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西安市高端创新人才引进机制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就西安市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的现状及战略发展的实际为出发点,深刻剖析了西安市科技人才引进存在的问题和现有的政策,借此优化西安市科技人才引进的机制策略,从而加快西安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步伐,助推大西安经济社会的快速良性发展。
关键词:创新人才;引进机制;高端人才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人才认定、分类评价的文件,各地政府为了更好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不断优化人才引进的政策与措施,加大人才引进的投入与力度,提高人才引进的数量与质量。科技人才作为人才中最具创新能力的、社会贡献度较大的和影响范围交广的一类人才,更是得到各地方政府的重视与青睐。
为进一步加快国家级中心城市建设步伐,西安市政府陆续出台系列“人才新政”,如“人才新政23条”“优化高层次人才服务工作的十三条措施”等等。人才引进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特别是高精尖的科技创新人才,主要集中在互联网、生物科技、航空航天、康复医疗和汽车制造等方面。虽然取得一些成绩,然而,还暴露出与沿海、东部发达城市的人才引进与使用的差距,即引进的人才结构不尽合理、人才干事创业平台不完善、人才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尤为突出。目前,西安市不仅下大力气从国(境)外、省外引进大批科研创新人才,同时充分利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众多这一优势,强化了省内人才的培养培育。为早日形成与国际化大都市、国家中心城市、“一带一路”创新中心和“三中心两高地一枢纽”的城市定位相适应的人才发展体系及人力资源优势而努力。
一、西安市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的现状
1.科技人才引进的现有政策
西安市政府发布的《西安市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打造“一带一路”人才高地若干政策措施》文件,围绕“三区双创”与“364”产业体系,从目标要求与人才引进培养、奖励、服务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多条人才新政,以形成并放大有国际影响力的人才聚集效应。西安出台的创新创业与人才、户籍等系列政策,打造了海内外人才双创的福地,能够最大限度地留住人才。在人才引进方面,将人才分为A-E五类,根据项目规模对参与双创的D类(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类人才)人才一次性给予每人2-5万元项目资助。除此之外,设立以才引才与项目引才等多元化引才机制以及“西安伯乐奖”奖项。
2.引进人才的总量、结构与分布
围绕“5531”计划展开引才育才工作,并投入38亿元,预计在五年内引才育才约100万名,其中引进D类才10万名、E类(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类实用型人才)人才80万名。到2021年设立中西部引领的人才引进培育与管理服务等多项机制,不断放大人力资源优势。2018年全年,西安共引进培养D、E类人才24304人,培养8350名高技能人才;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共计2139家)比上年增多300家;技术市场合同交易额1028.33亿元;全市众创空间(共计1156个)比去年增多734个,面积(共计328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多1892万平方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活动人员(共计3.45万人)比上年降低13.6%,其中研发项目人员(共计3.16万人)降低8.5%,研究人员(共计1.55万人)降低9.4%;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合计2.57万人年,下降6.0%;大中型企业R&D人员(共计2.88万人)比上年下降15.8%,占全部工业企业R&D人员的83.3%;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合计2.22万人年,占全部工业企业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合计的86.5%,下降7.7%;小微型企业R&D人员(共计0.57万人)下降0.9%,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合计0.35万人年,增长8.1%;R&D人员在人力投入最大的行业共计9576人,包括航空航天、铁路及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占总R&D人员27.7%,比上年下降18.8%;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合计8553人年,占到全部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合计的33.3%,下降11.0%。
3.科技人才的使用情况等等
首先,科技人才分布不合理,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的示范基地竞争力大,导致科技人才地区分布不合理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其次,人才配置率低,产学研严重脱节,其中高等院校与科研院的科技人才数量众多,并处于主体地位,导致人才力量难以形成整体实力。超过60%的科技人才以前沿科学研究、基础科学研究为主,其余人才以应用型研究为主。但实际上,科技人才的利用率低,与企业合作的人才处于涣散与自发的工作状态,产学研严重脱节。最后是人才老龄化问题严重,年龄结构不合理,急需培养青年科技人才。
4.科技人才配套的服務保障落实情况
从人才培养入手分析,鼓励院校与培训机构围绕产业行业发展设立适用型专业,加大创新科技人才培养力度。从奖励激励入手分析,进一步完善了人才分类评价机制,注重评价应用能力指标。通过“西安英才奖”向有突出贡献、获得省级国家科技进步奖的个人或团队给予30-150万不等的奖励。从服务保障入手分析,设立了“直通市领导”“帮办制”“清单制”等工作机制,为人才免费提供人才政策兑现、社保医疗教育、落户、创办企业等帮办服务。以提供人才公寓、发放购房等方式满足住房需求。施以“绿卡通”制度满足人才生活服务需求,在子女就学于医疗落后等方面开设绿色通道。
二、西安市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存在的问题
1.理念的问题
人才引进理念直接影响人才发展,西安市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理念相对滞后,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刚性理念根深蒂固,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忽视了和谐、人性化、发展性理念的融入。尤其是针对科技人才而言,在于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而不能遏制个性化发展。二是领导层人员忽视对科技人才引进的重视,不注重人才潜能激发,破坏了人才良性竞争环境,希望其按部就班工作,使其工作主观能动性随之下降。 2.机制问题
企业缺少人才资源开发经验,导致人才体制机制创新步伐停止不前。首先是管理体制滞后,用人标准单一,依靠职称与学历等指标用人,忽视人才专业水平与能力。竞争选拔机制缺失公平公正,导致有发展潜力的人才被埋没。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忽视人才后续培训教育,限制了人才可持续发展。其次是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评价程序与标准不透明,考核结果未与薪资待遇挂钩,人才个人价值得不到体现,工作创造性直接受到影响。最后是奖励评价机制缺失,对人才吸引力低。
3.政策保障的问题
首先是开放适用的人才政策尚未成型,人才激励与培养项目等人才政策上并未作为一视同仁,职称评定等政策未做到倾斜照顾。其次是政策资源有待整合,单项政策分散,不合时宜的规定普遍存在,人才引进培养与评价激励等人才引进环节的政策缺少系统性,导致政策聚集效应难以最大限度发挥,企业对政策的贯彻力度相对弱化。最后是政策单一,低门槛落后人才引进政策实施后,相对人才质量更注重人才数量,在精神与物质激励方面无法满足人才需求。除此之外,户籍与社保等制度改革进程缓慢,并未有效消除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
4.资金的问题
西安市将科技创新与人才开发资金投入放在优先位置,真正实现了人才优先保障,但监督机制尚未完善,资金是否花在刀刃上,是否产生了最大效益无从考究。评审管理机制尚未完善,未对科技人才资金使用层层把关,以确保资金规范运行。
5.管理服务的问题
西安市各行业领域并未对国内外科技创新人才设立以服务为导向的管理模式,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青年人才境外研究班、领军人才培训班或高级研究班、创业人才联盟、科技专家库建设等服务项目尚未落实。除此之外,全方位服务与全流程管理等人才引进管理服务机制应当加强创新。
三、改进西安市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策略
1.合理发挥地区协同发展优势,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科技人才的聚集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具有互相推动的关系,从一个角度來看,前者能够推动后者的发展,而后者能够推动前者的达成。西安市在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引进工作加以创新时,应当对高新技术产业予以足够的重视,通过研发技术、投入科研和颁布有关的优惠政策等,来实现产业的升级和发展。除此以外,应当对技术成果的应用和保护系统进行持续的改进,以保证产业实现稳步的发展,将更多的机会提供给优秀的人才。
2强化引进人才的创新理念与意识
国内对人才引入的创新意识进行强化时需要基于官产学联动体制。不应该只依据称职和学历等刻板的标准进行权衡,应该综合考虑人才的素质、对社会的付出和能力。比如,利用工作经验和工作经历及能力评估和引入具备海外工作背景或学习的人才。引入人才时可以灵活设置招聘时间以及招聘过程,实行招聘模式的多样化。层面高、人才的匮乏与用人企业之间应该充分的了解对方,保障双方的满意程度。
国内的创新型高层面人才,尤其是国外的高层面留学生,不仅具有高技能,并且在价值观念和社会文化的角度具备特殊取向。只有省内注重培育、评估、引入人才的策略方面以及设定有关对策,保障人才全面施展才华。只有对人才服务系统进行改进,才可以引进具有创新技术的人才。对此,西安市应当全面的优化并整顿人才引进的制度与策略,不断推出优惠政策并投入资源。同时,应当联合各个行业与领域,将专业的服务提供给有关的科技创新人才。除此以外,还应当将健全的保障制度提供给人才,其中包含前途发展保障、经济生活水平保障、和保护知识产权等。
3.着重培育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
发达国家非常看重引入创新型人才的观念,以及构建和培育城市、企业文化。比如,美国对人才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方面,利用人才管理与使用进行充足的发挥;日本对人才的隶属感进行着重培育等。确保人才策略体制实施以及理念得到贯彻,必须依靠协调发展的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实施策略体制。为了让更多的人才向西安贡献、了解西安、喜爱西安,省内的应该实行的策略方针是走出国门,对省内的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进行宣扬。
4.加强留学生的培养和引进工作
吸引在国外留学的学生回国创业是引入国外高层面人才的第一步。近几年,国内也正在激励留学生回家创业、就业,对吸引海外留学生的力度逐步增加。国内可以为回国的留学生提供创业资金支援,主要包含减免场地租金、优惠税收、科研费用、资金担保等方式。为了将支持留学生回国的策略开展持续的改善,政府应该去国外的高等院校招揽杰出的留学生,促进引智引才工作能够走出国门,或者在国外创办科研组织联合院校等方式,合理有效的培育和吸引留学生。
为了给留住、吸引、引入的人才创建优质的境况,应该按照国内的经济发展策略,将引入人才策略和认知进行融合,对人才引入认知进行普及,对省内的人才需求进行满足,人才理念进行创新。坚定“只求所用,不求所有;只求常来,不求常在”的理念引入人才,重视引入体制的弹性,创建常态化人才引入体制,国内可以对先进国家的做法进行学习。构建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良好气氛,为引进国外人才进行铺垫,以建设“高速公路”的方式引入国外人才。
西安市充分把握了区域共同发展的优势,它分别体现在人才价值、科技发展环境和经济等领域。所以,将地区共同发展的优势充分展现出来,对人才服务系统进行持续的改进,有利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四、探索西安市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培养的新模式
1.强化柔性引进科技创新人才力度
首先,搭建人才聚集洼地平台,围绕重点产业引才,通过人才链强化产业链。围绕重点项目引才,通过引项目转变为引人才。紧抓重大战略引才,通过人才聚集加大人才培育力度。围绕领域引才,通过强化内力最大程度激发原动力。其次,通过发挥人才智囊作用,强化科技攻关,或是通过深化院地合作,积极开辟人才潜能施展天地。最后通过政策机制支撑、服务机制保障、关爱机制完善等为人才双创提供有力保障。 2.努力培养产学研高端人才合作
将重大核心技术作为前提条件,进而聚集企业的科研、高校技术和企业技术,帮助企业与院校实现密切联合,进一步革新技术水平。西安市应当将建设国家和城市的高段科技人才创新创新创业基地作为重要内容,进一步构建产、学、研的联盟,通过引进各个行业的专家,来为各个地区培养紧缺的高端人才,通过有效的衔接产业与学科来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持续探索培养高端创新人才的途径,通过科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
3.扶持重点培育产业的科研创新团队建设
首先,完善遴选机制,技术型团队遴选指标以评价技术创新现有水平及背景为主。其次,优化支持措施,包括经费资助、科研立项与条件建设、成员培育、表彰奖励等支持措施;在其基础上,给予健康查体与带薪休假等支持措施。最后是绩效评价,通过定期评估与监督检查等方式实现团队动态管理,实施团队滚动发展,对评估合格的团队给予支持。
五、结语
科技的创新能够有效地带动产业升级,推动生产技术进步并助推地区经济高速发展。西安市应当充分发挥其人才资源上的优势,不断完善人才引进与培养管理服务体系,强化引进科技创新人才的管理考核机制,提高科技创新人才的科技成果产出比,加强引进人才的各项配套保障措施执行力度。要充分将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联合起来,将政府的奖励机制作为导向,在健全人才奖励机制时,应当以奖励社会力量和用人单位为主,持续完善激励保障制度,充分实现人才的价值、充分结合工作业绩、对人才的合法权益进行激发与维护。创新优化人才引进的体制机制,就是要合理的规划人才引进发展策略,不断提升人才引进的数量与质量,将人才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将发展优势彻底转变为经济增量,经地区经济的增量转变为城市發展的又一动力,从而使西安市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才制度优势,支撑和服务“品质西安”和国际化大都市建设。
参考文献
1.唐潇,穆晓龙,史玲燕,崔涛,崔硕丹.河北省科技创新人才吸引力评价及其引进政策优化研究.智库时代,2019(21).
2.苏金金.天津市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研究.山西财经大学,2019.
3.高显扬,周尊艳.我国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政策研究.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01).
4.李良成,于超.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广东省科技创新人才开发政策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8,38(05).
(责任编辑:王文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869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