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环境监测分析工作中质量保证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谢丽娜
摘 要:现代社会的经济水平伴随着快速增长的经济指标不断向前发展,城市的扩张和工业制造业的产量提升在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对环境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在环境监测领域,对于环境指标的分析和数据处理工作,需要严格控制其流程的合理性和规范性。为了进一步提升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应从数据的获取、处理和统计等方面进行充分的细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完成环境监测体系结构的健全与优化。本文从环境监测结果的数据完整性等角度入手,分析环境监测数据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并从数据合理性关系等角度探讨环境监测工作质量提升的具体对策。希望以此为后续的监测结果准确率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环境监测 质量控制 计算精度 监测效率
中图分类号:X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01(a)-0121-02
一直以来,环境监测领域中环境样本成分测定的方式都需要依赖于实验室中的物理、化学实验。通过科学技术手段测定样本中目标检测物的成分及变化趋势能够客观地反映出环境的真实变化情况。在获得真实数据的基础上,为了使环境监测的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使监测结果更具有准确性和时效性,就应建立一套完善而健全的环境监测数据分析管理机制。对环境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统计等全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管。只有确保具有完整性和精确性的检测结果才能够为后续的环境质量评估提供真實而准确的数据支持。为此,研究探讨针对环境监测分析工作质量提升的措施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
1 监测结果的代表采样方式
1.1 大气环境与废气采样
环境监测中针对大气环境进行气体成分采集和分析的过程需要使用到多种气体采样装置,包括采样仪、流量计量装置等。各种装置的使用方式及规格设定都对采样的准确性及效率有着直接影响。为了进一步确保采样仪器具有精准的度量能力,需要提前对采样系统进行全面的准确度检查。客观评估气体采样误差的形成原因及主要影响因素,并且对于每一个气体采样器都要进行气密性检查。确定有无向内或向外漏气的现象,并对后端的气体吸收管进行气密性检查。由于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遇到管壁容易冷凝成液态水,对管中的气态目标检测物造成干扰,大大降低检测准确度。同时,管壁附着着的水也会使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降低,特殊情况下甚至会直接改变气体采样的检测结果,造成极大的误差。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气体收集分析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并注意科学合理的进行样品存储与运输。在实验室内进行化学分析时应考虑到环境温度对于各类试剂的影响,防止挥发和空气中水分吸收等现象影响实验的测定结果。一些待测物的吸收液在受到日光直射或处于温度较高环境中容易发生氧化反应,此时应将吸收管放在黑布袋中避光运输和存储。
1.2 水与废水采样
对于自然界中水质的变化监测及地表水所表现出的异常状况的评估都需要依据环境监测的客观评价方式进行。通过定期采集水样并进行化验与分析,能够掌握自然状态下以月和季节为单位的水质变化情况。通常情况下,水样的采集间隔时间为一个月左右。如果遇到发生特殊情况或突发污染事件时,需额外增加采集频率。实验监测过程需要注意将采集的样品进行稳定性判断。对于性质较为稳定的污染物成分,可待各批次样品采集完成后混合进行统一测定。对于性质不稳定的污染物,应在采集完毕后尽快完成测定。通过各种污染物成分的含量平均值代表污染物的整体浓度。利用硫化物、有机物、余氯及可溶性气体含量等作为废水的评估指标。既可以以单独的检测项为依据进行采样,也可混合多种检测指标完成综合评定。如果废水中含有无机物、农药、重金属元素等,应每隔半小时左右采集一次样品。环境采样时间的整体长度应满足生产周期的实际要求。一些设施竣工验收阶段的水质监测应该有组织的进行污染物排放规律的考察,并根据排放周期设置适宜的采样周期。通常情况下,采样频率不得少于两个周期间隔,且每周期内不少于3次。
2 监测结果的完整性原则
从环境监测数据的获取到最终环境评价结果的得出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监测结果必须具有其完整性,这一概念不仅强调了环境监测过程所取得的总体工作结果需要满足系统性和连续性的总体要求。为了在环境监测过程中保证采样样本的完整和全面,必须设置专业的审核制度对样品监测的完整性进行鉴定。审核过程应该更加贴近于工业领域,以实际生产的标准和需要,按照不同监测标准和对象设置相应的采集方式。在制定检测项目时,应首先参照相关的政策及法律法规,或者环境管理条例中关于废水、废气和其他自然环境污染物的强制限定要求,再结合实际的样本情况和检测目的增加额外的检测项目,需要重点关注检测项目的完整性。以噪声监测为例,影响噪声传播和造成污染的因素较多。为了保证监测结果的客观性,应同步测量背景值,实际值和测量值。并将各组数据分别进行详细记录,以便于后期进行系统化的分析与核验。相应审核方式的选择应在满足实际环境监测需要的基础上,以符合高效规范的基本原则为先。在适应监测对象的根本特征等方面也应有所体现,严谨选择需要进行监测和判定的项目以及是否需要额外的检测流程。在监测过程完成并生成审核报告时,应重点关注审核内容是否包含了当前所有参与人员的签名,是否得到了相关技术人员的认可。只有加盖了相关环境监测单位的公章并且具有相关负责人员的签名时,才能保证监测结果的真实和完整。 3 监测结果的精密性和准确性
3.1 计量单位的选择
环境监测过程中采集到的环境变量一般都有着不同的统计单位。各环境变量所使用的计量单位应优先选择国际通用的单位进行记录和表达。如遇特殊情况不能用国际制单位来表达时,可以进行中英文标注或者规范化的改写。例如将mg/mL这种不规范的写法改写为mg/cm3或者mg/mL。
3.2 有效数字的计算与统计
有效数字是科学计数法中用于确定不同度量标准下客观数值的统计方式,其能够有效避免过程误差所造成的数据结果偏差。小数点后位数的设定以及根据不同运算确定小数点后的位数保留方式。例如,在环境监测中某些检测目标的浓度的测量和计算结果需要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当有效数字位数为三位时,在后续的计算中也应继续保证有效数字的位数,以此确保计算的精确程度。一些情况下,计算结果会涉及到最低检出浓度。这时,1‰的偏差都会影响最终的判定结果。为此,可以在计算时将精确度进一步提升。通过重复验算获得更加精确的计算结果,同时增加有效数字的位数,最终获得检出浓度的真实数值。
4 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监测工作的严谨程度与监测过程中的数据采集、處理和后续的分析、总结环节都有着密切的关联。提升环境监测工作质量需要从这些方面同时做出努力,并针对现有环境指标监测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时提出解决和改善对策。围绕相关监测活动的制约因素建立良好的工作循环流程,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有效,从而彻底提升环境监测分析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薛荔栋,平小凡,李瑞霞,等.水污染事件应急跟踪监测期分析的质量控制[J].中国环境监测,2019,35(2):111-116.
[2] 贺万兴.基于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6):51-52.
[3] 魏锋,钮剑锋,温跃龙,等.质量控制措施在环境监测分析中的应用[J].绿色科技,2019(6):142-143,148.
[4] 王军.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措施[J].商品与质量,2019(7):179.
[5] 王振香.环境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学与技术,2019(10):68-6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082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