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江苏沿海地区人工释放赤眼蜂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试验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于2019年在江苏沿海地区开展了赤眼蜂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试验研究,为人工释放赤眼蜂防治水稻虫害提供依据。结果表明,3次放蜂对稻纵卷叶螟卵的校正寄生率分别达44.44%、55.00%、57.14%;放蜂区、药剂防治区的保叶率分别为65.67%、85.84%。赤眼蜂放蜂效果受环境的影响较大,需精准的测报数据为依托,同时短时间内不宜单独用于防治稻纵卷叶螟。
  关键词:赤眼蜂;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02-03)-0100-02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上的迁飞性害虫之一,每年均给江苏沿海稻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1]。大丰区地处江苏沿海地区,沿海滩涂面积大,强对流天气多,是迁飞性害虫迁入的必经之路[2-3]。当前,稻纵卷叶螟的防治仍以化学防治为主,防治效果虽好,但化学防治也提高了稻纵卷叶螟的抗性,对环境生态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对我国粮食安全提出了挑战。当前,赤眼蜂成功应用于农业生物防治已有了不少的报道,在释放赤眼蜂防治稻纵卷叶螟方面已开展了不少的研究[4-6]。为此,笔者于2019年在江苏沿海地区开展了赤眼蜂在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中的试验研究,为人工释放赤眼蜂防治水稻虫害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田设在大丰区刘庄镇民主村江苏金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土地流转田内,该田长势均匀,肥力中等,前茬为小麦。
  1.2 供试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南粳9108,栽培方式为机插秧,6月18日移栽。供试赤眼蜂种为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n Ashmead,由北京昆天格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防治对象为稻纵卷叶螟。
  1.3 试验设计 试验田设放蜂区、药剂防治区及不用药对照区3个处理,放蜂区面积2hm2,药剂防治区2hm2,與放蜂区之间有80m宽隔离稻田;不用药对照区面积0.67hm2,距离放蜂区160m,与隔离稻田都不用药防治。试验期间日最高气温33.6℃,最低气温15.5℃,日均温25.6℃,雨日8d,试验期间伴有台风降雨天气。
  1.3.1 放蜂区 在稻纵卷叶螟迁入高峰开始放蜂,每代共放蜂3次,分别于8月23日、8月28日、9月2日放蜂。每hm2每次放蜂15万头,设6个放蜂点,2点间隔10m。将球型放蜂器直接放至放蜂点,做好标记。
  1.3.2 药剂防治区 在五(3)代稻纵卷叶螟迁入高峰(水稻处于孕穗破口期)即8月28日用10%阿维·甲虫肼750mL/hm2、9月4日用40%甲氧·茚虫威225g/hm2防治稻纵卷叶螟。
  1.3.3 对照区 不用药,用等量清水喷施。
  1.4 调查项目
  1.4.1 卵寄生率 8月23日在放蜂区放蜂,田间用油性彩笔画圈标记当天产下的稻纵卷叶螟卵粒30~50粒,于5d后第2次放蜂时(8月28日)采回室内,观察统计寄生率,药剂防治区和不防治对照区也同样采卵观察,并计算每次放蜂的校正寄生率。计算公式如下:
  校正寄生率(%)=(放蜂区寄生率-对照区寄生率)/(1-对照区寄生率)×100
  1.4.2 水稻受害率 最后1次放蜂后15d(9月17日),分别在放蜂区、药剂防治区和不防治对照区,采用双行平行跳跃式10点取样,每点调查10穴,调查和记录总叶数、卷叶数,计算稻螟赤眼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
  [防效(%)=对照区卷叶率-处理区卷叶率处理区卷叶率×100];
  [卷叶率(%)=调查卷叶数调查总叶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稻螟赤眼蜂对稻纵卷叶螟卵的影响 由表1可知,3次放蜂的寄生率分别为50%、64%、70%,分别比药剂防治区高出47.5、50.67、50个百分点,校正寄生率分别达44.44%、55%、57.14%。
  2.2 稻螟赤眼蜂对水稻卷叶率的影响 由表2可知,经过3次放蜂后15d,9月17日放蜂区水稻卷叶率3.34%,比对照区低6.38个百分点;校正防效65.67%,比药剂防治区卷叶率校正防效低20.17个百分点,不如药剂的防治效果。
  3 小结与讨论
  本试验中,虽然稻纵卷叶螟的校正防效不如药剂防治区的,但放蜂区的卵寄生率高于药剂防治区的。这是因为化学防治破坏了水稻生态天敌系统,弱化了天敌对农业害虫的控制作用;而赤眼蜂为人工饲养,如能在环境中实现自我繁殖,经历多代重叠寄生后赤眼蜂对稻纵卷叶螟卵的寄生率还会有所提高,但这需要后续试验进一步探索。
  应用人工释放稻螟赤眼蜂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确实有一定的效果,对卵寄生和卷叶率都有一定的影响,既保护了水稻安全生产,实现农药减量使用,又保护了生态环境和天敌,在今后的有机稻米生产上值得尝试。但人工释放赤眼蜂防治稻纵卷叶螟仍存在一定的困难,比如,赤眼蜂受气候、化学农药、释放方法影响较大;运输、储存需要一定的条件,这些都是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杨亚军,徐红星,郑许松,等.中国水稻纵卷叶螟防控技术进展[J].植物保护学报,2015,42(5):691-701.
  [2]陈善国.苏北沿海地区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探讨[J].中国植保导刊,2005,25(8):17-18.
  [3]沈田辉,王风良,卞康亚,等.盐城市大丰区2017年稻纵卷叶螟重发原因分析及绿色防控技术集成[J].上海农业科技,2018(2):106-108.
  [4]张旭,霍莹,宣慧.利用赤眼蜂防治农林害虫技术综述[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07):200,211.
  [5]许燎原,赵丽稳,刘桂良,等.赤眼蜂种类与释放数量对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的影响[J],中国植保导刊,2016,36(8):37-40.
  [6]张仁.人工释放赤眼蜂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试验[J].福建稻麦科技,2012,30(2):53-54.
  (责编:张宏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92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