
  (一)学科竞赛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科竞赛可以就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及综合能力得到有效的全面提升。虽然学科竞赛会有最终的排名结果,但老师学生更关注竞赛过程,因为竞赛过程中,学生能积极思考、分析、沟通、创新、实践,使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竞赛过程中,学生了解行业最新动态,自学课外知识以扩宽专业面,并通过团队的形式形成协作精神。完成的竞赛作品能体现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还能体现学生的创新性格,从而达到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的最终目的。
  (二)学科竞赛有利于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竞赛是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完成的作品达到高质量、高水准的目标。为达目标,离不开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需要学生既有雄厚的理论知识基础,又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需具备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的精神。参与学科竞赛,既可以使学生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又能不断的扩充理论知识,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学生在学科竞赛的参与中,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得到较好的体现和提高,势必在进入社会后更具竞争力[4]。
  (三)学科竞赛对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起推动作用
  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往往基于已学专业课程,对于教学团队而言,学科竞赛与课程建设、教学内容的关系则相反,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科竞赛的先行角色,在竞赛中不断验证教学新方法和新理念是否可行,以优化教学中的问题。学科竞赛、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改革三者是相互促进的,通过参与与课程相关的竞赛,可将竞赛内容引入到理论课教学、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以扩宽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最终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的兴趣。
  三、基于学科竞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
  近年来,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在各高校广泛开展,但以学科竞赛为载体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仍面临不少问题,如不能长期坚持、大范围参与性不足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需探寻学科竞赛可持续发展之路,让学科竞赛常态化、大众化,并且积极探索学科竞赛运作新模式,让比赛组织有标准可寻,使得学科竞赛对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最大化。
  (一)纳入培养方案,加强激励机制
  应用型人才作为高校的培养目标,学科竞赛应贯穿于整个大学的课程教学中以使理论与实践充分融合,因此,需构建一个完整的培养体系。首先,学科竞赛可根据不同年级分级设定,新生以公共基础课为主可设定为数学竞赛等;大二、大三学生应设置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比赛,如测绘技能竞赛等。其次,学科竞赛应涵盖国家级、省级、校级及院级四个层次,且通过参加院级、校级竞赛脱颖而出的同学,可晋级参加省级、国家级这类高层次竞赛。最后,学科竞赛的开展应分布于每学期,做到竞赛月月有、宣传周周讲以扩大影响,教务处可进行统一规划安排,根据学科竞赛特点统筹安排竞赛时间。
  学科竞赛中的参与者包括承办院系、指导教师和参赛学生,三者都应成为激励机制中的受益者。学科竞赛激励机制的有效建立,能充分调动参与各方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各自的兴趣、挖掘各自的潜能。各高校可出台学科竞赛奖励相关文件,每年就学科竞赛召开表彰大会,对在竞赛中优异的学生、优秀指导教师和先进集体进行表彰,另外分别就获奖学生给予创新学分及物质奖励,指导教师给予奖金和绩效加分,承办院系进行表彰奖励[5]。
  (二)以“老带新”模式,建“竞争+协作”机制
  高校鼓励各年级学生参与到学科竞赛的报名中,但由于年级不同其专业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在赛前指导教师应有意识地对参赛学生形成梯队组队。高层次的学科竞赛往往对每个学校参赛队伍数有所限制,因此,高校对参加比赛学生的年级也严格要求,为使下一届的学生能更早为明年的比赛做充足准备,可通过校级或院级比赛来组建“梯队式”的队伍,发挥“老带新”的作用,形成长效的培养机制,实现“以练代赛”的训练目的。在“梯队式”队伍中,大三、大四的学生因有专业知识和比赛经验而作为主力队员,大一、大二的学生以学习为主作为外围队员。训练过程中,与竞赛相关的专业知识及技术技巧主要通过高年级同学向低年级同学教授,训练学习氛围更融洽。
  由于参赛队伍数量的限制,很多想学习的学生可能被拒之门外,而参赛队伍中的学生可能中途放弃,为避免这一现象出现,引入末位淘汰制,日常训练中严格考核成绩,筛选优秀队员进行重点培养,淘汰不合格队员,补充有兴趣有能力的新队员,不断提高整体水平。   (三)联手校外资源,创建合作平台
  构建区域学科竞赛体系,编制一套资源共享方案,对今后区域学科竞赛的协作提供帮助。基于“互帮互助,互惠互利”的原则,以区域内各兄弟院校的师资队伍和设施设备条件等为基础,加强校校之间“师师、师生、生生”交流,互相协作以实现资源共享。利用各自院校差异性的资源优势建立有针对性的实践基地,开展不同途径、不同程度的共享合作。
  学科竞赛发展的另一新尝试是与校企合作单位共同设计学科竞赛项目,利用校企合作单位实际项目设计竞赛题目,这样不仅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让理论知识在实践操作中得到有效应用。学生通过参与校企共建的学科竞赛,过程中与真实项目的接触使其能透彻的了解行业所需,并能更加清晰的认识所学专業在社会中的作用。另外,企事业单位也对参赛学生有更深了解,竞赛中涌现出的优秀学生可作为企业生产实习和就业意向的选择。一方面,校企合作共同设计实践竞赛项目,企业可以让高校学生接触先进的仪器设备,享受优质的资源环境,学校也向企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学科竞赛也是学校与企业开展项目合作、技术交流和产品研发等的重要手段。
  四、培养实践效果分析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是一所独立本科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与重点大学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下属管理工程系作为不断发展的系部,实验设施和竞赛培养建设仍有较大进步空间。近年来,管理工程系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科竞赛,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学科竞赛为基础建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学生专业知识及创新意识显著提高,在诸多学科竞赛、科技创新活动中取得佳绩,为社会输送了大量具备应用创新能力的人才。近3年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管理工程系学科竞赛主要获奖成绩如下表所示。
  五、结语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是经济社会转型的需要,也是高等院校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学科竞赛表现出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正好符合该类人才的培养理念。高校应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线,形成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构建有利于人才高效发展的教学体系,并不断探索学科竞赛的新思路、新形式,形成一套具有鲜明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到各个院校,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潘懋元,石慧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历史探源[J].江苏高教,2009,25(01):7-10.
  [2]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32(02):66-69.
  [3]李娟,刘洁.高校学科竞赛管理和运作模式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2,96(05):149-151.
  [4]樊利,丁珠玉,唐曦,邓涛.构建多学科竞赛平台培养实践创新人才[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1(08):178-182.
  [5]刘亮,孙利平,张海涛,龙英.构建学科竞赛体系 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J].长沙大学学报,2014,28(02):135-137.
  基金项目:2019-2020年度重庆市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项目(项目编号:CQGJ19B115)
  作者简介:曹友露(1990-),女,重庆人,讲师,主要从事土木工程、工程教育等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99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