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独立学院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独立学院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对独立学院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但是金融学科应用型教学中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资源落后、师资水平不足等问题。应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式、丰富课程考核形式、加强师资力量,以促进独立学院金融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独立学院;金融;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四川大学锦江学院2017-2020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与教学改革校级项目:“独立学院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一、独立学院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一)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独立学院发展初期主要依托于母体学校,其在专业设置、教学方案上往往参考母体学校,在教师资源上也依赖于母体学校的支持。独立学院的母体学校多是一本院校,其学生本身学习、研究能力强,加之学校师资强大,教学软硬件设施齐备,在982、211的光环下,其学生的就业和深造发展前景都非常广阔,由此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而独立学院的学生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师资力量薄弱,在软硬件设置配置上均与母体学校有较大差距,母体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不完全适用于独立学院的学生发展,“照猫画虎”的培养模式下,独立学院的学生高不成、低不就,这必将影响独立学院的持续发展。因而,独立学院必须要找准自身定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利用区域发展优势,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谋求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二)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层次的需要
  金融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各大金融机构普遍非常重视学生的毕业院校和学历水平。独立学院处在公立的一本二本院校夹缝中,其毕业生就业往往处于较为尴尬的局面,既不具备广泛的金融专业知名度,又只持有独立学院的本科文凭,许多大型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对独立学院毕业生基本上是关闭了进入通道,极少数能进入的毕业生在单位的职级也是处于最下层,职场提升空间受限。独立学院迫切需要分析市场需求层次,培养符合金融市场需求的应用型金融人才,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层次。
  (三)创新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金融市场发展日渐完善,金融国际化进程不断深化,对金融类人才需求多样化,这对高等学校金融学人才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金融人才培养模式亟待创新。金融学专业最显著的特点是专业性和应用性强,较强竞争力的毕业生需要具备从业资格和掌握紧密切合实际的专业知识。独立学院金融人才培养模式亟需从目前的“纯学历教育模式”改为“分类培养、因材施教,学历教育和资格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二、独立学院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的不足之处
  (一)实践教学的设计不合理和落实不到位
  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必须以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为基础,然而独立院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设计不合理和落实中不到位问题。
  独立院校的金融学科课程设置往往参考母体学校的教学计划,容易偏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较少。部分学校为了体现教学计划中的“应用性”特征,提高了培养方案中的实践学分,但是却并没有根据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来进行合理的分配,部分不需要上实践课的课程也被强行摊派实践学时,导致课程的“应用”有名无实。另一方面,部分独立院校由于经费有限,在金融实验室的软硬件建设方面相对较为落后,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的不足,导致“实践”的落实较为困难。
  (二)教学形式单一,对“应用”的理解不充分
  目前独立学院师生对“应用”的理解不充分,片面的将“应用”等同于“上机”,导致实践教学形式的单一。同时,部分老师并没有积极探索和尝试实践教学的多样性,往往由于实验室不足,或实验教学软件的缺乏而放弃“实践”,对于实验室和实验软件的过度依赖导致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三)课程考核不灵活,评分方式不合理,缺乏对课程应用能力的考核
  金融学科课程的应用型教学环节渗透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平时成绩的形式考评,但这部分成绩只占期末总成绩的百分之三十;而期末考试占比百分之七十,以卷面考试为主,无法有效的考核学生的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课程评分方式的不合理,客观上导致学生会轻视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一种误解,认为实践课的知识是不需要掌握的,从而导致实践教学效果差。
  (四)师资能力较弱,缺乏双师型人才
  金融专业是高薪专业,特别是重点院校的高学历金融人才,在就业市场中很受青睐,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金融业从业人员薪资水平普遍较高。独立院校作为高等院校,对于老师的专业院校和学历背景要求较高,但是出于私营的成本考虑,客观上并不能为金融专业的老师提供具有社会竞争力的薪酬,这导致独立学院的金融专业老师大多是刚从学校毕业的、无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在这样的师资配置下,老师在授课时能够将理论教学完成得很出色,却无法将课本知识与企业实践很好的结合,導致课程的应用性教学无法充分实现。
  三、独立学院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的建议
  (一)优化课程设置,注重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在培养方案的设置中,结合金融人才的市场需求来开设课程,广泛征求和吸收行业专家意见,确保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结合更紧密。结合地方特色,充分发掘地方经济发展的优势和未来方向,以培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为基础,使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更准确,充分体现出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先进性和适应性。
  同时,独立学院金融学科在课程设置中应充分结合本门课程的实际内容来进行实践学时和学分的设计。可以将课程的专业教学与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寻求课程教学内容与金融职业技能的融合,在设置课程之前,明确每门课程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作用与贡献度,并建立合理的评估体系,在课程结束后,评估课程目标的达成度,以保证培养方案的有效性。   (二)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探索教学方式创新
  独立学院应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进行多样化的应用型课程设计。金融学科中,“商业银行管理”、“证券投资学”等课程可以通过商业银行模拟软件、证券期货模拟交易软件等进行上机课教学。独立学院也应在实践课的软件和硬件建设中增加经费投入,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保障。
  另一方面,独立学院老师更应该拓展思路,探索教学方式的创新,金融学科有很多课程是“软”应用课程,例如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等,这些课程的确无法通过教学软件来进行简单有效的应用,但是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翻转课堂等形式让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到现实的经济学现象的分析中。
  (三)丰富考核方式,加强对课程知识“应用”的考核
  独立学院应增强老师对课程考核的自主性,针对不同的课程性质,采用有针对性的考核方式。一方面,打破传统的三七比例考核法,增加对应用能力考核的成绩比例。从分数上,让学生重视实践,重视知识的应用。另一方面,应该使应用能力的考核形式多样化。可以采用考核平时课堂小组报告,考取金融职业相关技能证书,与金融学相关的创新创业项目立项,参与老师的研究项目并做出相应贡献等多种形式进行考评,鼓励学生重视课程知识的应用,并通过考核的形式促使学生将“应用”落到实处。
  (四)加强校企合作,拓展校外实践基地
  独立学院金融专业应加强与校外企业合作,与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等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打造校外实习基地,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利用课余和假期实践参加校外实习,将学生的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训相结合,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促进了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同时,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积累了金融业实习经验,丰富其求职简历,为学生毕业应聘金融业岗位奠定基础。并且为部分优秀的学生提供了留任与实习单位的机会,提高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层次。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师资水平
  独立学院应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教师招聘环节强调对教师专业应用能力的考核,优先招聘具有金融行业从业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同时,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和培训,针对教学方式和教学课堂设计开展主题培训,提升整体的应用型教学能力。开展丰富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学经验交流,并组织老师针对同一门课程进行应用型教学的共同研发,以提升课程质量。还可以在校企合作中,通过让学校专职教师到企业挂职的形式,进一步丰富教师的金融业从业经验,培养双师型导师,促进独立学院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妍. 独立学院金融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析[J]. 金融经济,2017(18)
  [2] 彭伶. 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J]. 科技经济导刊, 2018(16)
  [3] 曾梦玲.“校企合作”模式下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课程考核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 经贸实践, 2017(20)
  [4] 孙玲. 独立学院金融學专业人才“行校联合”培养创新研究——以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为例[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8)
  [5] 万鹏程. 金融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中外企业家. 2019(03)
  [6] 林蕾. 基于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 时代金融. 2017(20)
  作者简介:
  耿  娇(1988-),女,汉族;籍贯:四川成都;研究方向:公司金融、金融风险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288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