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城市公共交通适老性引导设施设计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静 那彤

  摘 要:从适老性设计的角度出发,对现有城市公共交通引导设施进行设计研究。通过对老龄群体进行访谈调研,制作同理心地图,界定出老龄群体的出行引导需求。然后针对老年人的出行引导需求制定城市公共交通适老性引导设施设计策略,提升老龄群体在出行引导中的体验。
  关键词:城市公共交通引导设施;适老性;设计策略
   现有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分类中并没有引导设施这一类别。“引导”一词是使用性的行为动词,因此必然存在动机性的行为动词来与之组成行为逻辑。延伸到城市公共交通出行中,最普遍的动机就是以到达某个目的地为目标的出行。而“引导”是出行动机下帮助人们到达目的地的行为或媒介。
  在现有城市公共交通设施中,大致可分为桥、道路、公共照明设施、地面设施、安全限制设施、服务设施、无障碍设施、交通节点、导视设施几大类[1],而具有指示说明功能,能够传达位置、安全、方向及出行信息的设施只有安全限制设施、无障碍设施、交通节点、导视设施几类,故将这几类交通设施统称为交通引导设施。目前的交通引导设施大多针对正常人或局部功能障碍人群设计,对老龄群体的使用欠缺关注,就算少数将老龄群体作为目标对象的研究,也未能凸显老龄群体的主体特征需求。
  一、适老性设计概述
  大多数资料对“适老性设计”的理论研究涉及通用设计、无障碍设计、人机工程学、用户体验设计和服务设计等,注重社区规划、养老服务等,以满足已经进入老年生活或以后将进入老年生活的人群的生活及出行需求为目的[2]。国内适老性设计研究大多聚焦在城市建筑方面,也就是在公共空间与家居环境等方面提供适老化服务。
  随着我国的人口快速老龄化,近年来,国内提出了“积极老龄化”的应对理念,旨在通过宜居环境、社会参与等政策,改变老龄群体的消极养老观念。而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群体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逐渐增强,他们有着想要融入社会的美好愿景,而交通出行则客观成为老年人获取社会资源、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
  在交通引导设施的适老性设计中,要注重对老龄群体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的分析,真正从老龄群体的出行引导需求切入,切实改善老龄群体目前出行引导过程中的困扰。
  二、城市公共交通引导中的老龄群体特征分析
  (一)城市公共交通引导的老龄群体生理特征分析
  老年人身体的感官系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衰退。在公共交通引导过程中,最常用的就是视觉、听觉和触觉这三个感知能力。视觉感知是人类在出行活动中最具支撑力的功能,但老年人的视力、光感、色感等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3],而听觉衰退也会影响他们的出行、活动、交流,而老年人触觉的退化则表现为皮肤的敏感度降低,这会直接影响他们对于引导设施的使用。
  (二)城市公共交通引导的老龄心理分析
  老年人心理的变化很大程度上根源于生理的变化。生理的衰减让他们做事时不再得心应手,因此容易出现低落,甚至抑郁等情绪[4]。在交通引导过程中,出行信息获取的便捷程度会直接影响老龄群体的出行意愿和出行性质,这是影响老龄群体出行质量的重要因素。
  三、老龄群体出行引导需求界定
  (一)老龄群体出行调研
  在了解城市公共交通引导中的老年人特征后,需要再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入调研,以便为后续界定用户需求提供详实可靠的数据。本研究主要采取用户访谈法对其调研,主要内容包括年龄、出行方式、出行目的、出行时长、获取引导信息的方式、常使用的引导设施、出行引导过程中的困扰等。
  通过整理访谈记录发现,60岁-69岁阶段的老人生理情况相对良好,出行频率较大,在城市公共交通引导设施的研究和使用中相对具有代表性,并以此为模型建立用户画像,见图1。
  定义用户角色后,使用同理心地图(见图2)进行分析提炼,可发现用户行为背后的深层次动机,由此发现他们的真实需求。
  (二)老龄群体出行引导需求界定
  老年人在出行引导过程中会产生多种情绪,而这些情绪会影响用户探索使用引导设施的方式,因此采用情感化的设计理念来界定用户的出行引导需求。体现在适老性出行引导需求中,即为本能层面的适用需求、行为层面的满足需求和反思层面的愉悦需求三方面[5]。
  本能层面的适用需求主要是指目标用户对各类交通信息的可感知、可获取的需求。行为层面的满足需求主要是指目标用户在使用引导服务设施时在行为动作感知层面的易用性需求。同时也要根据目标用户的生理心理特点,有意识的做区别于普通大众的引导设计。反思层面的愉悦需求主要是指城市公共交通引导设施服务要使用户在出行过程中产生安全感和可靠感,提高目标用户的自发性出行意愿。
  四、城市公共交通适老性引导设施设计策略
  (一)适用于用户生理的信息感知
  适用于用户生理的信息认知是指引导设施及信息的传达能够达到老龄群体生理上的基本适用,即满足本能层面的适用需求。具体可从引导信息的识别、引导信息的整合两个方面来满足。
  引导信息的识别是指能让老龄群体更容易的获取引导信息,帮助他们克服获取引导信息过程中的视觉障碍、听觉障碍或行动障碍。如通过材料的质地、肌理等引起的温觉、振动觉等触觉信息以及音调、音量等听觉信息来传达。
  引导信息的整合是指通过目前的科技,在老年人出行过程中加强信息采集,并将零散引导信息进行一定的整合。根据调研发现,60岁-69岁阶段的老人可以简单的操作智能手機,因此可利用GIS定位技术、传感器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等,测量交通或公交车内人流情况以及引导线路周边的服务设施信息,并将数据显示在相应的引导设施及用户的个人设备上。可设计一款出行引导APP,将线上引导和线下引导两种形式并列进行,然后通过上述传递方式随时提示与反馈给用户,以保证引导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二)满足用户心理的行为认知
  满足用户的差异使用行为是指在满足用户基本生理属性的基础上根据其特有的思维、使用习惯和行为特征对引导设施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以对应行为层面的满足需求。
  满足用户的差异使用行为应着重增加信息传递的无障碍。例如在盲道或者寻路引导线的设计中,除了保证其连续性外,还应尽量避免单线、曲折或不规则形式,尽量减少信息传递的复杂程度。同时结合最新科技增加多元化交互方式,并将交互层级变浅,避免让宽而深的交互功能成为用户的负担。
  (三)提升用户价值的自我评价
  提升用户的自我评价是指让用户在出行中感到幸福并提升对自我的认识,增加其出行意愿,帮助他们更好的融入社会,即满足反思层面的愉悦需求。可通过增加出行安全感实现。
  增加出行安全感可通过对老年人出行信息透明化来体现。例如可将电子公交站牌里显示的剩余到站数优化成为具体时长,并显示在引导设施和用户个人智能设备上,让用户可以自由安排等待时间。
  五、结论
  本研究从老龄群体的特征出发,在系统的调查研究分析基础上规划设计脉络,以满足老龄群体切实出行引导需求为核心目标,制定出情感化的设计策略,同时也为适老性城市公共服务的研究体系带来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研究所.城市导视系统设计[J].城市文化,2004,01(11).
  [2]赵晓征.养老设施及老年居住建筑——国内外老年居住建筑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吴国荣.老年人对室内色彩环境的需求特征研究[J].设计,2019,32(11):67-69.
  [4]董正升.老年人的心理需求[J].中国社区医师,2010(24).
  [5]DONALD A N.设计心理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那彤(1991-),男,满族,河北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工业设计工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800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