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电商扶贫长效机制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电商扶贫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以湖南永州电商扶贫为例,通过对其政策措施、工作成效进行梳理与分析,发现电商扶贫存在产业基础薄弱、高级人才匮乏、融资困难等问题。构建电商扶贫长效机制,必须以统筹规划与协同推进为基础,注重人才储备扩大与人才素質提升,推动配套设施完善和发展环境优化,夯实电商扶贫产业基础,打造电商扶贫产业品牌。
  关键词:乡村振兴;电商扶贫;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200515054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但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乡村发展落后是其重要表现之一。为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正式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消除农村贫困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研究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电商扶贫将电子商务和产业扶贫深度融合,助推农村产业持续发展[1],带动农村居民持续增收,是构建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的重要突破口。湖南永州大力推进电商扶贫工作,形成政府、电商企业、协会相互协作的工作机制,在2018年湖南省电商扶贫专项行动评定中获一类市州优秀第1名。截至2019年,湖南永州近5a共减少贫困人口61.2万人,742个贫困村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13.5%降至1.3%,在全国电商扶贫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代表性、典型性。本文以湖南永州为例,深入调研其电商扶贫经验、绩效及影响因素,努力探寻可复制、可推广的电商扶贫长效机制。
  1 永州电商扶贫经验及成效
  1.1 注重顶层设计,创新扶贫理念
  在党中央号召下,永州市高度重视电商扶贫工作,迅速成立电商扶贫领导小组并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高位推进永州电商扶贫工作。2015年永州市政府发布的《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统筹推进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主体培育、人才引进等工作。2017年永州市商务局出台的《永州市电子商务“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明确指出,要推进湘南桂北国家级“互联网+精准扶贫”合作发展示范区创建,进一步完善电商扶贫顶层设计。为创新扶贫理念,永州市同广东移动互联网研究院展开深入合作,顺利建成永州市电商研究院,为永州电商扶贫全面创新提供智力支持。此外,永州市委市政府组织市直相关部门及各县区主要负责人参加淘宝大学定制班、浙江丽水“农产品上行”高级研究班或各类电商峰会;组织全市创业青年、贫困村主干参加线上线下电商扶贫实用技能培训班及专业讲座,推动全社会树立电商扶贫新理念。在市县两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电商扶贫新理念的指导下,永州市成为全国首个各县区同步推进农村淘宝与农产品质量溯源体系的地级市。
  1.2 构建三大电商扶贫平台,提升综合服务水平
  于贫困户而言,其本身并不具备较强的市场开拓和自建销售渠道能力,难以进入实体销售市场,同时市场推广和分析能力也较低[2]。永州市同步构建电商孵化平台、电商服务平台与电商协会中介平台,为贫困户提供高质量的综合性增收促销平台。就电商孵化平台而言,永州市引进扶持湖南省农商通电子商务公司、湖南象外科技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将沿街商铺、仓储用房、闲置院落等改造为电商孵化园,园内设有路演培训厅、企业办公区、物流仓储区、农特产品体验餐厅、产品展销区等,为电商创业者提供从主体培育到运营管理的全产业链服务,带动企业转型升级,吸引电商扶贫企业入驻并孵化,帮助贫困户电商创业。就电商服务平台而言,永州市积极引进阿里、苏宁、邮乐购等管理运行模式成熟、访问量巨大的电商服务平台巨头,助推传统企业搭上电商快车,帮助电商企业和电商扶贫小店打开销路、做大做强;同时,大力扶持GO永州、江永特产网、东安美生活等本土电商平台,深入挖掘其费用低、供应链短、线上线下结合方便等优点,为贫困户农特产品进城搭建互联网通道,帮助贫困户解决农特产品销售难、价值低等问题;就电商协会中介平台而言,永州市组建电子商务协会,为永州电商从业者提供信息共享、资源整合、技术互助的平台,推动政府、电商企业、行业协会良性互助发展。
  1.3 构建立体交通格局,打造电商扶贫物流园区
  电商扶贫“最后一公里”存在覆盖范围小、服务质量低、配送成本高等问题,是制约电商扶贫绩效关键因素之一。永州市充分利用其优势区位条件,同步推进高铁、公路、航线建设,打造南6县1h经济圈及北5县0.5h经济圈,实现永州与张家界、长沙等地的飞机无缝隙中转,成功融入长株潭1.5h经济圈和珠三角2.5h经济圈,缩短城市“距离”,为电商扶贫物流发展提供更为便捷的交通条件。永州市始终坚持集群发展,鼓励各县区结合本地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建立电商扶贫配套物流园区。物流园区可整合入驻物流企业资源,采用“统仓共配+分线配送”的物流合作模式,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提高物流配送效率;物流园区可整合物流配送各个环节,在园区内形成完整供应链,降低物流配送的时间成本与经济成本,提高企业盈利水平。以新田县为例,该县物流体系完整覆盖全县域,实现36h内极速派送,物流价格较其它地区便宜2~3元/kg。
  1.4 引进发展龙头电商企业,帮扶带动本土电商企业
  企业是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活力来源之一,电商企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电商扶贫绩效水平。永州市通过“一事一议”政策,在用电、用地、税收等方面给予龙头企业较大优惠,吸引了温氏养猪、中农批电商湘南现代农旅文化小镇等一大批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电商扶贫项目落户永州,不仅直接包销贫困户农特产品,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还将成熟的产业链、先进的营销理念及现代化的种养殖与加工技术带进永州,为永州电商发展注入活力,助推永州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永州电商扶贫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永州市在培育本土电商企业过程中,始终坚持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相结合,产品质量与产品品牌一手抓。就电商人才而言,永州市通过减免房租、发放生活补贴、免费培训等方式,吸引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等回永创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永州电商人才流失困境,有利于电商扶贫示范项目建设;永州市教育局要求全市各职业院校开设农村电子商务课程,整合企业、社会、院校资源,创新电商扶贫培训模式,扩大本土电商人才储备,提升电商从业者整体素质。就电商产品而言,永州市运用互联网、二维码、手机APP等技术,将农特产品生产、包装、仓储、配送全过程展示给消费者,解决农特产品质量安全的隐匿性难题,冷水滩区、江永县等7个县区成功创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帮助本土电商企业树立良好形象;永州市打造“勾蓝瑶寨”等智慧旅游品牌,推动贫困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带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贫困户生活水平;打造“永州之野”、“江永五香”等农特产品公用品牌,以区域为单位,将标准化的基地建设、生产模式、销售模式复制到贫困户的生产过程之中,提升电商企业产品的品牌形象与市场竞争力,为贫困户增收促销。   2 永州电商扶贫问题与不足
  2.1 电商扶贫产业基础薄弱
  产业基础牢固是电商扶贫持续发展的前提。农业作为永州推进电商扶贫的突破口,在电商扶贫企业中作用关键。然而,永州农业产业现代化水平较低,制约永州电商扶贫绩效的持续提升。永州农产品质量及产量有待提高。农产品生产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不同时间、不同地块的农作物在品质和产量上存在差异[3]。永州现有农业结构以传统农户家庭生产模式为主,种植时间早晚不一、种植技术优劣不一、种植位置零乱分散,农业生产规模小且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不利于品牌价值打造,难以与外界需求者形成长期有效的合作关系。而且,永州农业靠天吃饭、人畜劳作特征明显,显著影响农业产业生产销售。具体表现为过度依赖“纯天然”特色农产品,未在永州资源禀赋条件基础上运用现代种植技术,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难以提升;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脆弱,病虫害、动物疫病对永州农业生产销售影响较大;人拉牛耕、手工劳作仍是大部分永州农业生产主要模式,严重制约农业产业生产效率;永州农业产业链纵横双向发展不完善。就产业链纵向发展而言,永州农业产业十分重视农产品的种植与电商销售,但对品种研发、餐饮开发、生态旅游开发、廢弃物处理等环节关注不足,产业链完整性不足,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局面难以形成,农业产业生产风险较高、成本较高、发展空间较小。就产业链横向延伸而言,永州农业产业以生产香柚、槟榔芋等初级农产品为主,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滞后,农业产业范围狭窄、附加值低,农业企业、贫困户利润空间有限;永州农业产业冷链技术不成熟。初级农产品自身属性特点决定其必须拥有较好的储存保质环境,否则易发生腐烂霉变,直接影响销售终端产品品质。永州市虽大力推进冷链物流的发展,但因冷链物流对巨额资金、复杂技术的需求,发展成果不显著,永州初级农产品销售存在“空间”枷锁,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电商消除空间限制的作用。
  2.2 电商扶贫高级人才匮乏
  充足的人才保障是电商扶贫工作持续良性运转的关键。电商扶贫高级人才应对农产品性状、特征、种类等方面有足够的了解,同时还应综合掌握农业生产设备、电商平台、市场分析、物流技术等知识[4],在政府统筹规划、企业跨越发展过程中占关键地位。永州市虽出台多项政策引进培养电商扶贫高级人才,但政策效果不尽人意。就电商扶贫高级人才引进而言,永州虽在工资待遇、住房保障、个税优惠、公共保障等方面给予电商扶贫高级人才较大优惠,但较深圳、杭州、长沙等发达地区而言,永州的薪酬待遇、发展空间及医疗、教育、社保、文娱等生活配套条件难以达到电商扶贫高级人才就业预期,人才吸引力薄弱;就本土电商扶贫高级人才培育而言,培育模式与电商扶贫高级人才要求脱节。在培训内容方面,短期的讲座、培训班是针对零基础电商创业者的“速成秘籍”,“直击重点”但未成体系、“面面俱到”却泛泛而谈,无法满足电商扶贫高级人才的培训要求。此外,永州提供系统性农村电子商务课程的院校多为职业技术学校,执教教师人员数量较少、实践经验缺乏、研究方向单一、研究深度不足,无力培养精通现代化农业生产、营销策划、宣传推广、售后服务的电商扶贫高级人才。在参训人员方面,以农户和职业技术学校在读学生为主,学习意愿不强、学习能力较差、基础文化知识薄弱,培训效果难达预期。
  2.3 电商扶贫融资困难
  资金是电商扶贫企业经济活动顺利开展的根本保障。作为永州电商扶贫重要抓手的农业产业,因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较大,常面临资金少而融资难的双重困境,电商扶贫发展受限。永州金融机构尚未摆脱“重抵押,轻信用”的传统信贷理念,仍采用授信、服务的传统方式。同时,永州电商扶贫企业多以农业为基础,受土地管理法、担保法、流转政策等限制,部分电商扶贫企业难以提供符合金融机构要求的抵押物,电商扶贫企业“轻资产”与资金需求时效性强等问题未能有效解决[5];永州电商扶贫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流水少、规模小、风险不可控,银行对其盈利能力信心不足,贷款积极性较低;永州电商授信金额较小,成本高昂且利润空间有限,与金融机构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营目标相违背,致使金融机构在涉农电商扶贫贷款方面裹足不前。
  3 构建电商扶贫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
  3.1 坚持电商扶贫统筹规划,推进电商扶贫协同建设
  电商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始终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协调,社会参与同上下联动相结合,统筹规划、协同建设。各级政府、电商企业、社会组织应更新观念,明确电子商务资源集约化、市场全球化等优势,树立电商扶贫理念,将电商扶贫视为完整的生态系统,以层次分明、互为表里为原则,科学设置各主体的责任定位;政府应充分发挥指引作用,统筹电商扶贫工作规划。建立健全电商扶贫组织体系,确立“一把手”负责制,强化具有互联网思维、了解电子商务发展基本规律的电商扶贫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通过税收优惠、财政支持、以奖代补等方式,对全省全市的电商扶贫基础设施、发展平台、产业引进、品牌打造、人才培养、物流网络等进行统筹规划、同步推进;强化对电商扶贫工作的监督监管,出台相关政策明确电商扶贫量化考核方法,及时严肃处理考核不合格项目,加大对表现突出者奖赏力度;电商企业应充分发挥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带动作用,以及对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帮扶作用。传统企业向电商企业转型,电商企业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电商扶贫龙头企业转型,带动区域产业升级,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充分运用电商企业的销售平台、物流网络、冷链技术帮助贫困户产品对接市场,将电商企业现代化、标准化的生产经营模式复制到贫困户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深入挖掘电商企业产品品牌对贫困户产品的促销增值作用;社会组织应充分发挥服务、补充作用,连接政府、电商企业与贫困户。强调社会组织公益性质,以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等多种形式灵活参与电商扶贫工作[6]。对上,向政府反映电商扶贫企业、贫困户的呼声与建议;对下,为电商扶贫企业、贫困户提供资源、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互助平台。   3.2 扩大电商扶贫人才储备,提高电商扶贫人才素质
  人才是电商扶贫长效机制的动力源泉。政府、企业应提高电商扶贫人才工作待遇及福利水平,创新电商扶贫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多层次立体人才结构。政府、企业应加强对电商扶贫人才的引进力度,尤其加强对具有当地籍贯的电商扶贫人才的引进力度。除向电商扶贫人才支付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为其创办电商企业提供财政支持及税收优惠外,还应在子女教育、社保、住房等方面给予电商扶贫人才全方位的优惠政策。同时畅通电商扶贫人才的进修机制,以政府或企业为单位同高水平院校、国家级龙头企业等签订人才进修协议,并以公费负担其进修开销;尊重群众知识、目标差异性,创新电商扶贫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多层次的电商扶贫人才培养机制。针对本科院校在读生开设电子商务专业,推动组建研究方向系统化的师资队伍,提高电商扶贫专题与社会实践课程占比,系统讲授农业生产设备、电商平台、市场分析、物流管理等知识,为电商扶贫储备高级全才;针对职业院校在读生开设农村电子商务专业,鼓励教师提升学术水平,并引入实操型教师组建“双师制”教师队伍,帮助学生至少熟练掌握一项农村电子商务专业技能,重点培养学生扶贫意识,为电商扶贫储备高级专才;针对未接受专业教育的电商从业者,应依托企业、高校、社会优秀师资力量,搭建种类丰富、难度不一、质量过硬的电商扶贫专门网络教育平台,融合入企交流、入校进修等方式,打造线上个性化选课、线下面对面交流的电商扶贫人才培养模式;针对贫困户开展专题讲座、入户指导等活动,通过对互联网使用的基础讲授、对电商扶贫机制的大致介紹及对电商扶贫优点的深入讲解,帮助贫困户正确认识电商扶贫工程,引导贫困户积极主动地参与电商扶贫。
  3.3 完善电商扶贫配套设施,优化电商扶贫发展环境
  外在环境是电商扶贫长效机制构建的土壤。政府应完善电商扶贫基础设施,减少软、硬件环境对电商扶贫发展的制约。就电商扶贫发展硬件环境而言,便利的交通网络是解决电商扶贫物流问题的基础。通过村村全覆盖的水泥(沥青)路打通农村与农村间的交通脉络,通过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网络缩短城市与农村间的时间距离,通过科学统筹规划的城际铁路、高速铁路、飞机航线、海上航线等缩短城市与城市间的时间距离,从而全面打通电商扶贫的“最初一公里”与“最后一公里”。宽带网络建设是解决电商扶贫产品上网的基础。政府应通过政策倾斜、财政补贴等措施吸引网络运营商进农村,实现4G、5G网络农村全覆盖,改善农村网络信号与网络速度。就电商扶贫发展软件环境而言,构建集生产前的融资支持、生产过程中的风险保障和成熟期的产品销售于一体的全方位金融服务体系[7]。政府应逐步放开农村金融机构准入门槛,推动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敦促涉农金融机构完善针对性金融产品的开发和贷款管理办法的制定[8],遵循电商扶贫企业发展规律,缓解电商扶贫企业融资难问题;金融机构依据区域特色农业确定当地农业保险重点险种,健全农业经营主体保险、农业再保险与农业巨灾风险保险“三元结构”体系,形成防灾、减灾、赔灾和支持恢复灾后生产的新型经营机制[9]。构建电商扶贫孵化、帮扶平台。以省为单位,逐步融合建立包含农产品生产数据库、消费者及市场供求分析数据库、农产品贫困户生产者数据库3大数据库[10],指导贫困户根据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地种植农产品;引进苏宁易购、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龙头交易平台,财政扶持本土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发展,为电商扶贫提供流量大、成本低的交易平台,助力电商扶贫产品打开销路、提升售价;建立电商扶贫产业聚集园区,完善园区上下流产业结构体系,发挥电商扶贫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挖掘电商扶贫企业抱团发展潜力。
  3.4 夯实电商扶贫产业基础,打造电商扶贫产业品牌
  产业是电商扶贫长效机制构建的内在条件。产业基础好比电商扶贫的“双脚”,产业品牌好比电商扶贫的“双拳”,“立定脚跟”与“重拳出击”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因电商扶贫帮扶贫困户的根本任务,电商扶贫普遍以农业作为其发展的基础产业。就电商扶贫产业基础而言,应推动电商扶贫产业链纵横双向发展。要提升电商企业科技含量,做深做精农产品加工业,变单一品种农作物为高附加值的各类产品,克服农产品供应季节性周期,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需求;同时还要延伸产业链,加大在农产品品种研发、废弃物循环利用、生态旅游开发等领域的投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产业良性互动,节约生产成本、增加利润空间;整合升级电商扶贫产业物流链。充分挖掘邮政发达的农村配送能力,引入顺丰、圆通等第三方物流龙头企业,整合企业自营物流及本土中小型物流企业,构建全覆盖的高效物流网络。同时,加大政府的政策引导力度与财政支持力度,通过产业升级、企业联盟、第三方专门企业组建等方式大力推动冷链物流发展,延长农产品可达距离,保障农产品质量。就电商扶贫产业品牌而言,政府、企业应根据本区域农产品特色,支持引导农产品区域品牌、地理标志建设,推动农产品“绿色”、“地标保护”等资质认证,通过区域公共品牌包装贫困户农产品,提高品牌的产品生产力,扩大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农产品质量是电商扶贫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应推动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使用同一质检标准对产品进行抽检,保障农产品品质的优良且统一;运用一物一码、物流监控等技术建立产品质量溯源系统,主动向消费者展示农产品从生产到配送的全过程,实现风险可管控、产品可召回、责任可追究;通过网络数据挖掘技术形成交易主体信用记录,完善电商扶贫诚信体系建设,严肃处理信用不良企业[11]。创新品牌宣传方式,如,在抖音、快手等热门视频软件发布品牌宣传视频,在公交车站、高速公路等人流密集处投放品牌宣传广告。采用实时数据监控等技术建立防伪管理系统,及时发现假冒伪劣产品,并通过对法律法规的完善,加大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及对商标的保护力度,维护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1] 吴太轩,叶明智.电商扶贫问题的软法治理研究[J].理论与改革,2018(02):150-161.
  [2]薛洲,耿献辉.电商平台、熟人社会与农村特色产业集群——沙集“淘宝村”的案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05):46-54.
  [3]王鹤霏.农村电商扶贫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18(05):102-106.
  [4]宋冬梅.农村电商集群发展与电商人才合作培养研究[J].农业经济,2018(12):129-131.
  [5]杨雪晴.“互联网+农村电商”扶贫模式的金融支持探析——以山东省临沭县柳编产业为例[J].中国商论,2019(12):50-52.
  [6]彭芬,刘璐琳.农村电子商务扶贫体系构建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01):75-81.
  [7]张伟,黄颖,易沛,李长春.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精准扶贫效应与扶贫机制设计[J].保险研究,2017(11):18-32.
  [8]刘耀庭,薛晶.“金融+电商”市场化扶贫模式探索和研究——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J].金融纵横,2016(06):60-66.
  [9]尹成杰.关于推进农业保险创新发展的理性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15,36(06):4-8.
  [10] 颜强,王国丽,陈加友.农产品电商精准扶贫的路径与对策——以贵州贫困农村为例[J].农村经济,2018(02):45-51.
  [11]郑瑞强,张哲萌,张哲铭.电商扶贫的作用机理、关键问题与政策走向[J].理论导刊,2016(10):76-79.
  (责任编辑 贾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167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