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零部件质量管理流程在汽车制造业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高,汽车行业也迎来发展的大好机遇。所以对于汽车制造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强调零部件质量管理流程对于汽车制造业的重要作用,详细阐述了零部件质量管理流程的步骤。
  关键词 汽车零部件质量管理 流程 汽车制造
  0引言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汽车已经成为我国人民的主要运输工具,对人民的生活生产带来了极大改变,既提高了人民的出行效率,也保证了人们在出行过程中的舒适和安全。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汽车零部件质量管理逐渐的受到人们重视。随着汽车需求量的增加,汽车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竞争逐渐激烈。我国汽车整车厂在零部件管理流程以及装配能力上还有需要不断的提升。因此,对汽车零部件装配及管理流程进行研究有一定现实意义。
  1零部件质量管理流程在汽车制造业应用的意义
  在小批量的生产过程中,一个简单清晰的流程的重要意义也许没有那么明显,但对于批量生产,年产量在几十万以上的汽车制造厂就显得尤为重要。
  简单清晰的零部件质量管理流程能节约时间,当生产过程中发现缺陷零件,工作人员按照既定的流程依次执行,减少冗余环节及等待时间;减少不必要的会议及沟通从而节约时间。
  简单清晰的零部件质量管理流程能节约成本,及时控制并减少生产出过多的缺陷件,降低零件成本;合理处理并挑选库存件从而减少物流人员的人员浪费;少走弯路,减少质量管理部门的人员成本浪费。
  一个简单清晰的流程在汽车制造业零部件质量管理过程中十分重要。为了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汽车制造业必须要依据时代的发展需要,不断提升汽车零部件装配水平。因此,在当前的汽车生产过程中必须要提升汽车零部件装配过程的质量,进而保障整个汽车行业的稳定发展。这就推动我们建立一个健全的零部件质量管理流程。
  2零部件质量管理流程总览
  零部件质量管理流程在汽车制造过程中包括如下步骤。
  2.1发现问题与问题描述
  首先整车厂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缺陷零件,生产线员工或者发现缺陷的员工会在第一时间通知车间零部件質量管理部门来现场确认并在系统上创建零件质量通知单,基于通知单上面的内容进行缺陷零件的判定,判定缺陷的具体问题,之后确定此缺陷问题的负责部门。如供应商零件质量问题,则由整车厂的零部件质量管理部门领导并推动解决问题;如果是物流运输过程中导致的缺陷,则由整车厂物流部门负责领导并解决此问题;如果是零件设计缺陷,则由研发与设计部门负责解决并跟踪问题。
  缺陷零件确定责任部门后,相应部门会做一系列的工作,如创建抱怨报告并要求供应商提供8D报告;对于当前批次的零件进行短期措施的处理保证生产线的正常运转;创建PQM报告实时跟踪问题并解决;工厂KPI监控,突出问题的问题解决报告并开会向上级汇报等等。
  2.2问题的根本原因分析及分析方法
  对于问题发生后,供应商或责任部门要成立问题解决小组并任命小组长,由小组长带领团队从当前缺陷件的缺陷问题出发利用鱼骨图、5W、5W2H等工具分析并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
  鱼骨图:人,机,料,法,环;5Why;5W2H:who, what, when, where, why, how much? How?
  2.3问题解决措施的建立
  短期措施,生产线发现缺陷问题之后,无暇分析缺陷根本原因,而是需要立即建立短期措施并迅速执行,保证生产线的正常运转。短期措施包括立即切换其他批次良好零件;对于一个批次的零件但非百分百缺陷零件进行线下挑选,良好零件供应到生产线。
  长期措施,从缺陷零件的根本原因出发,从缺陷的源头建立长期问题解决措施。例如更换或优化模具;更改零件生产参数;更改设计方案和设计图纸等。保证优化之后百分百遏制缺陷件的产生。
  2.4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的制定,要确定时间线,预防措施的执行人,详细介绍解决措施给类似工位或生产线。梳理流程文件并经验交流和课程学习,延伸到相关流程和相关产品。
  2.5最终总结与经验交流
  缺陷零件问题解决后,供应商或责任方进行总结,杜绝类似问题或其他工厂的相关问题发生。对发现问题并报告问题者和解决问题贡献者给与表扬与鼓励。
  3结语
  汽车零部件质量决定整车的质量,同时决定着整车厂的装配质量和速度等一系列的KPI,也就决定着整车厂在汽车工业的地位与口碑。由此建立健全的零部件质量管理流程对整车厂尤为重要。在对汽车零部件进行装配及管理的时候,整车厂必须要控制好装配及零部件管理流程,通过对质量相关模型的建立与应用,让零部件管理工作更加规范,进而提升汽车产品的质量。为我国汽车及零部件生产行业的发展拓宽道路。
  参考文献
  [1] 李萍,王春华,孙厚君,史本英.汽车及零部件的质量控制与优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7):1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966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