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特色景观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中国正在多角度、全方位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使得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特色景观在风景园林设计规划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乡村和城市也在保持可持续发展,但在乡村景观设计规划及发展中存在丢失文化及破坏生态等问题。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特色景观现状和优势,提出了保护乡村资源的建议,以促进农业农村综合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景观;设计规划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07-0085-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占地面积是建设用地的3.45倍,农村居民一般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但城市是中國发展建设的重要区域,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劳动力及人才不断地从农村流向城市,使农村出现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目前,环境治理和园林景观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1]。乡村振兴战略指出人与自然要和谐共生,走绿色发展道路。从乡村振兴战略角度出发,通过合理设计规划,改善环境,丰富乡村景观,彰显乡村特色。
  1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特色景观的优势
   乡村特色景观比较自然,而城市景观需要规划设计,运用乡村特色景观解决人文、经济、自然等问题,保护当地环境,调整区域空间布局,促进经济发展,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动风景园林设计规划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乡村景观具有文化性、实用性、整体性及独特的艺术性等特征,通过结合风景园林、生态学等理论,改善农村环境,发展传统文化,在紧跟时代潮流的同时,也要保留乡村特有的艺术气息,这样能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减少人才流失,解决“空心村”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具备当地风土人情、历史典故的景观,是农村对传统文化的有效继承。
  2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特色景观现状
  2.1  乡村文化和特征缺失
   乡村景观一般是“人文+自然”相融合的一种综合景观体现,以改造自然景观为基础,融合人文景观,在文化、社会、经济、人口、自然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适应现代化发展的乡村特色景观,通过乡村特色景观建设来推动乡村振兴。但是,当下乡村总体规划水平较低,存在乡村特征缺乏的问题。例如大多景观设计采用大片树阵种植,导致乡村在交通、文化活动及生产生活等方面无法用景观设计规划进行空间上的交流穿插,缺少灵活的空间流通形式,不同区域功能之间的联系也缺乏合理的规划与引导,致使乡村整体缺乏自由、亲切的氛围。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乡村特色景观的传统文化特征也在流失。在景观规划设计中,普遍存在重经济、轻文化的现象,使乡村失去原有的纯真,例如建造大量仿古建筑,却与乡村历史文化毫无关联,仅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抛弃了当地的特色文化。
  2.2  不合理利用资源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树木、河流、山体、梯田等乡村资源不合理的利用及开发,使这些拥有地域特征的元素不能最大化彰显具有生态性和审美性的乡村景观,取而代之的是生态失调、乡村自然的退化。目前乱砍滥伐已导致很多森林消失,农村开发导致农田面积大幅度减少。
  3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特色景观的设计规划
  3.1  生产性规划
   在乡村生活中,因为农事活动融入了田园风光的元素,所以人们对其非常了解,在其影响下,农耕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转变成了景观模式。与众不同的绿色、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模式正在兴起,农村景观在乡村生产性规划下与休闲、观光等产业相结合,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农村经济结构也得到优化。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完成生产性景观规划,重在实现风景模块。对区域进行景观设计规划时,可以融入乡村景观元素,为游客提供吃、住、游、玩等服务,在提高乡村经济水平的同时,游客的需求也得到了保障。例如将大面积的水果种植区域规划为水果园,增加田间道路,使游客进入园中游玩,自行采摘新鲜、安全的水果。借助乡村景观开设农家乐,不仅使当地原有风貌得到有效的保留,还使村民在农闲时能够增加经济效益,逐步缩短城乡发展的差距,最大限度凸显了风景园林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价值[2]。
   这样的发展模式,一方面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另一方面也形成了景观,在景观规划中体现农事活动,可以丰富风景园林建设的内容。
  3.2  区域规划
   乡村特色景观规划的核心区域是居住区,包括田园山水、传统文化等方面。在对乡村分区域进行规划设计时,保留原有住宅风格,统筹协调区域规划,以生态文明为理念,尽可能减少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将设计、风格、功能与当地特色乡村文化相结合,注重保护,谨慎拆除。
   在区域规划中,乡村风貌在振兴战略的实施下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但部分传统文化也被遗弃。在设计规划时,对乡村文化应本着保护的原则,使其在跟随时代发展的同时,不断传承与发扬原有的文化特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成为新型的乡村文化,充分凸显乡村人文景观的情怀。例如在对云台山区域进行规划设计时,设计人员利用与花果山相连的地理优势,将古代神话故事与当地景观融合,打造具有神话色彩的乡村特色景观。
  3.3  乡村绿化
   乡村绿化的重点是自家庭院和道路。
   (1)庭院绿化。在不影响采光的前提下,可以在庭院中选择低矮的植物,如花篱、树篱、多年草本植物或者具有经济价值的果木蔬菜,并且应当结合当地条件进行合理配置。面积较大的庭院可以将花灌木与乔木结合,形成高低错落的视觉效果。
   (2)道路绿化。对道路进行绿化,减少噪声、美化环境。主干道路绿化应选取树冠浓密、飞絮较少、病虫害不易复发的树种,结合当地实际条件合理配置。在经济条件较好地区,可以选择龙柏、火炬树等观赏性较强的树种;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选择适应性较强的树种,如金银木等耐荫的树种。
  3.4  自然规划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特色景观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应遵循自然规律,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复功能,尽可能减少人工对原有自然景观的过分干预,应做到自然为主,人工为辅,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4  结束语
   在对乡村景观分析的基础上,对乡村景观设计规划价值进行了探索,得出乡村景观建设的途径。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一方面丰富了景观内容,另一方面继承发展了乡村特色及文化,这是现代与传统景观规划设计的区别。集审美、生产和自然于一体,使景观设计方式更加多样,突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对于提高人们生活以及对经济健康发展的作用,为城乡发展提供了保障。
   在原有传统景观规划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自然与文化的交融,开发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景观规划理念,使人们在欣赏现代艺术设计规划的同时,还能够体会历史文化的内涵。
  参考文献:
  [1]吕雅静.社会主义新农村园林景观规划原则初探[J].现代园艺,2017(1):103.
  [2]周云婷,杨茅矛,石锦安.基于乡村景观的聚居地规划设计研究——以达州市大竹县乌木镇分水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9000-90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891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