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改观,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之下,各种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实现了极为紧密的联系,许多学校开始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以此来实现人才培养策略与时代需求之间的紧密对接,真正的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应用型的人才。本文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为分析对象,了解该课程教学方法的具体内容,以期为实现学科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
  一、引言
  在信息化网络化时代之下,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同时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否认,计算机的应用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真正的提高人们的生产效率。因此在落实素质教育和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之中学校开始结合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现实条件,将各种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融入该课程教学实践之中,将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相结合,以此来更好的体现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
  计算机基础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复杂,包含众多的知识点,同时存在极强的操作性和应用性,老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不同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关注软件应用与硬件知识的分析以及研究。从微观的角度来看,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包括输入法的用法,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多媒体的应用系统的安装以及基本办公软件的使用。从目前来看,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与地方的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联系,对于一些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来说,能够构建完善的学校硬件设施,硬件水平相对较好,学生也能够获得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在老师的引导之下不断的提高个人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不同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有所区别,有的学生能够充分的掌握不同计算机技术操作内容和形式,但是有的同学连最为基础的文档使用都不会。
  三、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上文的相关分析不难发现,实践性应用时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要特征,老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所面临的外部压力较大,同时学生也感觉困难重重,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一)教学方法单一
  老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会直接影响最终的教学质量和效果,计算机基础课程理论知识比较复杂,各个知识板块之间的联系非常多元,大部分老师直接以教材为中心采取理论讲解的形式来完成不同的教学实践任务,这种单向传输的传统教学模式无法真正的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最终导致整个理论知识非常的枯燥和乏味,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实质的教学质量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
  (二)上机实践形式感强
  作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机实践课尤为关键,能否抓住这一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水平是每个老师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但极少有老师能够意识到上级操作课程的重要作用,直接以简单的理论灌输为主体,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之间的比重严重失衡,学生只能够掌握简单的理论知识,个人举一反三和学以致用的能力相对较差。
  (三)考核方式单一
  在完成主题教学任务之后,老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考核,以此来从宏观上掌握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但是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老师主要以笔试为主题分析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这种单一且传统的考核形式不仅无法体现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和价值,还难以体现该课程教学的实践性要求,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偏低,無法构建高效课堂。
  四、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实践策略
  为了摆脱上文中所存在的各类不足,老师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不同的影响要素,明确目前教育教学的具体条件,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实践研究的过程之中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有一个客观的认知,从而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调整。
  (一)课堂教学采取案例分析
  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各种创造性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应运而生,这些教学策略的应用能够有效的促进教学质量的稳定提升,积极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教学策略,案例教学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之中备受老师的好评和关注。计算机基础课程非常注重对学生操作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在学习这一课程实践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以理论知识作为重要的支撑,但是大部分的理论知识非常的枯燥乏味,学生难以抓住该板块知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对此,老师可以采取案例演示的形式来对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分析,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让学生对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有一个客观且深刻的认知。为了保证学生掌握重要的基本概念,在课堂教学实践时老师还可以以学生的论文为案例,通过当场演示,目录制作以及文档排版来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为后期的这种实践提供更多的依据。
  (二)采用问题式教学方法
  不管是素质教育还是新课程改革都明确强调学生才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老师必须要注重对学生的合理引导,尽量避免简单直白的灌输,其中提问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实质要求,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的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实践时,老师需要关注这一知识板块教学工作的大力落实,作为计算机基础课程之中的关键环节,上机实验主要分为两种不同的模式。第一种是编写上机操作说明书,学生需要根据书上之中的具体指示完成不同的操作环节,第二种是以直接提问的形式明确不同的实验要求,学生需要在自主实验操作的过程之中主动的学习理论知识,在后期上机操作的过程之中提高个人的技术知识的理论水平。由此可以看出,第二种方法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更强,能够更好的实现学生知识的内化,提高教学质量。对此老师在理论课讲授之前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了解上机操作实验课程的具体内容及要求。
  (三)考核方式灵活化
  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考核主要以简单的笔试为主体的,老师需要给定具体的实践题或是理论题,这种单一的改革方式难以真正的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导致学生出现了许多的依赖心理。对此,老师可以严格按照新时代改革背景之下多样化教学策略使用的现实要求提出针对性的考核方式,将过程考核结果考核相结合,充分的发挥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之间的作用,保障学生能够更高质量的完成老师的考核任务,抓住不同知识点的学习技巧和要求,从而提高个人的创作能力和实践水平,掌握计算机技术课程学习的技巧和方法。
  (四)教学效果的检验
  在采取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之后老师必须要对最终的教学效果进行有效的检验,了解实际的教学进度,分析教学方法与教学实践之间的相关性,积极的调整后期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比如在使用案例分析教学方法之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了一定的调动,同时注意力更加集中,老师可以针对这一现实情况进行不断的实践,保障该教学模式的合理应用,结合学生学习态度变化的实质要求来实现有的放矢和针对性的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因材施教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的良性成长和发展。
  五、结语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在落实这一课程教学实践之前老师需要关注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分析解读,抓住教学的核心和要点,调整教学方向和教学目标不断的实现针对性的教学,促进教学资源的优化利用。
  参考文献
  [1]王润云.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03,23(2):90-91.
  [2]牟琴.基于计算思维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与学习的模式研究与实践[D].四川师范大学,2012.
  [3]徐甜,吴华.“案例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J].河北职业教育,2006,2(15):74-74.
  作者简介:李昌龙(1988.12-),男,山东德州人,学历:大专,单位:山东公路技师学院,研究方向:计算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00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