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立足核心素养,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祖花

  【摘要】本文主要以立足核心素养,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立足核心素养,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重要性为主要依据,从充分发挥指引作用,鼓励学生语言表达、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6-0053-01
  1.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相关概述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主要是指把语文能力作为核心的一种综合素养。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初步审美能力。语言理解能力,主要是指对文本的主要内容进行读懂,对文本表达特点进行了解,对优美和有新鲜感的语言材料进行学习和积累,具有初步语感。语言运用能力,主要是指在特定语境中,结合任务要求,在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中,通过对自己获得的言语活动经验,进行顺畅的交流。思维能力,主要是指在阅读和表达中,自主思考,通过想象对客观事物形成初步的认识和评判意识。初步审美能力,主要是指对汉字美进行感受,对人性美进行感受,具有初步审美体验。
  2.立足核心素养,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重要性
  2.1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立足核心素养,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部分文本的理解难度对于小学生来讲较大,例如古诗词。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运用、语言理解、语言思维、语文审美。其中语言理解可以使学生对重要的文本含义进行理解,语言运用可以使学生对组词造句的奥妙进行感悟,语言思维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感,语文审美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情感体验[1]。
  2.2有助于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
   在新课改背景下,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仍然利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发挥,并且还会影响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语言教学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讲解的内容往往都是和考试内容紧密相连的。长期以往,学生会对语文学习产生厌烦的心理。而核心素养涉及到的内容较多,其中包括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初步审美能力,教师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时,会对教材以外的资源进行运用,可以有效丰富教学内容,使语文课堂变得更加饱满,进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
  3.立足核心素养,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
  3.1充分发挥指引作用,鼓励学生语言表达
  小学生正处于发育的特殊阶段,在该阶段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筑造学习之路,为学生指引正确的学习方向。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想要有效立足核心素养,构建高效课堂,就需要多提供给学生一些语言表达的机会,进而使学生可以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变成为语言实践。在实际教学中,小学语文教材是立足核心素养的重要素材,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延伸教材內容,通过借题发挥,对学生的学习空间进行拓展,进而在使学生形成良好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
  例如,在讲解“揠苗助长”、“亡羊补牢”时,在课前,教师可以指引学生进行预习,做好以下几项工作:其一,对课文中的生词进行查阅,对陌生字词的读音进行明确;其二,对课文进行通顺朗读,对课文内容进行了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实际预习情况进行检验,指引学生朗读课文,进而提升学生的语言思维。并且还需要注重考查学生理解重点字词的情况,进而提升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然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预习情况,针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和难点问题进行讲解,进而提升课堂教学针对性。在学习完这两则寓言故事以后,教师对学生进行开放性提问:通过学习这两则寓言故事,我们学到了什么?这两则寓言故事对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意义?并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3.2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进而使学生可以和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把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相融合,为学生营造真实的情境,使学生可以在真实的情景中,集中注意力,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立足核心素养,构建高效课堂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还可以为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进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马银平.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综合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06):13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836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