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噻呋酰胺处理种子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杨红福 姚克兵 束兆林 陈宏州 周华飞 庄义庆

  摘要: 为探讨利用噻呋酰胺进行水稻种子处理以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可行性。通过室内毒力测定、盆栽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测定噻呋酰胺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药剂拌种对种子的安全性及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结果表明,在水稻直播和育秧移栽2种栽培方式下,24%噻呋酰胺悬浮剂(SC)以不同比例拌种处理均能够有效预防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和危害。噻呋酰胺1.0~1.5 g/100 g种子拌种,对水稻发芽安全无药害,对抽穗期水稻纹枯病的防效为86.49%~94.03%,药剂持效期达110 d,而且收获稻谷中噻呋酰胺检测为未检出。说明采用噻呋酰胺进行种子处理防治水稻纹枯病是安全高效的。
  关键词: 噻呋酰胺;种子处理;水稻紋枯病;防效
  中图分类号:S435.111.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0)05-0107-03
    水稻纹枯病是全世界水稻产区的重要病害。在我国由于施氮水平的提高,水稻纹枯病几乎危害所有水稻种类。在水稻生长过程中,一般须采用化学药剂(如己唑醇、氟环唑等)茎叶喷雾防治2~3次[1]。频繁的施药作业不仅给水稻种植者增加沉重的体力负担和经济负担,而且极易造成农田面源污染,严重威胁稻米的质量安全。种子处理是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适用于种传、土传及苗期病虫害防治的经济有效的措施。与其他农药田间应用方法相比,种子处理技术是植物病虫害防治中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它用药少、对人畜和环境影响小,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
  长期以来,水稻种子处理技术主要针对种传病害和水稻苗期病虫害防治进行药剂开发和技术研究,如采用多菌灵或咪鲜胺浸种防治水稻恶苗病,采用杀螟丹浸种防治水稻干尖线虫病[3-4]等;但利用种子处理的方式进行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文献仅有氟唑菌苯胺[5]包衣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报道,采用22.4%氟唑菌苯胺种子处理悬浮剂(SC)有效成分 1~3 g/kg 种子,拌种87 d后,对水稻纹枯病病指防效为65.2%~83.7%。为有效降低农药用量,减少田间用药次数,研究并明确噻呋酰胺水稻种子处理全程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技术和方法,笔者经过2014—2016年共2年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水稻品种
  试验用水稻品种为武运粳23,市售。
  1.2 试验药剂
  主要试验药剂有24%噻呋酰胺SC(市售,美国陶氏益农公司)、20%井冈霉素A可溶性粉剂(武汉科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3 供试水稻纹枯病菌株
  水稻纹枯病菌株由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植保研究室从行香试验基地水稻纹枯病病株中分离并纯化所得。
  1.4 处理设计
  1.4.1 药剂处理后水稻发芽率的测定 24%噻呋酰胺SC 0.675、1.350 g/100 g噻呋酰胺种子拌种;对照(不用药处理)。采用滤纸法检测各处理的发芽率[6]。
  1.4.2 噻呋酰胺对水稻纹枯病菌毒力测定 用丙酮溶解供试原药,用前加8%吐温80制成母液。将药剂母液用灭菌水稀释成梯度浓度,制成所需浓度梯度的PDA平板。将供试菌株在PDA平板上 25 ℃ 预培养5 d,在菌落边缘近1/3处打孔制成直径5 mm的菌碟,分别接种于含药的PDA平板上,每处理重复3次,以不含药平板为对照。25 ℃培养 3 d,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
  1.4.3 盆栽接种试验 24%噻呋酰胺SC 0.169、0.338、0.675、1.350、2.700 g/100 g种子拌种;对照(不用药处理)。
  1.4.4 田间小区试验 24%噻呋酰胺SC 0.5、1.0、1.5 g/100 g拌种;对照(CK);以井冈霉素有效成分60 g/hm2分蘖末期(7月26日)叶面喷雾作为常规防治处理。
  1.5 试验方法
  1.5.1 种子处理防治水稻纹枯病盆栽接种试验 稻种拌种后,2015年6月5日随机选取150粒拌种后的种子进行盆栽试验。装填试验盆栽土采自行香试验基地水稻田土壤表层,土壤pH值为7.2,有机质含量为1.18%,壤土。盆栽试验用桶直径为 35 cm,高为32.5 cm,每处理重复3次。播后10 d水稻出苗后计数每个桶里苗数,计算出苗率。然后间苗直至每个桶里剩余5株稻苗用于后期接种试验。于9月10日水稻孕穗期接水稻纹枯病菌饼[7],每桶接5株水稻,15 d后调查纹枯病发病情况。每天观察桶中水分条件以防水稻干枯。
  1.5.2 不同栽培方式下种子处理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小区试验
  田间小区试验于2015年5月28日进行,试验地点为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行香试验基地。
  旱直播:不浸种,干种子按照“1.4.4”节处理内容拌种后直接播种到大田。以井冈霉素有效成分60 g/hm2分蘖末期(7月26日)叶面喷雾作为常规防治处理。小区面积33 m2,每小区播种200 g,共设3个重复。共15个小区。
  旱育秧移栽:清水浸种48 h后,将种子沥干水分,按照“1.4.4”节处理内容采用噻呋酰胺拌种,催芽1 d至露白播种于秧床上,每小区播种200 g,旱育秧方式育秧,20 d秧龄后移栽大田,大田小区面积33 m2。秧田及大田均设3个重复。以井冈霉素有效成分60 g/hm2分蘖末期(7月26日)叶面喷雾作为常规防治处理。共15个小区。
  水稻孕穗期调查各处理水稻纹枯病病指并计算防效。小区稻子收获后取样送江苏省农产品检测中心检测稻谷中噻呋酰胺含量。
  1.6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温室盆栽试验、大田小区试验等数据采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并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噻呋酰胺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
  经检测,噻呋酰胺对水稻纹枯病菌EC50为 0.02~0.57 mg/L,平均值为0.33 mg/L(表1)。
  2.2 24%噻呋酰胺SC处理对水稻种子的安全性
  由表2可以看出,采用24%噻呋酰胺SC 0.675、1.350 g/100 g种子拌种对水稻发芽率及出苗率无影响,秧苗无药害出现。
  2.3 24%噻呋酰胺SC处理水稻防治纹枯病效果
  水稻种子采用24%噻呋酰胺SC拌种直播于盆栽中,水稻抽穗期接种水稻纹枯病菌饼,每处理接种5株水稻。试验结果表明,接种后对水稻纹枯病均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对照处理9月10日接种菌饼,15 d后调查,空白对照所有接种植株均发病,病株率为100%,病情指数为20.0,而采用24%噻呋酰胺SC 0.675、1.350、2.700 g/100 g种子拌种处理的水稻均不发病,病指为0。0.169、0.338 g/100 g种子拌种处理接种后纹枯病有一定程度的发生,其病指分别为6.7、4.3(表3)。
   田间小区试验结果:根据盆栽试验结果和降低农药用量原则,采用24%噻呋酰胺SC有效成分 0.5、1.0、1.5 g/100 g种子拌种进行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直播和旱育移栽方式下,24%噻呋酰胺SC有效成分1.0、1.5 g/100 g种子拌种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良好的防效,而且持效期可达110 d,水稻整个生育期不需要进行水稻纹枯病的防治。9月8日(抽穗期)调查,在直播栽培方式下,24%噻呋酰胺SC有效成分 1.0、1.5 g/100 g种子拌种处理,其水稻纹枯病病指防效分别为86.49%、93.04%;在旱育移栽方式下,24%噻呋酰胺SC有效成分 1.0、1.5 g/100 g种子拌种处理,对水稻纹枯病病指防效分别为87.30%、94.03%。2种栽培方式下,24%噻呋酰胺SC有效成分 1.0、1.5 g/100 g种子拌种防效优于井冈霉素常规喷雾处理(表4)。
  2.4 24%噻呋酰胺SC处理种子栽培收获的稻米中农残评价
  采用24%噻呋酰胺SC按照有效成分用量1.0、1.5 g/100 g 种子拌种后,采用直播、旱育秧2种栽培方式种植,收获的稻米送江苏省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按照GB/T 20769—2008《水果和蔬菜中450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稻米农药残留最终检测。2种栽培方式中噻呋酰胺未检出。因此,用噻呋酰胺进行种子处理防治纹枯病,稻米无农药残留,安全可靠。
  3 结论与讨论
  由于水稻生产中缺乏纹枯病高抗品种,药剂防治仍然是水稻纹枯病防控的主要措施。在水稻生长过程中一般需要2~3次茎叶喷雾防治纹枯病。相对于其他施药方式,种子处理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水稻纹枯病防治方法。
  种子处理可实现精准施药,能够显著减少施药次数和施藥量。用种衣剂来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报道越来越多,史建荣等报道了戊唑醇和烯唑醇处理种子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及对小麦植株的影响[8-10]。任学祥等报道采用噻呋酰胺处理种子对小麦纹枯病具有很好的防效[11]。
  本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噻呋酰胺进行水稻种子处理,播前拌种1次,在本试验设置的24%噻呋酰胺SC 1.0、1.5 g/100 g 2个剂量下,对水稻纹枯病防效达85%以上, 可有效防止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和危害,全生育期不需要茎叶处理防治纹枯病,而且收获的稻谷中未检出噻呋酰胺。
  参考文献:
  [1]段小莉,马 超,张力卜,等. 咪鲜胺、氟环唑及其混配对水稻纹枯病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J]. 植物保护,2018,44(4):221-225.
  [2]伍振毅,张一宾,张翼翾. 种子处理剂的现状、品种及发展趋向[J]. 世界农药,2015(3):29-32.
  [3]徐 瑶,李 鹏,刘洪亮,等. 水稻恶苗病菌对咪鲜胺的敏感性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6,28(3):12-16,55.
  [4]姚克兵,庄义庆,杨红福,等. 几种农药对水稻干尖线虫的毒力测定及田间控制作用[J]. 农药,2016,55(3):217-218.
  [5]王佳林,程国俊,王 玖,等. 不同剂量氟唑菌苯胺种子包衣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效果[J]. 湖北植保,2018(1):9-11.
  [6]万登琼,朱穆君. 不同发芽床和温度对水稻包衣种子发芽率的影响[J]. 种子世界,2015(6):36-37.
  [7]杨红福,张建华,王莉莉,等. 一种水稻纹枯病的接种方法[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0):103-104.
  [8]史建荣,王裕中,陈怀谷,等. 戊唑醇种子处理防治小麦纹枯病[J]. 植物保护学报,2000,27(3):231-237.
  [9]吴学宏,刘西莉,王 锋,等. 含戊唑醇种衣剂防治小麦苗期纹枯病的研究[J]. 莱阳农学院学报,2000,17(2):93-97.
  [10]金京京,齐永志,甄文超. 枯草芽孢杆菌B1514可湿性粉剂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及对土壤微生物区系和小麦产量的影响[J]. 农药学学报,2016,18(5):596-604.
  [11]任学祥,叶正和,丁克坚,等. 噻呋酰胺种衣剂防治小麦纹枯病效果及安全性研究[J]. 麦类作物学报,2015,35(11):1588-1591.
  收 稿日期:2019-01-30
  基金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编号:CX(17)3023];江苏省镇江市重点研发计划(现代农业)项目(编号:NY2016026)。
  作者简介:杨红福(1971—),男,江苏南京人,研究员,从事植物保护研究。Tel:(0511)80978079;E-mail:zjnksyhf@qq.com。
  通信作者:庄义庆,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植物保护研究。Tel:(0511)80978001;E-mail:yqzhuang@sina.com。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922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