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擘画最美竹山教育 筑牢百年大计根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周显文

  70年风雨兼程,70年春华秋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1年来,竹山县以科教强县战略为先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逐步完成了“普六”“普九”等系列教育惠民工程,实现了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更公平更有质量地发展。
  从破旧危房到“最美建筑是学校”,办学条件大跨越
  优化资源配置。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是历届竹山县委、县政府的发展战略。“再穷不能穷教育”“不建楼堂建学堂”是竹山人民的共识。竹山先后投入各类资金8.21亿元,实施“校安工程”、移民学校复建、薄弱学校食堂建设、初中校舍改造、乡镇学校改扩建和新建工程,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和D级危房改造、“全面改薄”等400多个项目,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校园标准化建设正在逐步实现。
  调整县域学校布局。2011年底,县委、县政府科学统筹县域学校布局,决定投资3.8亿元整体迁建竹山一中,2014年4月顺利搬迁。2017年投资5500万元新建恒升小学,2018年9月投入使用,为城区新增1800个小学学位。2017年12月底,以PPP模式投资4.4亿元的竹山县职教集团学校迁建项目开工,2019年5月职教新校园顺利启用。全县学校布局日趋优化,资源整合效果明显,走向了统筹城乡、均衡发展的道路。
  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近10年竹山县累计投入7000多万元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装备班班通设备1197套、实现了所有教学班设备全覆盖;装备录播教室25间、计算机教室75间,添置计算机2577台,实现了完小以上学校计算机教室全覆盖。互联网+“云课堂”、数字网校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CAI课件、微课、翻转课堂……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从整合到融合,从深度融合到创新发展,迈进了教育信息化2.0时代。
  竹山一中、竹山职教校园成为竹山亮丽的新地标,“最美建筑是学校”已成为竹山县教育的新名片。
  从“上学难”到“上好学”,教育格局大统筹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1996年底,全县25个乡镇全部实现“普六”目标。2000年,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普九”验收合格。为解决人民群众对更多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缩小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差距,竹山于2011年3月启动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经过6年多的努力,2017年12月,竹山顺利通过教育部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复查验收。教育发展整体水平明显提升,绝大多数农村孩子实现了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的愿望,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了教育均衡发展的成果。
  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逐步实现“幼有所育”。通过三轮“三年行动计划”基本解决了幼儿“入园难、入园贵”问题。2019年秋,公、民办园共有儿童10881名,入园率由2005年的11%提高到90.6%。
  高中教育优质发展。2014年至今,竹山一中和二中的招生人数从每年两三百人增至2100人。随着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的启动,还将有更多的农村孩子上高中、圆大学梦。
  职业教育提速发展。县职教集团学校的迁建实现了职业教育资源的深度整合,规划在校生2500人,筹建“绿松石珠宝产业学院(专科)”、增设茶叶加工专业,为竹山经济发展培养更多实用性技术人才。
  从“一碗水”到“一潭活水”,师资水平大跃升
  强化师德建设。建立师德档案和师德年度考评制度,落实师德建设主体责任,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2004年起在暑期开展师德师风集中教育活动,近5年共评选爱岗敬业模范教师65名和教师团队1个。通过培植“最美教师”、学习先进典型、开展师德大讨论,让师者成为“立德铸魂”的表率。
  建强管理队伍。2013年起,连续7年组织全县教育管理干部培训班,邀请全国各地名校长、教育专家讲学,选送优秀校长参加“卓越校长”研修,实行校长培训后上岗制度,打造一支有先进理念、广阔视野、善于管理的创新性管理队伍。
  培训提升师能。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参与省、市、县级骨干教师、专业课程教师、班主任等各级各类培训,开展网络研修、联片教研协作、校本研修等,教师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得到大幅提高。学历提高计划让95%的教师获得专科以上学历。2018年,竹山县被列入“国培计划”项目县,仅2018年就有6481人次参与国培、省培、市培、县培、校培五级联动培训,涉及培训项目85个。
  专业发展强主干。常态化开展教师基本功大赛、“课内比教学”“一师一优课”竞赛等活动,举行教学经验交流会,创办名师工作室,促进了教师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全县有9人获全国优秀教师,7人获湖北省特级教师荣誉。
  优化队伍结构。2011年以来,竹山县通过公开招聘、农村特岗教师和人才绿色通道等途径招录教师1421名,完善了城乡教师互动交流机制,每年城乡互动交流达500余人次,实现了城乡教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从“唯升学率”到“五育并举”,教育质量大提高
  德育工作显实效。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认真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统领,以推进素质教育为重心,以创建特色校园为抓手,扎实开展“大家唱·大家跳”、书法评展、经典诵读、戏曲进校园、主题团队会、科技创新教育等活动,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上走出了一条具有竹山特色的德育新路。学生徐航获得“全国美德少年”、湖北省首届“美德少年”称号。
  教学改革强引擎。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提升教研教改水平。2000年以来,各校以教学质量为命脉,开展生本教育实验、建设“绿色·高效课堂”等课改和教科研活动,课堂教学改革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打造了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强大引擎。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常规管理与动态监测互补,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2012年,对全县各学校教学质量实行动态监测。
  素质教育百花开。书法、剪纸、器乐、舞蹈、科普、创客等校本课程全面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动手能力。开展校园足球、篮球等赛事活动。2017年10月,恢复举办全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2019年9月举办了第15届运动会。2019年4月,竹山县举办首届“WER机器人竞赛”。
  关爱留守儿童创典型。竹山县探索出“政府引导+部门联动+市场运营+社会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模式。政府成立关爱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出台相关政策;县委政法委主管,县民政局审核登记,教育局、卫生健康局、市场管理局、公安局等部门管理、监督;市场运作整合各项资源;志愿服务、企业助学、教育扶贫齐发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合力。2018年5月,竹山县教育局局长毛光伟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做《建好两类学校 关爱留守儿童》的典型发言,竹山县探索的留守儿童关爱模式被作为典型经验予以推广。
  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强校。2016年来,连续4年举办素质教育特色项目展评活动,为全县中小学转变教育理念、厘清办学思路、多途径实施素质教育积累了经验。全县各学校以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为纽带,实施戏曲、书法、武术、剪纸等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初步形成了人人有特长、校校有特色的良好局面。
  经过不懈努力,竹山县的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中考和高考成績逐年稳步攀升,职业教育人才培育进入快车道,乡村教育振兴前景一片光明。
  (作者单位:竹山县教育局)
  责任编辑/王娜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117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