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小麦病虫害防治的误区及综合防治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自公元三千年前,小麦就已经在我国开始种植,现阶段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战略储备粮之一。为了保证小麦的品质和产量,本文从小麦病虫害防治误区、综合防治技术两方面,对小麦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进行说明,提升病虫害防治的意识,丰富其手段,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启发。
  关键词: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
  2019年12月份公布的《国家统计局关于2019年粮食产量的公告》中指出,我国小麦播种面积为23727千公顷,总产量达到13359万吨,单位面积产量为5630kg/hm2。在小麦种植过程中,极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为了保证产量,种植户需要了解小麦种植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进而选用合适的防治技术。
  一、小麦病虫害防治误区
  正常情况下,小麦的病虫害防治要依据种植地区当年的种植品种、环境温度、湿度、土壤条件、水文环境、周边病虫害等因素,调整工作内容,从而避免大规模病虫害的发生。然而部分种植户的防治方式比较简单不够科学,使得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不够明显,病虫害依然大规模出现,从而对小麦的生长、发育造成了巨大威胁。
  1.不能掌握防治时间。小麦病虫害的防治不止要选对合适的药剂,还要找准防治的时间,病虫害发病时间不同,其防治方法也是不一样的。由于缺乏科学性的指导,小麦种植户常常只凭借经验对小麦的病虫害加以防治,这种情况极容易导致种植户错过最佳防治时期,加剧小麦的病虫害问题;或者是对麦田的监管力度不足,在小麦生长前期,没有发现小麦出现病虫害的现象就掉以轻心加以观望,当发现病虫害时,已经错过了最佳防治时间,增加了防治成本,影響小麦的整体经济效益。例如:小麦纹枯病是一种潜伏时期比较长的病症,常在每年立春后发病,发病前没有明显的征兆,但当其被发现的时候,纹枯病就已经开始大量蔓延,此时再进行治疗就会加大成本影响效果。小麦纹枯病应该在立春时期就开始预防工作,类似这种农户不易发现的病症,种植户如果为了减少防治成本不能提前加以预防,就会错过最佳防治时期。
  2.肆意使用防治药剂。小麦的病虫害种类繁多,针对不同病虫害生产的药剂同样是多种多样,部分种植户没有充分掌握防治药剂的施用方法,在病虫害防治药剂的使用方面,存在一些误区,盲目选择用途广、牌子响的药剂,导致药剂不但无法充分发挥功效,还会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造成减产。每种病虫害都有其爆发的主观原因,比如,降水量、温度、光照等,种植户在使用药剂前,需要对病虫害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合适的解决办法。
  现阶段,小麦病虫害应用最广泛的防治方法是喷洒农药,尽管这会对病虫害的防治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极容易破坏麦田内的生态平衡,比如说,喷施农药后会造成微生物、蛙类、鸟类等在麦田周围生活的生物的大量死亡,还会影响麦田的土壤条件,导致土质变差。同时,必须注意的是农药的长期使用,会使害虫产生抗药性,种植户应依照麦田所在的地域环境及气候特点,合理选用农药品种确定使用剂量,使其发挥出良好的效果。现阶段的种植户经常选用同种农药,降低了药剂对病虫害的治疗效果。还有一些种植户在发生病虫害之前就喷洒农药,以期能够防止病虫害的发生,但过早喷洒不适宜的农药,不但不能防治病虫害,还会影响麦田内害虫与益虫之间的平衡,破坏麦田内的自我防御体系,损害了小麦的正常生长,在影响小麦产量的同时,还会增加小麦的种植成本。
  3.无法控制灌溉水量。由于自然降雨量难以掌控,在小麦种植过程中,灌溉是种植户不能避免的管理项目。然而不同的小麦品种,种植栽培间距、所需水量等条件各有不同,土壤的干湿程度关系着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因此,种植户应当按照麦田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规划灌溉。在实际灌溉过程中,部分种植户不能依照小麦病虫害的发生情况调控灌溉水量,始终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法,导致麦田部分地区存水量过多,小麦和土壤无法在短时间内将水全部吸收,致使小麦无法呼吸造成根茎腐烂。浇灌过于频繁会影响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浇灌水量不足同样会影响小麦的蒸腾作用,从而导致小麦生长缓慢,影响果实性状,因此,种植户应当按照小麦的生长规律和当前土壤湿度适量灌溉,保证小麦的健康成长。
  二、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小麦植株在不同生长阶段其病虫害的防治方式是不同的,采用合理的方法可以让植株生长发育的更好,提升整株质量。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应当贯穿其生长全过程,在小麦生长的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化学药剂,依照病虫害发生的程度,确定药剂的剂量,剂量过少会起不到治疗的效果,剂量过大,会影响小麦植株的生长,都会降低产量影响品质。针对小麦的实际生长情况,科学进行防治工作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播种前期。高产优质小麦要求麦田土壤养分全面充足,从而满足高产的需要。在播种前种植户要对麦田进行深耕处理,将残存在土壤中的根系、大块的土块等清除,消灭土壤中越冬的虫卵、细菌等。可以在麦田中均匀施用腐熟的农家肥,满足小麦的生长发育需求,增强小麦的抗病性。种植户还可以使用20%的40g甲基异柳磷乳油与5kg的细土进行搅拌,制成毒土撒入麦田,利用辛硫磷、啶虫脒、吡虫啉、辟蚜雾等药剂防治蚜虫和地下害虫。然后,依照土壤情况,合理的选择小麦品种,以山东省为例,在优质小麦专用种植区,可以选择济南17、济麦20、洲元9369、烟农19号等品种;在靠近水源的种植区,可以选择济麦22、鲁原502、良星99、鑫麦296等;旱地及轻度盐碱地的主要种植品种有烟农21号、垦星一号、山农16、渮麦17等;中度盐碱地主要种植品种有青麦6号、济南18、德抗961、山融3号等。
  2.播种阶段。大多数的小麦害虫喜食小麦胚芽,播种期是金针虫等地下害虫高发的阶段,此时,种植户应当将麦田土壤的湿度保持在35%~40%之间,令金针虫等地下害虫远离小麦根部,达到防治病虫害的效果。同时,提倡用种衣剂对种子进行包衣,如果没有种衣剂种,植户需要合理选择药剂,切记不能盲目的增添药剂,或者将具有不同功效的药剂混合在一起,只有选用合适配比的药剂才能达到防治病虫害的功效。将种子浸泡在药剂中,使药剂在种子上形成一层保护膜,可以用50%的250mL辛硫磷乳油或40%的250mL甲基异柳磷乳油,兑水与1000kg麦种进行搅拌,从而达到防止病虫害的目的。还可以用15kg的麦麸炒至干燥,与15kg的水和50%的100g辛硫磷乳油混合,制成毒饵,利用部分害虫昼伏夜出的习性,在黄昏时分以每亩2kg的用量,均匀撒至麦田,毒杀害虫。   3.返青阶段。在此阶段中,小麦常会受到红蜘蛛、吸浆虫、小麦蚜虫、根腐病病菌等多种病虫害的威胁,在此阶段中病虫害的蔓延速度也极快,对小麦的生长造成影响,因此,种植户必须加强返青阶段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定期对小麦的生长情况进行检查,发现病虫害及时进行治疗。
  可以将杀虫剂与杀菌剂混合,喷洒到小麦的叶子上,比如说,对小麦喷施甲基异柳磷、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药剂,降低病虫害的发病率。应当注意麦田土壤湿度,如根腐病就常发生土壤过于干旱或潮湿的地区,对于这类病症可以将菌多灵喷施在病发处。还可以对麦田进行浅耕,使药物与土壤均匀混合,提高土壤抗病菌的能力。当发现蚜虫后,可以通过清除麦田内的杂草和自生苗的方式,减少蚜虫的适生地,合理增施磷肥、钾肥等,保证麦苗的生长环境健康,同时向麦田喷施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啶虫脒可溶性粉剂、抗蚜威等化学药品,防治蚜虫。
  4.小麦穗期。小麦穗期决定着小麦的总产量,作为小麦的生长敏感期,常常会受到吸浆虫、蚜虫、麦蜘蛛、赤霉病、叶枯病等病虫害的侵扰。种植户可以通过清除田间杂草、适时追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还可以通过药剂对其进行防治,种植户必须依照低毒高效的原则做好防治工作,避免造成农药的大量残留,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比如,在小麦抽穗期,选择连续阴雨三天以上的天气,在麦田喷洒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者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500倍,防治赤霉病。在小麦齐穗至扬花的初期,将杀虫剂、杀菌剂与叶面肥混合均匀,对小麦穗部进行均匀喷涂,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当发现吸浆虫时可以用40%的氧乐果乳油1500倍喷雾集中处理,避免发生反复现象。
  5.灌浆阶段。小麦的灌浆期是使其籽粒饱满的重要阶段,此时小麦的生长温度较低,是白粉病、銹病等病害的高发期,此时,种植户应当采取“一喷三防”的防治策略,即通过喷施药剂,对麦田的大面积综合管控,达到防治病虫害、防干热风、防止倒伏的效果。若小麦出现白粉病、锈病等可以用粉锈宁可湿粉剂、三唑酮等对其进行治疗。此外,如果有感染黑胚病的小麦,则可以用禾果利可湿性粉剂进行喷雾治疗。
  三、结束语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种植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现阶段小麦种植户的小麦质量和产量都不高,严重影响其经济效益。为了提高小麦产量,种植户应走出防治误区,采取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对小麦种植进行严格管理,提升现代化种植水平,从而达到丰收增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白雅琪.论小麦病虫害防治的误区及综合防治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2019(11):49.
  [2]李梅.小麦病虫害防治的误区及综合防治技术[J].绿色科技,2019(11):195-196.
  [3]曹朋.小麦病虫害防治误区及综合防治技术[J].农家参谋,2018(15):5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987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