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独立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该文通过分析现有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现状和现有学生学习特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与总结,并结合作者所在学校的已有条件探讨了独立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实用型案例;任务驱动;“碎片化”学习;过程化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18-0105-02
1 引言
作为各大高校均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承载着培养大学生基本信息素养以及计算思维能力的重要教学目标,也是当前全国教育教学改革态势下的研究热点。基于此种研究现状,笔者通过对已有多个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成果进行学习比较,并立足于本校教学实际,摸索出一套具有特色的适用于独立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改革方案,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2 改革现状
近年,“计算思维”是国际上计算机领域广为关注的一个概念,以此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也已经成为主流[1]。目前,国内外很多教育工作者也以此为改革理念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改革总体分为两类:
一方面是基于教学模式上的改革,此类改革以计算思维为导向[2-3],结合当前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开展MOOC支持线上线下等混合式教学模式[4-6],让学生能够以不同形式参与课程学习中,以期提高大学计算机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方面是基于教学内容上的改革,此类改革多采用分类分层教学,从学生的专业、思维等特点去梳理相对应的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7],提高教学效果。
尽管目前各项改革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由于每个学校的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学生基础等方面差异较大,因此,改革方法还需要根据各个学校自身情况因地制宜,不可统一而论。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正在积极推进应用型本科建设的独立学院,结合学院现状和现有师生特点,要进行有效的课程改革需要解决如下已有的问题:
(1)学生基础相对薄弱,且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学生对于学习专注度的时间也是逐渐缩短的,是碎片化的。如何兼顾学生基础,又能提升学生学习参与度,是课程建设中要重点考虑的。
(2)應用型人才培养要关注到学生的应用能力锻炼上,通过哪些方式提升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也是需要不断研究的。同时,传统的纸质考核方式无法考核学生真实的应用能力水平,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也是课程改革需要关注的问题。
3 改革思路
针对上述现状并结合已有学校的课程资源,对学校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将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
3.1 教学内容优化
1)立足基础性教学内容
充分考虑到作者所在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财经”专业的学生,且与“985”和“211”学校学生不同,学生们学习基础较弱,且随着移动终端时代到来,学生的学习专注度也呈现“碎片化”的特点,对于知识点式的理论讲解不容易提起兴趣。但是如果一味以学生兴趣出发,纯粹的进行工具或软件的使用学习,则课程容易进入只培养了学生对于有限工具使用技巧,而不利于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课程内容设计上把握要求学生具备必须和足够的计算机常识的原则,重点普及最基本实用的内容,将过时的内容逐渐减少,知识点的学习以10分钟左右为一个小节,将必要的复杂的学习内容通过增加案例、线上视频等补充形式完成。通过近三个学期的本课程探索和不断整合,最终确定如下三部分课程内容:
(1)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知识点包括计算机基础概念、计算机信息化基础、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
(2)计算机基础技术部分:知识点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管理技术、多媒体数据处理技术。
(3)计算机思维模式部分:知识点包括一般问题分析抽象方法、使用计算机表达求解方法。
根据学生特点,内容设置上把握以计算机基础内容为本,突出信息管理技术和多媒体数据处理环节,弱化计算机求解问题中程序设计部分内容,采用多种方式多环节提升学生应用能力。
2)增加实用性案例和课后实践内容
通过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实用案例,让学生在对实际问题的探索中不断提升能力,这也是本课程在实施改革过程中重点研究内容,通过近四个学期调整,最终确定如下课程案例及实践小项目:
通过更多层次更丰富的计算机基础案例和实践项目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更适应社会需要的计算机基础知识。
3.2 教学方法改革
1)传统理论传授式向任务驱动式改革
改变传统的知识点逐个讲授的方式,转而为首先老师展示一至两个项目案例并进行教学示范,然后向学生下达学习实践任务,之后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开展课堂实践任务。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课下学生完成补充调查和项目经验总结,最终完成总结报告。真正让“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落到实处[8]。
通过这种先通过典型案例理解教学内容,再递进式地完成任务驱动式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思考,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通过组内讨论方案,再比较选取最佳方案的形式,也让学生提升了团队意识,利于后续实践项目进一步合作。
2)传统课堂学习模式向混合式模式改革
传统课堂学习限定时间有限,而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消化更多是靠学习过程中自己不断模式领悟得到的。因此,要想达到预期的改革效果,需要从传统课堂学习向课外进行拓展。通过结合学校已有的SPOC平台和超星云教学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包括三个阶段: 阶段一,课程组教师首先进行课程资源建设,包括课前学生自学视频、课前预习题、课后实践题、课后拓展学习资源等,将这些资源上传至SPOC、超星云平台;学生在第一阶段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在合适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前预习。在此阶段,老师可以借助平台数据得知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一方面可以纳入后续学习考核,一方面也方便对课程内容大家的共性问题进行了了解;
阶段二,教师对学生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和答疑,并引导学生进行案例项目学习。学生则利用课前和课堂学习知识分组完成课堂任务;
阶段三,学生完成课后拓展视频学习以及课后实践任务完成,并可以利用教学平台上讨论区进行问题沟通交流,教师方面则可以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课程评价纳入过程考核。
通过此种混合学习模式,使得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的课程讨论方式,可以更容易促进学生进行学习交流。另外,结合超星云教学平台的基于移动终端的教学形式也逐步出现,使得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进行学习。此种混合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课程学习时间和空间最大化,还可以让不同基础的学生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知识进行深入学习。
3.3 考核方式改革
以往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兩个部分,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过程考核主要有学生线上作业、实验作业、课堂表现等,期末考核则以完成几个小型任务为主。此种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是题目没有充分体现出学生的应用能力,学生完成作业的辨识度不高,不利于教师完成课后总结和反思[9]。通过任务驱动式的课堂设计,同时配套个性化实践任务,可以很方便地将学生的实践情况纳入考核,另外,借助平台上的学生课程学习数据也可以作为考核的部分参考。最后,期末考核项目考虑个性化设计,如学生设计自己的个性签名、制作个人简历样板等。
除了课堂参与成绩之外,课堂上也鼓励学生在课外组建兴趣小组,例如视频制作小组、图形图像设计小组、动画制作小组、多媒体交互等。并通过每年与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校内程序设计大赛、校内数据分析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等。以学习小组、大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技术的兴趣和潜能,对于积极参与学生和获奖学生则可以计入课程学习白名单,有相应的课程加分。
将上述过程分数以及课外活动分数作为本门课程最终成绩,可以让课程考核更为完善,充分体现学生的应用能力水平,也利于教师根据每个过程环节的完成度进行薄弱环节教学改进,利于后续学生相应能力的培养。
4 总结
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具有学习学生专业广、学生人数多的特点,如何达到计算机基础课程提升学生基础计算机素质以及计算思维的教学目标,还需要根据自身人才培养要求和学生特点做出良好的规划,制订改革方案,最后通过实践加以验证、评价和完善[1]。
笔者通过近三学期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实践,探索出一套适合于地方独立院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方案,现已经推广实施。目前从现有课堂反馈以及线上学生考核数据来看,实践效果良好。但是,由于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课程内容上如何保持与时俱进,新的互联网+教学方式也不断呈现,混合式课程教学模式也需要不断根据学生特点进行调整。再者,随着移动终端使用普及,学生的“碎片化”学习特点对计算
基础课程学习也是有一定影响,这些都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从事一线的广大从业教师不断改革探索以顺应信息时代对于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求。
参考文献:
[1] 战德臣,聂兰顺.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导论[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1-5.
[2] 曾一,刘慧君,李杰.以计算思维为核心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8(10):137-141.
[3] 郭瑾,王晓青,朱冬冬.计算思维导向的混合教学模式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2019(1):217-220.
[4] 王雪梅,胡素君,李鹏.基于问题驱动和过程性评价的 SPOC 教学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7(12):125-128.
[5] 方丽娟.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MOOC支持的混合教学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5(11):58-59.
[6] 李凤霞,陈宇峰,余月,嵩天.基于 MOOC/SPOC的课程协同建设与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6,1:17-18,20.
[7] 卢 琼.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思维与分级教学相结合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联动改革[J].系统仿真技术,2018(5):154-156.
[8] 王凤领.转型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8(4):106-109.
[9] 李妮,郝蕊洁.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J].计算机时代,2018(6):96-99.
【通联编辑:代影】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9499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