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物流发展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提要] 本文通过指出农村物流的内涵,阐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农村物流的重要意义,剖析农村物流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乡村战略背景下完善农村物流网络节点体系、培育农村物流经营主体、优化农村物流配送模式、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等农村物流发展路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物流;发展路径
   基金项目:2018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项目编号:HB18YJ029)
   中图分类号:F259.2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1月16日
   一、农村物流的内涵
   农村物流区别于农产品物流,农产品物流是指农村出产的农产品为对象的物流服务,一般是指农产品如何销售、流通至消费者手中的输出物流,主要是农产品流通、销售到城市居民手中的物流;农村物流又区别于农业物流,农业物流是指服务于农业生产的物流活动,一般是指农业生产资料的输入物流,即农业生产资料如何流通到农村的过程;农村物流还区别于城市物流,它是相对于城市物流而言,属于区域物流的一个研究范畴。笔者认为,农村物流是指为农村居民的农业及其他经济生产、生活资料等提供物流服务一切经济活动的总和。
   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农村物流的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建设现代化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体系”、“加快农村公路、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如此,物流作为乡村基础性、支撑性产业,对推动农村流通现代化,农产品的“外出”、农业生产资料及农民生活资料的“进来”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大力发展农村物流,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加快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只有流通现代化,农村物流做到“物畅其流”,才能够有效解决农产品外销问题。要加强农产品销售物流过程中的分级、包装,建立农产品销售公共信息平台,各级各类物流企业服务网点延伸到末端农村,各类市场主体构建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农业产业模式,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物流,可带动农产品加工业、冷链物流业、电子商务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体系,真正实现产业振兴。
   (二)大力发展农村物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这就要求城乡之间要素互相流动、交换。很显然,物流业是实现要素流动的重要桥梁,农村物流是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品质、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构建共同繁荣新型城乡关系的重要纽带。一方面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就要求农村物流更加快捷、高效,有利于物流业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农村物流的发展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加速器”,构建农业生产资料及农民生活资料到农村和农产品销售到城市的双向城乡物流配送一体化服务体系,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物流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乡村物流发展的基础。物流道路方面,根据交通运输部下发的《关于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意见》的目标,到2020年,我国乡镇和建制村将全部实现通硬化路,基本建成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农村物流网络。但是笔者经过实地调查发现,村与村硬化路的路宽不标准,有的村路面很窄,路基高于田地,家用轿车会车都要谨慎慢行,更何况货车了。所以,通路不难,难得是通路的标准是否合规,是否能够满足物流的需要。物流节点方面,产地集配中心、冷链设施等建设落后,农产品的分级、包装、冷藏、运输等设施与技术还很不完善,产地流通加工、预冷处理能力亟待提高。
   (二)农村物流市场主体发育滞后。农村物流市场主体主要有传统的邮政、流通企业、农村经纪人等其他共同存在的多元化局面,但市场主体规模较小、市场覆盖面较窄、随意性较强,不能有效地满足农村物流市场的需求。尤其是缺少大型物流主体和龙头企业,不能有效地发挥农产品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带动作用。除此之外,农户小规模、分散化的种植,供给侧主体小而多,农业生产合作社还没有完全的落地生根。农业生产缺乏合理规划,不能够实现标准化,容易造成品质低、农药残留高、食品安全无法保障,没有和市场有效接轨。
   (三)缺乏农村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信息是农村物流高效、精准运作的基础,也是实现乡村振兴信息化的必然要求。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在农村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方面严重滞后,借助先进信息化手段提升农村物流水平的能力还很弱。一些先进物流技术如射频识别(RFID)、物联网等在农村得不到有效应用,即使是GPS定位也不精准,难以提供有效、精准的信息决策支持。如何构建适应城乡物流融合发展的物联网、大数据的信息平台,是加快农村物流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物流发展路径探析
   (一)完善农村物流网络节点体系。农村物流网络是指基于物流基礎设施(仓储配送、中转分拨、车辆集散等),包括路网、信息网、节点等综合物流服务网络系统。路网方面,要加强农村物流路网干线的规划建设,标准化建设行政村之间的公路,提档升级,保证路宽,考虑长远发展;信息网络建设方面,农村物流信息平台可整合相关部门和行业的站点、运输等物流资源,通过网络互联,最终实现物流节点共享;节点建设方面,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体系。要优化县一级的仓配中心、分拨中心、快递中心的建设,整合现有的节点资源,重组枢纽功能。完善乡镇和行政村的服务网点,加快建设乡镇运输服务站,很多快递公司不到农村,说明规模经济不明显,所以要整合快递资源,在县级可建设物流中转点,最终实现到村民的“门到门”末端配送。
   冷链物流体系方面,应建设适应农村鲜活农产品“上行”的全程冷链,各地应通过整合资源、科学规划布局,大力发展产地冷藏、冷冻运输、冷库仓储等冷链物流,构建完善的鲜活农产品冷链销售体系,实现城乡市场需求、供给高效流通的双赢局面。    (二)培育农村物流经营主体。目前,农村物流运营主体经营规模小、分散化、网络覆盖能力弱,不能有效满足农村物流市场需求。首先,支持和促进农村物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培育有带动效应、辐射范围广的龙头企业,以其为核心构建农产品及农业生产资料供应链,建立一体化、全方位、多层次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其次,支持和促进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构建当地的特色产业联盟,充分发挥流通主体的作用,推进农产品流通的规模化、标准化,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农业经营主体还需与销地批发市场、电商企业等融合发展;最后,支持和促进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截至2017年底,全国建立村级电商服务站近50万个,覆盖了约2/3的行政村。但部分村级电商服务站点选址不科学,重复建设。服务站点应注重运营管理,县级公共服务中心应有信息统计方案,通过互联网平台将村级服务站的“三农”数据整合、分析、应用,具体可分析本地农产品销售市场情况、农业生产资料应用情况等,根据数据分析参考可对本地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真正实现电商服务站点的价值,助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三)优化农村物流配送模式。由于农村物流的分散化、地域化特征,所以应鼓励物流配送企业合作布局,推进共同配送,整合分散化的资源,避免空载运输问题,避免独自设点成本高的问题。可借助、委托农村综合服务站、村委会等公共服务机构代办。如村有布点的大型商超,应依托其配送网络推进城乡一体化配送,打通农村、城市双向物流快捷通道。
   (四)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2017年底,商务部、交通运输部等联合制定了《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计划(2017-2020年)》,计划到2020年,初步建立高效集约、融合开放的城乡高效配送体系;2018年初,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健全以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乡镇配送节点、村级公共服务点为支撑的农村配送网络。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均在引导农村物流和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尤其是“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从流通方面打破城乡之间的信息壁垒,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主要參考文献:
  [1]张晓林.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物流发展路径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8.12.
  [2]林锦.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分析[J].时代经贸,2018.3.
  [3]左晓芬.“互联网+”农村电商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2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7000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