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国家审计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路径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农业供给侧改革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在革新农业生产方式、加大科技投入的同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新动能”。在全新农业环境下,要全面整合国家审计资源,充分发挥审计在农业产业优化调整中的领航作用。国家审计在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进程中面临全新挑战,结合国家审计对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积极影响,探究国家审计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国家审计;农业;供给侧改革;发展路径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08-0013-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239.61;F321         文献标志码:A
   农业供给侧改革是新环境下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是立足国家经济发展态势的重要探索和全新尝试。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基石,在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进程中,要强化审计服务意识和审计预警理念,全方位开展审计监督工作,切实提升农业产业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
  1  国家审计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进程中面临的挑战
   审计是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有效开展的重要措施,通过履行国家审计在农业领域公共财政支出、账目收支的监督职能,追踪国家助农、惠农和护农政策的具体实施状况,为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提供充足动力[1]。但是,当前审计环境出现了诸多新变化,加大了农业供给侧改革进程中的审计监督风险,对高效开展审计活动提出了新挑战。
  1.1  农业供给侧改革引发审计环境新变化
   目前,我国针对供给侧结构改革和农业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和政策规范,尤其是推出了多项有关“三农”问题的政策文件,引发审计环境变化。2014年以来,我国出台了多项与PPP模式相关的财政政策,调动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环境治理,同时提出要做好PPP项目投资、建设及运营情况的审计工作,增加了审计项目的多样性。
   此外,在农业供给侧领域审计过程中,受审计资源有限性、审计活动复杂性和审计对象的动态性等因素影响,开展国家审计活动的难度不断加大。只有整合、重新配置审计资源,才能有效服务于农业供给侧改革。
  1.2  农业供给侧改革引发审计业务结构新调整
   随着农业供给侧改革不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业企业的经营结构均出现了全新调整,直接引发审计业务结构发生变化。受农业产业融合不足、先进农业技术应用不够和产业融合效果不佳等因素制约,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动力不足。
   在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进程中,一方面,涉农项目资金支出更加复杂,良种补贴、生态效益补偿等政策性补贴、农业领域重大项目工程资金投入等支出,均对开展涉农资金专项审计活动提出了新要求,但目前国家审计缺乏对农业投资和涉农贷款的完善监督;另一方面,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把握时代优势,拓展产业外延、发展全新项目,比如“休闲农业”“农业电商”等全新经营业态的出现,增加了审计业务内容。因此,在农业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化进程中,需要及时调整审计业务内容,开展企业估值、绩效评估和风险评估等新兴审计业务,全方位开展审计工作,适应时代发展需要[2]。
  1.3  农业供给侧改革引发审计能力新要求
   为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高效优质”开展,审计工作面临新的能力要求。随着一二三产业进一步融合,农业领域经营复杂程度大大提升。从农业领域审计内容看,行业融合、领域细分的全新农业发展形势对审计人员的工作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既需要审计人员掌握与农业领域知识内容,也需要掌握与农业相关的其他产业。
   從农业审计对象看,随着供给侧改革不断推进,农业经营主体日益多元化,尤其在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出现了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农业电商企业等全新经营主体,以及农业“保底+分红”、租金收益等多种新模式。传统农业领域国家审计主要对政府及国有单位农业资金使用状况进行监督,缺乏对集体经济、农业经营主体的有效监督。为此,要想有效开展审计工作,就需要审计人员全面分析农业供给侧领域的新变化和新内容,提高审计能力。
  1.4  农业供给侧改革引发审计监督新风险
   随着农业供给侧改革不断推进,现代科技与农业产业融合程度不断加深,尤其在大数据环境下,农业领域审计业务更加复杂,传统审计监督方法已很难获得精准、客观的结果。同时,现代审计技术容易受人为因素影响,出现了泄露审计信息、篡改审计结果等新问题,加大了现代审计风险。为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在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科技投入和供需关系平衡进程中的积极作用,就需要审计机关针对农业领域的新变化,更新审计理念,完善审计技术及设备应用,创新审计方法,有效应对审计监督新风险。
  2  国家审计对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积极影响
   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是解决我国农业产业“大而不强”、产业融合程度不深等问题的重要举措。农业供给侧改革从解决供给结构入手,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优化农业产品类型,补充农业产业供给“短板”,满足农业领域大众的多元需求,最终提升农业产业效益。因此,发挥国家审计的领航作用,对农业供给端与需求侧进行合理调控,可以增加有效供给,促进农业产业良性发展[3]。
  2.1  有效解决农业产能过剩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产业经历了长期短缺、整体平衡到阶段性过剩的发展变迁,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农产品供需不对称问题。农业产业效益低下、供给质量与数量不均衡、产能过剩已成为制约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因此,要利用国家审计分析农业产业发展、产业要素利用和产能利用率等数据信息,重点研究农业产能过剩问题,助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完善的过剩产能退出机制,为农业产业全面提升盈利能力提供科学建议。   2.2  有效降低农业产业成本支出
   当前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人力、土地和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成本大大增加,农业进入“高成本”时代,过高的成本支出影响了农业产业盈利水平,降低了产业竞争力。通过发挥国家审计监督作用,对农业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支出和重大项目建设、涉农领域资金专项投入进行监督,提高涉农扶持资金的利用效率,推动农业产业降本提效。通过对农业科技推广资金支出进行审计,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科技的应用优势,积极推进农业领域科技成果、先进设备和技术广泛应用,节省农业领域成本支出,稳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
  2.3  有效助力农业产业创新升级
   推动农业产业全面升级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目标。通过淘汰农业领域落后产能、多余产能,改善农业产业供给结构,加速现代农业高效发展。通过对农业领域专项资金投入使用状况进行审计,密切关注农业领域创新政策的制定、执行和实施效果,构建引领农业产业创新的正向激励机制,加快涉农领域财税、金融等配套政策改革,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此外,通过使用大数据技术创新国家审计体系,有效解决传统涉农领域审计数据收集困难、基础薄弱等问题,为农业产业全面创新提供科学建议[4]。
  3  国家审计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具体路径
   在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进程中,需要更新国家审计理念,明确审计工作主线,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加大涉农资金使用状况、重大项目建设状况和农业供给侧改革政策的跟踪审计力度,为农业供给侧改革提供充足活力和持续动力。
  3.1  创新国家审计理念,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发展
   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全新环境下,要根据农业领域新变化,适时调整国家审计目标、审计方法和审计内容,创新国家审计理念,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发展。要围绕农业供给侧改革目标制定审计目标,及时调整审计理念,突出审计服务意识。在开展审计监督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审计优势,为农业供给侧改革提供合理建议。要结合农业产业化形势,实时扩大审计范围,全面覆盖各类审计对象。
   在审计范围方面,要充分考虑农业产业的特殊性,合理调整审计周期。应结合农业供给侧改革内容,对农业产业形态创新和农业科技投入、绿色农业生产方式等领域的政策实施结果进行审计,确保农业政策的合理性和实效性。要充分利用现代审计技术和设备,塑造“大审计”机制,确保审计结果的精准性。要将维护农民利益放在首要位置,注重对农业领域专项资金的使用状况进行依法审计,确保党的惠民、富民政策和资金用在实处,产生实效。
  3.2  明确国家审计重点,完善国家涉农资金审计监督机制
   资金是确保农业供给侧改革有效实施的核心要素,从农业科技推广到产业结构升级,都需要以资金为支撑。因此,要以国家涉农资金的使用状况为审计重点,通过实施全面追踪和重点领域相结合的审计方法,充分发挥国家涉农资金的应用优势。要重视做好农业生产资金及补贴发放的专项审计工作,通过对种粮直补资金、退耕还林等涉农补贴资金的发放状况进行全方位审计,确保涉农资金全面应用于农业供给侧改革中,切实提升农业生产能力。
  3.3  推进国家审计全面覆盖,提升农业供给侧改革活力
   农业供给侧改革以科技创新为发展方向,聚焦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重视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建设,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为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提供核心动力。为确保国家审计活动质量,要根据农业供给侧改革引发的创新变化,积极推进审计活动向各个领域全面覆盖。要围绕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水平、产业融合和利益分配状况开展审计工作,通过对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营销等实际运营状况进行科学审计和全面了解,及时调整农业领域政策和专项资金分配机制,提升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活力。要对农业科技应用、技术推广及研发工作情况进行集中审计,重视调动农业产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全面提升农业产业的科技水平。通過发挥国家审计工作的促进作用,推动农业产业加大科技投入,扩大农业产业有效供给,推进我国农业产业全面升级。
  3.4  实施重点项目及生态审计,推进改革与国家审计协同发展
   在对农业供给侧改革进行国家审计过程中,要聚焦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状况的审计力度,通过客观展示重大项目资金使用、生态环保政策实施状况,及时反映“三农”领域新问题和新情况,为农业产业改革与国家审计协同发展提供科学建议。针对农村重大项目投入资金大、专业监督薄弱等现状,要重点发挥审计监督职能,对项目审批、资金拨付流程、招投标管理、现场施工管理和资金结算等各个环节的资金使用状况进行审计,推进重大项目规范化管理,提高项目建设及运维质量。此外,要关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开展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工作,重点审计农村环境治理和生态污染政策实施状况,发挥国家审计工作的导向优势,深化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理念,为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探寻正确方向。
  4  结束语
   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是全面贯彻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中的关键举措。为此,要强化审计服务理念,优化审计措施,充分发挥国家审计的监督与服务职能,科学监督农业项目资金使用状况,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科学建议。重视提升国家审计效率与质量,推动审计活动适应农业供给侧改革新常态,全方位发挥国家审计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科技创新和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的积极作用,助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姜长云,杜志雄.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10,144.
  [2]阎金平,潘武军,田原.对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审计调查[J].现代审计与经济,2019(2):27-30.
  [3]李涛,黄春媛.乡村振兴战略下精准扶贫审计策略优化[J].财会月刊,2019(19):115-118.
  [4]张文武.农业人口转移、投入要素替代与乡村产业振兴[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9(5):96-106.
  (编辑:季  鑫)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18437.htm